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俊 曹曙初 谭 婷 方海新 谢砫军
前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展现新化的崭新面貌,展示发展给新化带来的美好生活以及成果,特开设专栏通过系列深度解读的方式,讲述新化故事。
【数说新化】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10亿元,与2016年相比,年均增长7.3%;产业结构比由20.3∶31.2∶48.5调整为19.5∶28.6∶51.9;规模工业增加值75.3亿元、年均增长7.3%;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年均增长56.6%。2021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232个,总投资610.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93亿元。
【奋斗历程】
暖阳普照,梅山大地热潮涌动。
怀揣“创新转型·开放发展”的使命和建设“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新时代幸福新化的梦想,产业强县、工业强县,新化重任在肩,开拓奋进。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娄底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重点,新化狠抓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群,吹响了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的号角。
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勃勃生机!
强筋健骨
实体经济“百花齐放”
医疗废弃物、塑料垃圾等令人头疼的塑料基废弃物,在这里变成了塑基颗粒,被制造成垃圾桶、塑料壳体、塑木建筑材料、农村化粪池缸体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乡村振兴、文旅景观打造、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占地200亩的新化县塑基塑木产业园,映宏和格林美两家循环经济企业,每年能完成19万吨塑料基废弃物的处理,达到10亿元产能。
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曾并不显山露水的新化,快速展现出产业发展的“肌肉”。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90家,去年工业总产值达223.32亿元。在国内市场,新化的水阀片瓷件系列产品占有80%以上份额,温控器瓷件占有70%以上份额。
全县逐步形成了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为主体的先进陶瓷产业,以水泥、耐火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体的新型建材产业,以茶叶、水酒、豆制品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水电、风电、光伏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碳粉、硒鼓生产、复印机再制造、文创产品印刷为主体的现代文印产业,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体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6大支柱产业。
新化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责任制,选取33个“标志性”重点项目和6个前期推进项目,由县级领导跟踪推进,对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和评比,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实行项目单位负责制,每个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全程跟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调度、矛盾协调、竣工投产等,提升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涉企审批全程代办、群众事项“家门口办”,持续减轻企业运营负担。
2021年,新化全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232个,总投资610.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93亿元。1至10月,已开工项目209个,累计完成投资126.5亿元,完成比例80%。
同频共振
电陶与文印“双星闪耀”
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新化坚定不移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发挥电子陶瓷和文印两大支柱产业的引领作用,将传统产业打造为驱动发展的“双引擎”。
12月7日,在新化高新区特种陶瓷产业园,美程陶瓷一批新能源和温控器陶瓷产品正装箱打包,运往广州等地。这家本土培育起来的电子陶瓷龙头企业,成为湖南省首批、娄底首家在省股交所科技创新专板挂牌的企业,并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
新化以拓展产业链条为突破口,建设特种陶瓷产业园,集聚链条企业60余家,形成集电陶生产、机械制造、物流运输、技术开发、产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群;建设特种陶瓷产品检验检测分中心、先进陶瓷产品展览展示中心、电子陶瓷产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加速产业发展壮大;出台扶持电子陶瓷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组建电子陶瓷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保姆式跟踪服务机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燃眉之急。
目前,全县电子陶瓷产业链企业达230多家,产品有5000余个品种,年创产值达170亿元,年出口额稳定在4000万美元以上。新化电子陶瓷产业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世界文印看中国,中国文印看新化。”在文印领域,新化同样底气十足。
走进新化县现代文印产业园,复印机与耗材制造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复印机碳粉、感光鼓、磁辊等耗材,以及台式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产品的本地生产,实现年产值26.59亿元。新化文印产业制造板块呼之欲出。
以高铁新城为重要承载平台,新化实施文印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千亿级的文印产业园区。出台文印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文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文印产业的谋篇布局;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引导文印产业发展;成立全国文印总商会,将传统的“各自为战”升级为“军团化发展”;完成文印家园及耗材专业市场、新化高铁南站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项目,高铁华城商业配套项目、复印机再制造交易市场、高铁新苑耗材市场等工程建设,构建完备的基础发展条件。
2020年,县内文印总产值约25.6亿元,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4000余人,同比分别增长186%、25%、128%,今年上半年,县域内文印产业总产值已超31亿元。
乘势而上
完善平台机制“挖潜增效”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化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为振兴工业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挖机轰鸣,渣土运输车辆络绎不绝。这是新化高新区向红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施工现场的火热场景。该项目占地116亩,将提供10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解决企业前期项目建设工期长、资金投入大等问题。目前,园区已与20家企业达成入园意向。
新化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东升介绍,把园区作为主战场,做优做强做大先进陶瓷主导产业,打造国家级先进陶瓷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现代文印一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推进生物医药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发展格局。
新化县科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敦强介绍,乘势而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在产业集聚和链条化打造上做好文章,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进行链条式、军团化、配套型聚集,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完善科创平台建设,打造科创企业孵化器,实现产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依托“五好园区”建设,新化把高新区作为全县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调区扩区,新化全力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机制,以园区带动乡镇发展,合理布局和建设先进陶瓷、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现代文印等多个专业园区。
【启航开拓】
振兴产业助推经济腾飞
启航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立足“十四五”发展,新化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坚定不移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创新转型、开放发展”进程,大力提升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
新化县委书记李铁雄介绍,新化先进陶瓷、文印产业均已纳入湖南省重点支持的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娄底市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我们将着力在“做优质量、做大规模”上下功夫,推动两大县域特色产业朝着“千亿产业”的目标稳步前进。
李铁雄表示,坚持集聚发展,围绕吸引文印产业回归、打造总部经济的战略定位,引导更多文印耗材企业回乡集聚发展。通过培育本土重点企业、引进高端先进陶瓷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完成美程陶瓷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并力争成功上市,引领带动全县先进陶瓷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
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在文印产业上将着力打好“文印耗材、设备研发、人工智能”三大领域技术研发的攻坚战,推动文印从“引进制造”向“自主制造”进军;在先进陶瓷产业上将支持重点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巩固和强化行业领军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上予以大力保障,加快建设特种陶瓷产业园和中国文印小镇,全力打造新化版先进制造业“双引擎”。
新化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志锋介绍,项目兴则产业兴、经济强,今后一段时期,新化将紧紧围绕“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新时代幸福新化的建设谋项目、建项目、成项目,以项目引领推动新化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左志锋表示,一是提升格局谋项目,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构建要素保障有力、平台设施健全、营商环境优良、政务服务便捷、产业链条完备的优良产业生态。二是突出重心建项目,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先进陶瓷、新化文印先进制造业“双引擎”重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夯实平台载体,提升实力规模。三是创新机制成项目。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暨“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重拳打击“三强”行为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有效解决好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新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