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这几天,河北霸州市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派员赴霸州市督查发现,霸州市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向下辖乡镇(街道、开发区)下达非税收入任务,开展运动式执法,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引起当地企业和群众强烈不满。
与税收收入一样,非税收入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规。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明令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决防止以各种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然而,霸州市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三令五申视为“耳边风”。从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1日-12月6日,霸州市入库和未入库罚没收入6718.37万元,是1-9月罚没收入的11倍;仅11月的入库罚没收入就有4729.57万元,是1-9月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霸州明目张胆将乱收费、乱罚款作为考核干部的绩效指标,其行为有悖政府职能,严重违反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
政府理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企业盈利和政府增收的良性循环。对企业集中开展逐利式乱检查、乱罚款,盲目提出超高任务向村街企业乱摊派,霸州如此“霸道”与企争利的违法乱纪行为,不仅侵害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切身利益,更是直接抵消了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破坏了政府公信力,其杀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将有可能给今后招商引资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虽然,霸州目前已退还相当部分罚款,但要做的远不能止步于此。接下来,必须对相关责任主体和官员进行严肃问责,并积极运用各种工具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恢复发展,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
该事件也提醒我们:当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一些地方试图依靠非税收入特别是罚没收入来弥补财政缺口,“税不够、费来凑”的现象值得警惕。近年来,有专家建议加快立法,将非税收入纳入到法治轨道。唯有精准定性、厘清边界,合理定量、科学定则,方能管住政府向企业乱伸手,将非税收入真正收好、管好和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