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平 周 俊 邹娜妮 李梅花
龚雅丽 曾玉玺
【前 言】
湘中明珠,激荡英雄壮歌;大美娄底,奔腾磅礴热潮。
时间的年轮,印刻着奋斗者的足迹。2021年,因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承载着更多更大的光荣与梦想。
在建党100周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开局之年,湘中娄底,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呈现出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娄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在上扬的“曲线”中,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风雨兼程中,娄底人民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细落实,编制完成科技创新等44个专项规划。
发展动力不断累积。举办产业项目建设、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先后分三批推动1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576亿元。
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115项便民办税举措,“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准入即准营”等改革积极推进。
发展成果更加惠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9件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娄底正以澎湃的激情,坚实的步履,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奋斗历程】
消除贫困,喜见幸福在湘中流淌
圆梦“十三五”,挥别贫困;奋进“十四五”,娄底新起航。
仲冬时节,湘中娄底的绿意在蔓延,人们脸上笑容在洋溢。且看一组数据——现行标准下54.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6.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双峰县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丢一人,娄底用行动兑现庄严承诺。全市建设扶贫车间430家,改造农村危房4.48万户,建设集中农村供水工程2647处,通村通组公路全面提质,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100%,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2万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1年,娄底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进新征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卷在娄底缓缓展开。
强筋健骨,实现产业转型华丽蝶变
9月30日,娄底市第六次党代会闭幕第二天,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一期、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一期,两个“双引擎”项目同时投产。一个将打造国内一流硅钢生产基地,结束湖南没有高端无取向硅钢成品的历史;一个将为娄底贡献一个百亿级产业,助力娄底打造“中国液压件之都”。
5年来,娄底全力打造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双引擎”,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8家,对规模工业增加值贡献度达到90%,钢铁新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3.9%。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86.7%。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湖南中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分别增长14.4%、21.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6家,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落户娄底。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粮食生产工作获评全国先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365万亩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6.6%,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休闲农业企业达到1803家。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4%、22%。万宝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获评“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湖南省互联网产业园”,区块链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发展,打好生态建设“组合拳”
曾经光秃荒芜的矿山披上了绿衣,横流满山的废渣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山溪水,抛荒多年的土地修复成了集中连片的良田……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一改矿山地质灾害、水资源破坏、土地破坏、历史遗留污染的旧貌,而是“绿衣披肩”,焕发出全新生机。
生态所思,责任所负,情怀所系。娄底全面打好锡矿山、涟钢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砷碱渣无害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五年来,娄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底线、抓重破难,全力呵护“生态底色”,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五年投入129亿元,完成环境治理项目216个。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反馈的127个问题,已整改完成85个,其余均达到序时进度。在全省率先对采(碎)石场全面清理整顿,131家关闭采石场“两断三清”到位。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资江水域禁捕退捕,深入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治理河流180公里,完成山塘清淤1.92万口。目前,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和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迎难而上,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释放改革动能,提速再提速,便利更便利。
娄底持续深化改革,实现“网上多跑,路上少跑;政府快跑,群众少跑”。5年来,娄底部署落实 1105项改革任务,“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效明显,赋予娄底经开区1659项管理权限,93.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5小时办结”,296件“一件事”实现全省无差别办理,新增市场主体15.3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驻娄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全面完成。“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油溪桥村“两山转化”等多项改革成果获得国省表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5年来,娄底深入实施“娄商返娄”行动,每年一届“湘博会”成功举办,在中国(长沙)自贸试验区设置娄底馆,娄底海关开关运行。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1家,内联引资、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4.3%、18%、24.9%。全面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 576名。
精雕细琢,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城
二广、娄益衡、龙琅高速和娄底大道建成通车,春田机场、桥头河通用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墙体广告清零、整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省率先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城市建设速度、规模和品位同步提升,是今日娄底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娄底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5年来,娄底完成干线公路改造327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05公里,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73.9公里,娄星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擦亮全国文明城市亮丽名片。5年来,中心城区全面提质,拉通断头路36条,建成小游园12处。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6个,整治城市、乡镇建成区黑臭水体26个。新增国家非遗项目3个,创建4A级景区3家、特色小镇4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39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审顺利通过。
务实创新,社会治理有效加强
虽是冬天,走上娄底街头,依旧暖洋洋:网格员走家串户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娄底红”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守护文明,公安民警坚守岗位守护平安……社会治理有效加强,让群众生活在安心、安全、有序的“暖阳”里。
过去五年,娄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建成覆盖全市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反电诈工作退出全国重点市域通报名单,创新推进“雪亮乡村”市场化运作,“一村一辅警”“智慧矫正”建设不断加强。
娄底深化信访“三无”创建,探索“阳光”信访平台,“村(居)民议事会公开评议信访事项”“屋场会”等基层治理模式获国省推广。民间融资风险处置取得进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体系不断健全。
把责任担在肩上,用行动守护平安。五年来,娄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防灾减灾救灾有序有效,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实现“零伤亡”目标。食品安全连续两年进入全省A级市州行列。
奔向幸福,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漫步在娄星区万宝芙蓉学校,红色教学楼次第排开、室内篮球场宽敞明亮、田径场绿草如茵、学生宿舍温馨整洁。最喜看到的是,校园每个角落都有学生快乐的身影。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带领人民奔向幸福的方向,是娄底市委市政府不懈奋斗的目标!
五年来,娄底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1万人。新建学校41所,其中7所芙蓉学校建成使用。新增学位12.2万个,消除大班额4203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2.9%,建成教师周转房3106套。
娄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万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9张增加到7.6张,在全国率先推行健康快车下基层服务,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工作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规划目标,新化县远程医疗获评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建设保障性住房10391套,老旧小区改造53924户,棚户区改造60432户,27个中心城区安置基地项目全部启动建设,17个已交付使用,完成“无籍房”办证7.6万本。电商进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户用厕所改(新)建9.3万户。
有的放矢,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瞄准目标、有的放矢,娄底市政府效能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五年来,娄底市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出台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十条规定,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建章立制,娄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三公”经费支出压减31.8%,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在全省二类地区。
娄底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孙水河保护条例、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创新开发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一网通办”,五年办结市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594件、政协提案779件,办结率、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为100%。接听12345市民来电22.4万件,办结率、满意率分别为97.3%、98.5%。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通报典型案例77起,党纪政务处分1119人。
【启航开拓】
奋力“闯”“创”“干”,进军中部地区“材料谷”
新的5年,满载希望再出发。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娄底将紧扣高质量发展,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努力建设“四个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产教融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明幸福城市),今后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目标催人奋进,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娄底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抓好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力、创建“五好”园区,向中部地区“材料谷”进军,致力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上展现新作为,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以打造娄底“材料谷”为总揽,娄底将充分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的引擎作用,围绕“延链、成网、优环境”,加快产业集聚,做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重点抓好硅钢产业园建设,推进三一娄底产业园、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重卡零部件产业园综合体建设;加强钢铁产业产能整合、产品提质,实现华菱涟钢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冷钢研发高端高强度紧固件铆螺钢;以“两大产业”为主导,统筹推进其他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板供应基地、全球最大的液压油缸基地、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全国重要的硅钢、路机生产基地。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娄底坚持依靠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梳理科技创新重点清单,围绕重点产业,实施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推动先进制造业与“大智移云”新技术融合发展,促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服务化发展、品牌化提升;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
以娄底经开区进全省五强和娄底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统揽,以提高园区吸引力和落地能力为抓手,加快园区调区扩区,狠抓“1+3”政策落实,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找准产业定位,加快国家级园区“两主两特一新”、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发展;推进园区管理体制、亩均税收、融资创新等改革,增强园区发展活力,把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县域经济的主支撑。
同时,娄底还将着力扩大有效内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有新气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有新进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新成效;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娄底上有新进步;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在建设文明幸福城市上有新高度;突出抓好民生建设,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