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忠:油茶花开满潇湘 致富茶果香万家 从事油茶育种与栽培工作30多年的陈永忠,一提到油茶,眼神里总是充满希望的光。一个新品种,从寻找、发现、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最少需要15年。走山区,与农民同吃同住;没有电,只能借助烛光记录和分析数据;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还要忍受蚊叮虫咬。多少艰辛,不为他人知。 多年来,陈永忠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重点科研推广项目50多项,油茶科研工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参与选育出油茶良种和新品种94余个,这些油茶良种比传统品种增产6倍以上,最高亩产达到了75.5公斤,亩产值超过5000元。 |
|
|
林跃:开承包荒山先河 谱林业改革新篇 他,在改革开放以来,7年承包荒山造林7.5万亩;他,是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叫林跃。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还没有承包万亩荒山造林的先例。但林跃毅然选择留职停薪,承包荒山造林,立志三年造林一万亩。一个冬春的艰苦努力,落河3800亩荒山坡全部栽上树苗,经省、地、县三级技术干部检查验收,成活率、保存率都在90%以上。 “年过五十,造林5万亩!”1984年,林跃带领他的造林团队战斗在靖县的荒山坡上。7年间,林跃营造杉木、马尾松、国外松等7.5万余亩,创当时全国个人承包荒山造林最高纪录。 |
|
|
余锦柱:坚守孤峰41年,保护一方绿色 余锦柱,江华尖子岭瞭望台瞭望员,创造了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佳绩,被江华儿女们称为“瑶山生态守护神”。 余锦柱一人筑起了一道森林“防火墙”,将无数次的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生态贡献奖”“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全国林业英雄”等荣誉。 |
|
|
李健民:青山青 人不老 103岁高龄的老人,说到飞播造林,依旧滔滔不绝,他是“湖南飞播造林第一人”李健民。他撰写的《湖南省飞机播种技术规程》、《飞机播种抚育管理办法》,为湖南推进飞播造林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湖南尚存荒山荒地数百万公顷。当时,已是65岁的李健民被重新请出山,担任湖南省飞机播种造林指挥部总工程师。 1983年至1993年,湖南55个县市区共完成飞播造林73.49万公顷,经全国统一组织成效调查结果显示,湖南成效率名列全国之首,李健民等人被评为全国飞播造林先进个人。 |
|
|
袁谋文:张家界美丽山水背后的一颗美丽心灵 坚守旅游服务一线28年,用真心换来游客对张家界景美人更美的高度评价。她是湖南省林业行业全国劳动模范,来自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的袁谋文。 2013年,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8年多来,工作室共接待咨询服务50000余人次,处理投诉满意率达100%,为客人找回丢失物品及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收到客人赠送的锦旗10多面,感谢信50多封。 点点滴滴,袁谋文做平凡事感动身边每一个人。 |
|
|
刘真茂:退休守林人,仍在丛林中 每天巡山30多公里,所走路程相当于绕地球10圈。1993年,民兵护林队解散,倔强的刘真茂心一横“住到山里去”,开始了与青山为伴的日子。 一间石头房,一张小床,一个简易书柜,是刘真茂的全部家当。上山给水鹿“报信”,以怒喝镇住偷伐者,斗智斗勇成为他的日常工作。 72岁的刘真茂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仍牵挂一件事——带好护林队交好班。2011年,刘真茂牵头再次成立护林队,如今,队伍已有8位成员。 36年来,刘真茂遇到的各种危险、矛盾和冲突,不知有多少,却从未退缩。只因那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与偷伐偷猎者斗到底。 |
|
|
王福生:驰骋青山千重浪 喜看绿水万里波 对绿色的眷恋之情,成为王福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强大动力。40年来,他踏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也在福建、海南、西藏、湖北等20多个省、自治区及柬埔寨等异国他乡开展过森林资源调查。 1991年,原林业部从各地抽调科技人员组成森林调查队,向高原进军清查森林资源。王福生不仅积极报名参“战”,还向组织要求去到了最艰苦的藏西北无人区。在翻越海拔5376米的雪山时,强烈的紫外线和雪光反射使得他双目差点失明。付出定有回报,在这项填补我国连清体系空白的重大工程中,王福生因工作突出被原国家林业部授予嘉奖。 |
|
|
吴鹤鸣:初心如磐老书记 奔走乡间20年 行走在美丽平原湖区,一边是烟波浩渺、水鸟翻飞的湖面;一边是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树林。宜人风景的背后,凝聚着一位八旬老人的心血。他叫吴鹤鸣,省林业厅原党组书记。2011年,被评为全省“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退而不休的吴鹤鸣打定主意:平原湖区开展植树造林。湖区绿了,村民富了,种植商品材为当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近20年里,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穿坏的解放鞋记不清。电话费、水电费、差旅费、办公费、接待费等都是他自掏腰包。 |
|
|
张忠富:绿水青山映初心 乡村振兴再出发 曾经,他扎根大山,让181个贫困户57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马不停蹄奔向下一个“新赛道”。他是张忠富,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泥沙分局局长、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要致富,先修路。4年时间,他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悬崖绝壁上凿开了一条长达19公里的“天路”,让群众走出了大山,也让工作队走进了群众心里。 村里有近4000亩野茶,但群众长期以来自产自喝,没有产生效益。张忠富聘请省市农科院专家来村指导,推动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起野茶加工厂,开发出来的金河野茶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
|
|
吴树养:绿水青山间 干好每一天 曾经是贫困户,被聘为村生态护林员后,一身迷彩服、一双解放鞋,外加红袖章和小喇叭,汝城县九龙瑶族村的吴树养成了大山深处的一抹亮色。今年,他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 每天早上六点骑着摩托车出发,坚持巡防到每个自然村,扎实做好贴标语、发资料、林间巡逻、山顶瞭望、田间劝导。从山头到谷底、从东边村到西边户,吴树养每天跋山涉水不少于50里,每年磨破的解放鞋不少于十双,他是林区的“活地图”。 |
|
|
鲁运新:有幸青山埋铁骨 无情烈火铸金魂 在临湘市五尖山森林公园之内,烈士鲁运新长眠于此。 鲁运新把一生奉献给了大山,经他办理的各类案件有218起,破获团伙案件35宗,抓获犯罪分子234名,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参加扑灭森林火灾130余次。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帮助群众撤离,自己却被无情的大火围困,倒下的地方离安全带只有三米之遥。 1993年,鲁运新获“一级英模”称号,省政府授予其革命烈士;随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鲁运新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9月27日,当时的林业部作出了开展向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鲁运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
|
|
段志华:踏遍千山,只为山更绿 白天一个饭盒一把柴刀,晚上一盏孤灯满耳虫鸣,这样的日子,段志华在郴州市五盖山的10万亩茫茫林海中度过了整整30年。2018年,段志华问鼎全国林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7月,湘南地区普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林场内水库库面漂满雨水冲刷下来的木材,埋下安全“地雷”。段志华带着工友,互相用麻绳捆绑着,从高高的坝头滑下,将木条拖上岸。洪水狂奔而下,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树一并冲下大坝。一连奋战7天,终于排除危险,此时,段志华晒得黝黑,手上也是伤痕累累。 |
|
|
王端宝:用血肉之躯铸起山林“防火墙” 他将保护青山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先后参与查处森林案件500余起,参与扑救山火100余次。他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他就是“扑火英雄”,原平江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王端宝。 2002年3月8日,王端宝在海拔1596.5米的幕阜林场已连续扑火3天。为保住几千亩森林,更为挽救村民生命,他的生命最终永久停留在了这一天。 “父亲对工作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那样优秀的森林公安。”在平江县森林公安分局嘉义派出所工作的儿子王疆伟接过了父亲的责任棒。 |
|
|
李晖:初心印青山 一生绘锦绣 先后3次被原国家林业部、原国家林业局评为先进个人,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2项……李晖一生奋斗在林业调查一线。 1991年,原林业部对西藏森林资源开展清查,这是我国首次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开展林业调查,湖南林勘院派出了一支骨干队伍由王永奎和李晖带队赴藏。 高原之上,一次队伍在经过险峻山路时,车辆几近翻下悬崖,大家全力抢救才幸免于难,保全了车上的珍贵资料。以李晖为代表的林调人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才成就了林业调查史上的创举。 |
|
|
张世模:石灰岩上造青山 染绿石头写传奇 张世模,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足迹遍布隆回县各个山头,参与和组织植树造林总面积达132万亩,创造了隆回县林业工作在石灰岩石山造林、飞机播种造林成活率、首创泡桐根段育苗成功三个工作的“全国第一”。 张世模撰写的论文《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石灰岩造林领域的空白,他因此荣获“全国绿化奖章”。 上世纪60年代,张世模一双草鞋、一条破旧短裤子再加一条汗巾,每天干劲十足地和当地农民上山植树。于1969年—1973年间,指导当地农民植树造林1.6万亩,创下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