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笛
走进长沙学院,一幅百米剪纸艺术品引得路人纷纷默然驻足。这是长沙学院策划组织创作的《百米长卷庆百年华诞》,青春学子以纪实剪纸艺术对党史的一次“百年回眸”,该剪纸长卷随后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展出。
“通过参与创作这幅百米剪纸长卷,深刻感受到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一名参与创作的学生介绍,百米剪纸长卷由100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完成,历时两年半,其间有的同学从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近年,长沙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关工委)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育人效果受到主管部门及社会高度认可。“秉承关工委工作‘学校有特色、学院有品牌、学生有收获’的‘三有’目标,实现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建设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探索创新成果好的‘五好’要求。”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杨小云介绍。今年,长沙学院关工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以史明志
读懂历史才能“读懂中国”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2019年开始,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工委主办了“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长沙学院积极响应,主动参与,认真组织。三年间,收获满满,广大青年学生在记述和传播老一辈的故事中受到生动鲜活的“四史”教育,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关工委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偶像?鲜活事例就在身边。
2020年“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中,长沙学院关工委选送的舞台剧《12%》以生环学院退休老教授张志元为原型,深情演绎了张教授不顾眼疾,带领学生奋战在试验田、实验室,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感人故事。舞台剧获教育部最佳奖,是全国高校四个获最佳奖作品之一。
重温往昔,是为了更好前行。红色故事,因学生的创新表达而更动人。
2021年“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是“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关工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与本校及本地“五老”中的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青春的他们走近古稀发挥余热的“五老”,通过面对面采访,以征文、微视频、短视频、舞台剧的形式记录感人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创排的舞台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教育部关工委舞台剧最佳奖,短视频《一秉初心,衷心为党》获教育部关工委短视频最佳奖。
回顾三年主题教育活动,不难发现,学生始终是“主角”。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通过活动育人于无形,为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据悉,从组建团队,联系“五老”、挖掘“五老”身上的故事,到排演舞台剧,均由学生主导。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长沙学院“五老”是主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李峻、张志元、皮元珍、刘光灿、张跃佳等一批老教师积极沟通协调采访,并耐心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三年来,“读懂中国”主题教育在长沙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校长黄立宏说。
创新育人
打造“四讲四立”活动品牌
2019年底,学校关工委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后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认真完成上级关工委部署的工作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打造学校关工委工作创新品牌?
2020年开始,长沙学院创新开展“四讲四立”活动,为期三年。“四讲四立”即“读史、讲故事、立信”,“学法、讲诚信、立德”,“励志、讲奋斗、立志”,“爱国,讲情怀,立身”。目前,活动已推近两年,已作为优秀案例被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
读史,读什么,怎么读?
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向学生推荐了学史系列书目,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靠谱》等,学校新图书馆专门开设了“四立书屋”。
党史专家带你读。3月22日,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关工委副主任、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张志初为学生们讲党史。6月15日,省教育厅机关关工委主任钟大蔚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11月30日,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敏以“致礼八九点钟的太阳”为题为学生讲党课。
“读史”不光读,更要研,内化阅读成果。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调研和“三下乡”活动,从2020年11月7日起,分11个批次组织3700多名大一学生参观湖南省党史馆、长沙市党史馆、雷锋纪念馆等,通过撰写观后感,社会调研报告和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呈现“研”的效果。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与长沙市党史馆、雷锋纪念馆、田汉纪念馆、长沙县人民法院合作,建设“四讲四立”教育实践基地,旨在推动“四讲四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学法”,如何入脑入心?学校关工委把《民法典》涉及学生权益方面的内容制作成动漫和漫画,在学生中宣传;举办“青年法制大讲堂”,就“‘打工人’如何维护权益”、“青春不欠债,远离校园贷”,“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进行讲座,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此外,学校将普法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走进社区、乡村,进行法律帮扶。
2020年7月,学生们来到几百公里以外的龙山县甘露村,送法下乡,为民解忧,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乡村法治建设提供“智慧”动力。
在“励志、讲奋斗、立志”上,我们在长沙学院见证了“一个都不能少” 的育人精神。
从2016学年起,学校关工委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五年学困生进步率达73%。校关工委连续五年组织评选“奋进十佳”“奉献十佳”,并予以表彰奖励,以激励帮扶者和被帮扶者;组织励志报告会,树立励志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对此,《中国教育报》予以专题报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精心策划多项活动推动“爱国,讲情怀,立身”工作。
6月16日,“就认这个理——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暨第十四季“东来阁”讲坛品书决赛圆满举行。来自不同学院的八支队伍分别围绕红色经典书籍讲述着他们眼中的青春故事。12月7日,举办“歌的故事——青春榜样事迹报告会”。
长沙学院关工委工作特色鲜明,创新已成为关工委工作的核心推动力。目前,“四讲四立”已被长沙市关工委列入特色品牌立项。
育人育己
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更应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为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关爱青年教师成长,在长沙学院关工委、长沙学院教师工作部的牵头下,长沙学院吹响了开展“做新时代‘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号角。
充分发挥“五老”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青年导师工程”、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价,一对对“师徒”携手前行;聆听青年教师的“声音”,青年教师座谈会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以“赛”促教,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将“教、训、练、赛”有机结合,促使教师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稳步提升……
10月下旬,长沙学院召开“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总结活动推进情况。“工作积极主动,校关工委和各部门认真组织相关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十项内容推进顺利;工作成效明显,青年教师对‘四有’好老师的认识深了,做‘四有’好老师的能力强了,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氛围。”学校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主任汤文胜感慨地说。
长沙学院通过关工委系列活动和关心关爱,使学生和青年老师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成长经历得以丰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一次次行动融入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个奖牌记录下他们成长路上的高光时刻。
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全校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竞赛等43项,获奖一百多项。
学校不断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丰富志愿者精神。
由影传学院副院长荣斌带领师生组建的“厚朴”工作室开展的语言扶贫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近两年,韩永贵等3名同学获评长沙市“最美大学生”,周莉等32名同学获评湖南省红十字会“一星级志愿者”,生环院詹方佟同学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他们无私奉献,以青春之名在这片热土上绽放,他们的事迹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土木学院“守民族根魂、护中华古建”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关工委对下一代成长进行全方位指导,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意义重大。近年,学校关工委工作思路清晰、效果很好。”杨小云表示。
所有成绩背后,学校党委重视是前提,坚持党建引领是灵魂。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兴龙介绍,长沙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工委工作队伍,为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下一代”绝不是一句口号,关工委工作更不是只挂一块牌子了事。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长沙学院关工委定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培养新时代的“追梦人”“圆梦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