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志问道 直笔著史 垂鉴未来
——访省地方志编纂院党组书记、院长江涌

  图/张杨

  专家简介

  江涌,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党组书记、院长。曾任《船山学刊》总编室主任,省政协《文史博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真相》丛书、《万山红遍——百年大党的湖南征程》《年鉴里的新湖南——辉煌“十三五”》主编,参与策划编纂《二十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湖南150年史事日志》,主持《湖南政协志》续修编纂工作。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清清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数千年不绝。盛世修志,垂鉴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工作,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么,志史工作在传统文化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中国的志史工作大致有一个怎样的发展传承脉络?当下的志史工作应该如何着力?就湖南而言,当前应该如何以修志立史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近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党组书记、院长江涌。

  1 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地方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

  湖南日报: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从有志以来就从来没有断过,这一文化现象世之罕见。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江涌:“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记载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文化载体,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功能。持续不断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厚重的文化基因。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周礼·春官》记载:“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这是“方志”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尚书·禹贡》简要描述了“九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山海经》记载了许多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等内容,有些学者把它们视为方志的雏形。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提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地方志脱胎于这些先秦时期地理历史著作,到隋代编修《区宇图志》开启官方机构编修地方志的先河,经过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延续至今。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仅记录的国内大型图书馆收藏1949年以前的地方志书就有8264种,至于流落在民间私人手中及美、英、法、日、韩等国的中国地方志书,数量无法统计。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指出的是地方志编修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指出的是地方志辅治之功效;“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指出的是地方志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的基本特征。

  地方志作为一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还辐射到东亚儒家文化圈,在日本、越南等国也有着编纂地方资料性著作的传统,但就其记述的系统性、全面性、延续性,论记载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而言,中国的地方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 志书记载的内容比史书更加广泛和丰富,但提倡“述而不论”

  湖南日报:研究认为,关于史书,有国别体、断代体、纪传体三大类。请问这三类史书各有怎样的特点?代表作是什么?

  江涌: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代表作有《国语》《战国策》;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纪传体则是东亚文化圈独有的一种史书的形式,是以人物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自《史记》之后,后世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

  史书体例的划分因为不是针对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所以不是绝对的,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地方志作为一种脱胎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型资料性文献,它蕴涵了很多史书体例的一些特点,如地方志中的大事记多是编年体或纪事本末体,地方志中的人物传则是纪传体,地方志编修时横排门类就类似于国别体按区域分类,讲究时间断限就类似于断代史有时间起止。但志书与史书也有很多区别,比如说史书记载的内容主要是重要的人物、社会活动,志书记载的内容则比史书更加广泛和丰富,涵盖古今自然和社会全貌。再比如说,史书可以发表一定的议论,但是志书是不提倡议论的,即“述而不论”。

  3 基本完成地方志“两全目标”,是中国历史第一次真正实现省、市、县志书和年鉴全覆盖

  湖南日报:盛世修志,垂鉴未来;志载盛世,泽惠千秋。中华民族从来就有修志的传统,凡几千年间,我国的修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江涌:地方志的编修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前面已经详细说到地方志起源于先秦,个别学者认为它远溯殷商。汉魏时期的地方志以地记形式为主,比如刘秀为了张颂自己家乡,曾下令编写《南阳风俗传》;这个时期,私家撰写记、传、志之风大为盛行,记载湖南区域的地记有三国魏时期的《桂阳记》,东晋时期的《湘中记》,刘宋时期的《荆州记》。隋唐时期的地方志以图经形式为主,编修了许多全国性的区域志和图经集,比如韩愈在途经广东韶关时,就写下“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的诗句。到两宋时期,地方志开始定型,南方各省编修的方志品种非常丰富,郡志、州志、县志等都有,朱熹到任南康知军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地方志书。明清时期地方志大盛,各级衙门编纂地方志蔚然成风,不仅多次编修了全国性的一统志,还出现了章学诚等一批方志理论家,奠定了方志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承优秀修志传统创新发展,开展了首轮、第二轮志书编修。

  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是中国自从有了地方志以来第一部有关地方志的全国性法规,结束了地方志工作无法可依的历史,标志着新编地方志工作从此进入依法修志的新阶段和大规模、正规化修志的新时代。该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时至今日,第三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都博物馆时作出了“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指示。到2020年底,全国地方志系统基本完成地方志“两全目标”(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真正实现省、市、县志书和年鉴全覆盖,是地方志历史上的一件盛事。

  4  湖南编修地方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楚国的史书《梼杌》

  湖南日报:刘云山同志在湖南考察时曾称赞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体现在修志方面,湖南有什么特点?

  江涌: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也生动体现了湖南方志的特点。

  一是文源深。湖南在编修地方志这件文化事业上,历史悠久绵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楚国的史书《梼杌》。湖南省历代各类旧方志和专志等,迄今保存者尚有600余种,在全国各省份来说,居于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是最先出版省级志书的省份。1959年2月,《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就出版了。改革开放后,湖南也是第一个启动方志编纂的省份。1979年8月24日,当时的湖南省革委会发出《关于恢复编纂〈湖南省志〉工作的通知》,决定成立省级修志机构,这是第一份以省级政府名义发出的修志文件。

  二是文脉广。湖南的史学专家、史志专家和民间人士,编修地方志,撰写地方资料,绵延千年没有中断,不管是文人士绅还是一般民众,都热切于此。湖南地方志的记述具有典型的湖湘文化特点,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湖南地方志记录了湖南的山川湖河、风俗人文、典型人物,尤其是近现代鲜明地记录了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故事。今年,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充分挖掘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地方志工作特点,组织编纂出版《万山红遍——百年大党的湖南征程》《年鉴里的新湖南——辉煌“十三五”》两部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图书。长沙市启动了“国家方志馆中国近代人物分馆”建设筹备工作,编写《刘崐与晚清著名历史人物》,等等。

  三是文气足。湖南的修志工作中涌现了许多“文豪”和佳作。魏源以地方志体例为基础编纂的《海国图志》是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陶澍、曾国荃、郭嵩焘、李元度、王闿运、黎锦熙等人都主持、参与过地方志的编修。曾国荃、郭嵩焘参与编纂的《湖南通志》(光绪),是近代地方志的佳作。湖南人不仅自身重视修志,而且愿意花重金聘请专业人士来编修地方志。例如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就曾参与过《常德府志》的编修。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首轮修志规划出版三级志书198部,其中省志86部,地(市、州)、县(市、区)志112部。至2006年底,全省第一轮修志任务圆满完成,是全国率先完成第一轮修志的11个省份之一,全省参与人员上万人,投入资金过亿元,出版各级志书总字数近2亿。全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工作始于1999年,规划编修的《湖南省志》51部、市州综合志9部、县级综合志104部,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公开出版任务。1985年,开始编辑出版《湖南年鉴》,1995年《湖南年鉴》改由省政府主办,我院承编,至今已连续出版37卷。除《湖南年鉴》外,14个市州均编有综合年鉴,另有县级综合年鉴123种、专业年鉴40多种,每年出版年鉴总字数近1亿字。

  5  地方志工作机构是政治机关,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

  湖南日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地方志的时代使命,地方志工作者如何担起这份神圣职责,为党立言,为国存史?

  江涌: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政治机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地方志一直以来作为“官书”“政书”,特色鲜明。作为湖南地方史志的记录者、传承者、宣传者,湖南方志人正积极融入到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修志、读志、用志的优良传统,自觉担当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时代使命。

  方志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党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湖湘大地书写了“建党先声”“建政先河”“建军摇篮”等一系列红色辉煌,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等一系列红色新篇。为党立言,必须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尽职尽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投入到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生动实践,全方位记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记录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记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等。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湖南目前已全面完成了第二轮修志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全覆盖,启动了新修《湖南通志》、湖南省特色志丛书、《湖南乡镇简志》、中国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湖南)等项目,生动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湖南成就、所昭示的湖南精神。以志书、年鉴、地方志衍生产品等诸多形式,对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中的重要成就和重大突破进行重点记录、真实记录、生动记录。

  为国存史,必须要坚持“三个围绕”创新发展,坚持记录方式创新发展,坚持传播途径创新发展。要通过方志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一条创新引领、共建共享、“互联网+地方志”的路子,利用数字影像、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媒介,依托方志网、地情网、数字方志馆、方志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宣传推介方志文化,延伸方志文化传播半径,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力,让地方志从书架走向大众,从系统内部走向社会,面向青少年、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血脉、文化基因传承下去,使中华文化绵延下去,使中国精神万代流传。

  6  为民修志,也就是为历史立传,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湖南日报:赓续文脉,归根到底要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们,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此,我们要如何理解为民修志?如何着力?

  江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为民修志,也就是为历史立传。也就是说,为民修志,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坚守人民情怀,坚守人民修志为人民的理念,用好用活培根铸魂的“宝库”,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识。

  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作品作为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结合点,在加强人心教化、树立道德信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比如最近几年,就有不少地区不断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地方志与弘扬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折射,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理念。又如地方志中记载的诸如忠孝节义、励志奋斗、见义勇为、模范典型等内容蕴含的道德规范、行为价值、文化内涵,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补充。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归。让人民群众从故事中学到核心价值观,塑造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第一个着力点。

  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有力话语体系。方志可以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纽带作用,通过方志文化贯通的“根”,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串联起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文化记忆,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这是第二个着力点。

  地方志的编纂还要通过真实客观的记载、深厚积淀的文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家园记忆,通过编修小区志、村镇志等举措,让人民群众找到自己在历史中的坐标,通过记录辉煌历史唤起回忆,唤起人民心底的情怀,用一种“根”的文化,让个体与国家紧密结合,让游子与家乡充分共鸣,让他们对家乡有归属感、对国家有认同感、对民族有自豪感。这是第三个着力点。

  7  湖南方志人要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精神,深入挖掘历史智慧,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

  湖南日报:以修志立史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就当下的湖南而言,着力点在哪里?

  江涌:湖南方志人要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深入挖掘历史智慧,切实参与到规划编制、旅游开发、教育研究、环境治理、人口控制、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加快部门行业志(年鉴)、乡(镇)志、村(社区)志、小区志、特色志编纂,开展扶贫志、小康志、抗疫志等专题志书编纂,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记录好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过程中的伟大奋斗和伟大成就。

  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大局,围绕人民群众需要,推动方志事业创新性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这一主战场,以“开发区志丛书”和“开发区图志丛书”为借鉴,督促和指导开发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如引导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重大平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山河智能等先进制造企业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理清自身发展历史,记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企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推出一批梳理发展脉络、理顺体制机制、加速科技创新、夯实人才培养、总结发展经验,凸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方志成果,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借鉴。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因地制宜推出方志作品中英文版本,服务外商考察投资,提升开放度,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在年鉴编纂中增设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专文,设置相关条目等,确保志鉴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要突出将长株潭都市圈打造为全国重要增长极的重点,围绕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探索建立长株潭都市圈志鉴工作协同机制,全面记载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情况。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