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主题活动走进长沙——
看湖湘千年文脉如何传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远帆

  12月19日至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长沙市委网信办承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主题活动走进长沙,由3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内重点新闻网站人员组成的媒体采访团踏访浏阳市、岳麓区、天心区等地,看湖湘千年文脉如何传承、如何在发展中彰显现代价值。

  非遗:在市场中活态传承与创新

  “腰劲和腕力要恰到好处,重则纸张厚度难控制,轻则纸浆分布不均匀。”在浏阳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村民黄建洪在水槽里实施古法造纸中最重要的一步——荡帘抄纸。

  随着来回几摆,米黄色的纸浆在纸帘上均匀分布。起纸轻揭,纸就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水声平铺了出来。

  保留着《天工开物》中造纸古法工艺的道官冲造纸术,从斩竹漂塘、煮楻足火,到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再到透火焙干,历时半年之久。造出的纸飘着竹香,纯天然呈碱性,纸张寿命长,可用于书画、古籍修复等。

  只有57户人家的道官冲,巅峰时期有70%的家庭做手工纸。不过,到2011年,仅剩一户人家还在坚持,濒临失传。

  2018年,在浏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一些非遗保护志愿者与专业公司共同启动建设“纸上春秋——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并于2020年建成。

  “非遗保护不应脱离其原本存在的环境。”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馆长刘兰认为,只有打通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让它活在当下,走进民间,“在地性”保护传承,才能长久。

  研学馆通过开发“非遗+研学”“非遗+民宿”等项目,让游客在此了解造纸历史、参观造纸流程,延伸了非遗文化产业链。“现在已有5户人家传承古法造纸术,每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我们希望更多村民加入保护传统工艺。”刘兰说。

  不能只靠政策性保护,应在市场中找到永续发展的动力,这成为湖南非遗保护传承的经验。

  浏阳夏布由手工苎麻纤维纺织而成,轻薄细软、凉爽透气、经久耐用,曾出现“年出口达485万担,价值近百万”的盛况。不过,也一度因为生产工序复杂、脱离时代而无人问津。

  为了让夏布重现荣光,浏阳市主导建设了浏阳夏布文创中心,以“中心+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成为创意产业拯救非遗的范本。

  “心之夏”品牌总经理鲁松元介绍,以夏布为原料,融合非遗传承、手工体验、创意生产、文创营销,其团队开发出浏阳夏布服饰、包具、家饰、茶道用具等8大系列160多款创意夏布产品,畅销国内外。

  而浏阳名气最大的非遗项目花炮,更是市场创新的典范。

  作为全球最大花炮生产地,浏阳主动求变,推动花炮产业与科技、创意设计、媒体艺术深度融合。

  “我们由传统烟花制造向文旅产业转型,在许多音乐会和大型活动中,我们由当初的烟花提供者变成了合作创意参与者。”湖南花火剧团负责人黄成介绍,近年来,花火剧团先后承接国内外1000多场焰火,包括北京APEC、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台北101跨年晚会等大型焰火表演的策划、设计和执行。

  平台:塑造文化据点,与城市共生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有影响力的平台与据点,他们为城市聚拢文化的生态并持续影响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长沙,一个个平台型的文化据点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标记。

  阳光从蓝天投射至清水中,又倒映着混凝土墙壁,光影之间,构建起一座建筑的影像艺术,位于洋湖湿地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早已成为长沙网红打卡点。

  这座艺术馆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为目前国内最大公益影像艺术馆。“我们的核心馆藏是晚清以来最重要的中国摄影历史图像和中国影像历史发展的相关文本资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副馆长石玮介绍,这些馆藏让观众了解中国历史影像的发展历程。

  “当我们共同的记忆在图像中呈现时,民族的脉搏在此跃动不息。”这是镌刻在艺术馆墙上的话。开馆4年来,艺术馆以“收藏中国影像历史、弘扬影像艺术文化”为宗旨,集影像收藏、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和公共教育4大板块于一体,构建中国最丰富的历史摄影博物馆馆藏系统。

  “我们以‘艺术+科技’‘艺术+产业’的创新运营模式,搭建影像艺术公共服务平台。”石玮介绍,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已举办70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56场专业影像艺术展览、10余场国际交流活动。

  而在不远处岳麓山下,绿地、各式各样带有艺术气质的房子、一湖碧波荡漾……这个叫“后湖”的地方曾是湘江以西最大的“城中村”。

  2016年以来,岳麓区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后湖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生态、民生、产业、艺术4个“后湖”,成为一个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国际艺术园区。吸引朱训德、何人可、段江华等百位艺术家入驻,形成艺术家群落。

  “青山绿水和文化脉络间的这片土地,充满活力,适合创作、艺术家成长、孵化新的文化业态,已成为长沙人的文化花园。”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说。

  同样在岳麓山脚下,岳麓书社则绵延着岳麓山的书香。

  1982年成立的岳麓书社,是整理出版湖南地方古籍、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和研究古籍的学术著作平台,相继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等一大批声震全国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人著作集。

  如何让经典古籍为当代读者所接受?“要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守正出新。”岳麓书社总编辑马美著说。

  其历时5年精心打造,推出的“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将演播音频和讲解视频以二维码形式在书中呈现出来,不到一年,销售近30万套。《“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系列图书,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

  建筑:保留传统风貌,赓续文脉传承

  表现一座城市文化最直观的方式,无疑是其建筑。

  怎么利用古建筑传承城市文化谱系,是一座城市对于其历史的态度。

  雄踞于长沙城南古城墙上的天心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最初用来观测星象,祈求风调雨顺。至乾隆十年(1745),城南书院迁址于天心阁下,天心阁成了书院供奉孔孟及文昌魁星的重要场所,成为长沙城市文运昌盛的见证。

  “古建筑不是城市冰冷的摆设,我们深挖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唤醒历史的记忆,让它们与天心阁这座建筑融为一体。”天心阁景区管理处文旅科科长周惠介绍,以传统文化非遗展和传统节日游园活动等多元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人来到天心阁感受历史。同时,以城市历史为主题的展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建筑本身加载丰富内涵与丰饶触感。

  天心阁还以文旅融合为舞台,新修定湘门,与周边县正街、都正街等历史老街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文旅路线。

  城市历史还展现在古街老巷中。

  天心阁不远处的西文庙坪,是长沙老城区中城市肌理最完整、历史底蕴最浓厚的地块之一。因是长沙府学宫旧址所在,西文庙坪也被认为是“湖湘文脉”重要传承地。

  2018年,西文庙坪启动老城区有机更新。

  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更新对现有文物古迹、老旧公馆、街巷肌理、一草一木进行保护。天心城投集团业务发展部部长汪雪梅说:“‘突出宜居性,留住老长沙’的有机更新,赋予西文庙坪片区新的生机和活力。整个项目利用空间改造、业态更新、人群更新,准确把握符合生活方式转换、产业方式更新以及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规律,最大限度提升了城市更新项目的综合价值。”

  75岁的雷碧霞在西文庙坪已居住54年,过去3户人家的院子连上个厕所都极不方便。“现在,厕所、排水,破损的房子与路面都修好了,居住环境变好了,但还是老长沙的味道,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雷碧霞说。

  “未来,我们会把西文庙坪打造成类似于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古城那样的历史文化和商业相结合的街区,将老长沙的历史风味展示给世界。”汪雪梅表示,将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商业为引擎,形成文、商、旅共生共荣的湖湘文化商旅街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