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彭石序 黄宇
岁末,长沙县货运卡车络绎不绝。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蓝思科技、博世、大众等制造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数千家企业,都在加足马力赶订单。
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中,今年以来,长沙县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却始终保持100%达标,空气优良率超过90%。前不久,全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个稳居全国百强县榜单前列的工业强县,如何炼成绿水青山的“样本”?
改革,生态环保不再“小马拉大车”
“全长沙的工地1/3以上在这里,黄花机场尾流区也在这里,还有数条高速公路、国道穿境而过。”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长沙县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商业发达支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所产生的污染排放也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过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只由县环保部门承担,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该负责人表示,环保工作人员疲于奔命,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
2019年4月,我省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实施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原县市区环保局由市州一级生态环境部门直管,组建生态环境分局派驻县市区,负责派驻属地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这意味着,长沙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扛起了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长沙县分局则主要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该负责人解释,这种管理模式,生态环境部门实现督企、督政双向发力,可以真正做到以问题导向倒逼环境质量改善。
创新,开启大环保工作格局
实施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后,许多地方迟迟拿不出完善的配套规则和措施,导致改革效果不能充分发挥。而长沙县则早有准备。
早在2015年,长沙县创新成立了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作为保障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有效运行的日常工作机构。
改革以来,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与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长沙县分局互相依托、形成合力。在县环委办牵头抓总下,部门、镇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防联动。“快速构建起‘县级层面抓统筹调度、职能部门抓条线推动、镇街履行属地监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长沙县委常委、副县长彭正球介绍,“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已成为全县法定职责和自觉行动。
今年以来,长沙县环委办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现场进行核查,各单位牵头承担的上级交办件共369.5个,截至目前均已按照承诺办结并上报销号。捞刀河、浏阳河流域整治等一批生态环保领域“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推动。
落实,“组合拳”护航绿色发展
“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成效的显现,关键还在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落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确保落实,长沙县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县环委办内设综合协调组和督查督办组,牵头组织对镇党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工商业园区、县直部门进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近两年来,县河长办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加强巡河管控,强化河道清淤、岸线保洁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县蓝天办加强调度和推动,督促按照职责分工,压实责任,强抓“六控”和“十严禁”,确保蓝天保卫战取得实效;县“两治办”牵头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和改厕工作;县城管办牵头全县城镇环境管理,守护城市之美;县行政执法局统一执法,用法治的力量护卫蓝天碧水;各镇街和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上下齐心,真正打出了一套环境保护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