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稳增长 各地亮招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长沙市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株洲市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邵阳市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全省最快……1月10日,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14个市州亮出工业“成绩单”,有实干的好经验,也有巧干的新招数。

  抓企业培育,稳工业增长

  工业投资增速、技改投资增速、规模工业企业增长,均居全省第一位。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邵阳,多项工业指标“跑”在全省最前头。

  “市里将企业入规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邵阳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3年来,围绕工业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4家;帮助企业研发科技创新成果120余项、专利500余项。目前,邵阳市规模工业企业达2067家,居全省第2位。

  坚持“产业立市、工业为首”,郴州市跑出“加速度”。778家工业优势产业链规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23.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成功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市。

  一个高规格领导小组,一套政策体系,还有市财政专门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奖励先进制造业发展,益阳市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去年该市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90家,同比增长超83%,排名全省第一位。

  专精特新筑“雁阵”,产业链群奏强音

  一年内新增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株洲市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8家,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如何做到的?株洲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把优质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分类施策。

  “专精特新”筑成企业“雁阵”。株洲市129家省级“小巨人”企业中,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42家,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分别达到80%、50%;掌握更多“独门绝技”,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67家、填补国内空白的69家。

  怀化市“小巨人”企业数量和占比都偏小,去年加紧“补课”。该市对企业创新27大类56项事项给予奖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平均每5天开工一个5亿元以上项目!”岳阳市抓产业链发力准、力度大、效果好。去年1至11月,全市园区新开工项目420个,同比增加136个,优势产业串珠成“链”。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4%、31.3%,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支柱产业延链增强,新兴产业补链做大,湘潭市11条产业链全年共引进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112个。国家级单项冠军实现零的突破,湘潭高新区风能产业集群被纳入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培育新动能,营造好环境

  长沙市2021年数字经济总量预计接近4000亿元,在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中居12位,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

  数字产业化成效显著,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胜出,飞腾CPU、景嘉微GPU、国科微SSD全国市场排名第一;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累计超10万户,6家企业入围工信部2021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名单、9个场景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衡阳市工信局探索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减轻企业负担。访企“码上约”,入企必须扫码预约。入企“码上记”,入企公务活动实现可追溯、全留痕。助企“码上答”,把“知情权”交给企业,解决企业“找人难”“办事难”问题。

  着力打造好环境,永州市紧扣“五好”标准,打造高品质园区,永州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常德市有5个园区实现“六有”,即有生活小区、大型超市、影院、宾馆、医院、健身娱乐中心,让入驻企业员工深感舒适、方便、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