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水里的柔与刚

  方雪梅

  晚饭后,我给自己泡了一壶红茶,然后,静静地面江而坐。

  平生第一次,长江像闺蜜一样,在初夏之夜,如此近距离地与我相对,且不时用一袭袭润湿的江风,对我耳语,亲密而闲适。此刻,它收起了白天横生的烟雨,与对岸高耸的楼群一起,换上了灯光的夜礼服,再从玻璃窗外探入一卷卷五光十色的柔情,抚摸我的异乡之夜。

  其实,武汉于我,也不算异乡。

  我是地道的楚人,出湘入鄂,坐在云梦泽的楚天楚水旁,同样如回到故土。相反,看到浩浩长江,感觉它的每一朵浪花,都是自己的亲戚。这一条大水,与我生长的洞庭湖,与倾覆我曾祖父人生之舟的荆江,与长眠着我舅舅、外祖母的汉水源头,连接交汇,是贯通我血缘的一根粗壮的线索,牵连着我最隐秘心底的一种亲情。我以曾孙女、外孙女、外甥女、女儿的情感,面对隔窗相望的夜长江,思绪汹涌,仿佛从满江灯影里,看到自己生命的来路,心头腾起莫可名状的柔软感。

  这是2021年的4月的一个夜晚。我住在汉阳的晴川阁边。房间在七楼,距离长江不过百十米,视野辽阔,让我心生欢喜。不用移步,也不必费周折外出,江景便直接扑到了眼前。我得以与一条江对视、私聊。这场无需语言,也不必调动文字的交谈,参与者,只有大武汉的静夜,一江流动的光影,和我那颗在无声中激荡不已的心。

  江南正当梅雨细雨过后,蒙蒙的江面,不时有轮船,剪开夜色,来来去去。我注意到,有几艘彩灯环饰的旅游船,在江面游弋,其中一艘是有名的“知音”号。它被打造成了怀旧的实景剧现场,登上船,人们就穿越到武汉的码头文化、民国风情之中。我已经感受过船上绅士、名媛的歌舞,洋酒咖啡以及亲友送别的脉脉温情。我欣赏武汉人文化创意的别出心裁,更为那段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情谊心动。这个发生在武汉后官湖畔的故事,几千年后,成就了武汉三镇的文化基因和品格。这个故事,在宽阔的长江上,流传千载,到今夜还在轻柔的江风里,撩人心弦。我敬重这两个男人的千古一遇,他们让大武汉的人情物意,变得更有温度。

  其实,在我的眼睛里,长江滩头溅起的水花,和草尖上的虫鸣,都是柔情万种的。它们能唤起我心底蛰伏的往昔。我与这座城市的交情,始于多年前,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来武汉,陪大姐到汉正街进货。从街头到街尾,密集的门面,攒动的人流,那种热腾腾的商业气息,让尚在读中学的我,有种被排浪掀起的眩晕般的惊诧。这个城市的商业活力,强劲而又带着市井的朴拙。

  记得那天,供货的服装店老板听说我们没来得及吃早餐,马上打发店里人买来两碗热干面,热情地请我们“过早”。在武汉地面,吃早饭,就叫“过早”,用汉腔汉调说出来,味道绵柔亲切,似乎里面飘荡着柴烟气息。从此,我觉得武汉话里“过早”两个字最好听,最有方言的韵味。后来,我有机会挂上“武汉大学”的校徽。与同学去早餐时,也会使用“过早”这个温暖的词。我在樱花树下留影,在桂园、樱园的宿舍台阶上蹿上蹿下,在东湖的快艇上狂叫、嬉闹,在长江沙滩上戏水,还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热干面,爱上了这座城。尤其对闻一多老先生,把“罗家山”改为“珞珈山”,大为佩服,“珞珈者,美玉也”。武汉本就是一块温润之地,配得上这样的地名。

  武汉,也是个骨密度值很高的城市。

  从它强壮的骨头里,可以掏出火焰与钢铁。且说对岸的黄鹤楼,我看见它的檐角被淡黄色珠灯勾画出清晰的轮廓。正是在它的琉璃瓦上,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晴川历历汉阳树”和“江城五月落梅花”,有崔颢、李白、孟浩然、范成大、黄庭坚等人的纶巾敞袖,更有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一腔壮怀激烈的报国之心,让河山动容。岳家军的猎猎战旗,在黄鹤楼下,飘扬了七个春秋。金兵第一次入侵,岳飞从九江西来武昌,收复了襄阳六郡。1140年,金兵再次南侵,岳飞从武昌出发,率十万大军,收复洛阳、郾城,颖昌、朱仙镇……他出生入死,洒尽英雄血,给外敌留下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浩叹。“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公元2020年,在武汉雷神山、金银潭抗疫前线,我们在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身上,看到岳家军不死的魂魄,依旧在黄鹤楼登高远眺,依旧在每一栋高楼、每一条街巷,闪耀钢铁的光泽。

  武汉的刚,还奠基在长江大桥坚实的桥墩里。

  时间回闪到上世纪50年代,在缺少资金、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国人在湍急的长江,架起了新中国的脊梁——武汉长江大桥。数年后,从纪录片看到这条钢铁长龙,我就发誓,有一天,一定到武汉去看桥,就像走访一个老朋友。今夜,长江大桥在就伫立我视线的右侧,历经七十多年的惊涛骇浪,它依旧稳稳地站在龟山和蛇山之间,托举着江城的滚滚车轮和生活前行的脚步。隔窗看到它稳实的身影,在绵延的灯光中,与波浪之间,唯美得让我着迷。

  与浩浩江水对坐,我眼睛里的满城灯火,就是一篇雄文。这个不久前按下了暂停键的城市,重启的活力,重启的生活,依旧奔腾入江涛如海。我知道,重启的,还有这一江灯火里的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