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市州观察·怀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活“融”字稳得住
——靖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

  张学梅 刘杰华 雷鸿涛

  深冬时节,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一幅幅产业兴旺的景象。

  新厂镇搬迁户吴宏志,现在是湖南观芝茬牛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他乐呵呵地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带领更多的搬迁户过好日子。”家住甘棠镇甘露家园小区的搬迁户黄维维,现在在甘太工业园上班,她脸上挂满笑容地说:“在家门口就业有工资拿,又能照顾上学的小孩。”在藕团乡藕荷新苑生态种养合作社种植的生姜喜获丰收,搬迁户潘仕平忙中有乐,他自豪地说:“生姜今年大丰收,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咋不高兴。”

  “十三五”期间,靖州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44户2817人。近年来,靖州做活“融”字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融入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湖南观芝茬牛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靖州工业集中区,主营牛樟树种植培育、牛樟芝产品研发等。

  走进该公司的产业基地,只见牛樟树长势喜人。“发展牛樟产业,前景可观。”公司执行董事柯武勇说。

  “牛樟芝是药材中的王中之王,需要在牛樟树的‘椴木’上进行培育。”公司股东、技术骨干吴宏志,是新厂镇的搬迁户。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后,2020年,他以技术入股该公司,如今在公司负责管理和种植技术。

  “在吴宏志的影响下,多个搬迁户前来公司务工。”公司董事长舒玉梅介绍,公司现有基地480亩,牛樟树下套种迷迭香、黄精等中药材。

  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如何书写?靖州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产业建基地,二产业促就业,三产业布业态。该县平茶、藕团、甘棠等地安置点,利用新增高速出口、集镇闹市,新建农贸市场和临街门面,发展新型一二三产业。

  靖州全力打造安置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典型,即依托靖州“甘太工业园”优势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如杨梅、水稻制种、生猪养殖、烤烟生产、苗木培育、南竹生产等;引进温氏公司、康尔竹业等35家企业落户生产,形成了以新型材料加工、竹木精深加工,工业仓储物流为主的发展格局。

  “依托产业园区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棠镇党委书记余秋松说,该镇利用靠近“甘太工业园”的优势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甘露家园”安置区的搬迁户就近就地充分就业。

  “将全县的易迁群众融合纳入‘甘太工业园’、靖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茯苓工业产业园’,采取参股、建基地、务工等方式进行融合带动。搬迁群众参股率100%,增收覆盖率100%。”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发改局局长向云忠介绍。目前,搬迁群众主要依托制种、杨梅、茯苓、山核桃、南竹、烟叶、中药材和苗木等八大产业基地,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技术参与等方式来实现增收。

  融入安置区,“一人一策”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眼下正是生姜收获的季节。

  走进藕团乡藕荷新苑生态种养合作社生姜种植产业示范基地,10多个搬迁户正在暖阳下收生姜。

  “我们搬迁户抱团取暖,试种了10亩生姜,没想到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合作社负责人、搬迁户潘仕平说,合作社还发展灵芝、百合种植,生猪、牛养殖等产业,目的就是吸纳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

  “在家门口的基地里干活,一天可以赚100元。”搬迁户吴凤仙说。去年,她在藕团烟站务工,收入就有3.6万元。

  藕团乡党委副书记储昌来介绍,该乡通过开展“私人订制”培训、实现“一人一策”就业、“保姆式”服务防失业等三招,确保搬迁群众有事做、能致富。

  该乡开发安置点“藕荷新苑就业宝”APP,及时发布就业培训信息,对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掌握安置点群众就业动态、就业地点和就业需求等信息。

  在靖州排牙山国有林场源龙村凉山安置点,搬迁户陈芝胜脸上笑开了花。“县里组织我去安江农校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成后我开垦抛荒地,种上了金秋梨、黄金李、杨梅。”陈芝胜说,今年他家金秋梨收成就有5万公斤。

  “通过对搬迁户进行技术培训,加上提供技术支持和免费的肥料,我们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实现地就近就业。”排牙山林场乡村振兴办主任张小军说。

  据悉,该县吸纳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苗族歌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技人才,加以组织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各方面的传承人和传授人,形成新的就业发展渠道。该县注重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今年来已陆续开办了3期120余人次的烹饪、家政、电商等技能培训班。

  “为了实现‘一人一策’就业,我们通过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扩大就业。一方面通过对接专场招聘会,链接园区工业企业,外出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开展‘留雁行动’,通过公益性岗位和政府、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工,优先安置搬迁群众。做到有能力就业和意愿就业率达100%。”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易迁后扶联席办主任储昌春说。全县易迁群众644户2817人中,有劳动能力的1848人在家务农(含小工艺制作)460人,转移就业1388人。

  融入社区,推进管理服务智能化

  “扶贫搬迁奔小康,幸福生活感党恩。”徜徉在百乐家园安置区,目之所及,安置区每个单元、每户搬迁户家都贴有“感党恩、颂党恩”的对联。

  百乐家园位于平茶镇的集镇,安置搬迁户24户109人。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将安置点与社区融合,将支部建在安置点上,使集镇社区、安置点融为一体。”平茶镇党委书记蒲鹏介绍,百乐家园探索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服务智能化,实现管理精细化。

  从各村搬迁来的党员转入正式党员1名进入社区,新设立平茶社区百乐家园党支部。同时,设立楼栋长、单元长、网格长。百乐家园推行“居民信息服务模式”,做到台账资料数字化;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社区人员基础信息库,实现人员管理信息共享。

  “我们通过居民线上服务系统,打造社区服务‘快递’。社区居民线上点单,党员线下接单。”平茶社区居委会委员石宏清说。

  社区居民曹秋田不会办理养老保险生存认证。他向社区求助后,党员干部上门服务,通过社区人员基础信息库一查,5分钟办理完毕。

  靖州探索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服务智能化,推行台账资料数字化,实现人员管理信息化。尤其是,注重党建引领,将安置点与社区融合,将社区管理委员会建在安置点上,使集镇社区、安置点融为一体。实行“四化管理”,即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日常管理全方位融合,形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格局。

  截至目前,靖州16个安置点均已融入当地村组或当地社区,融合率10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