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常宁书写奋进答卷
——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天蓝、路畅、环境美丽的常宁城区。

  塔山茶园。

  常宁百里油茶风光带。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常宁茶油。

  塔山瑶族乡特色茶产业带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俯瞰。

  ▲绿色化、循环化和现代化的水口山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红色新地标——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越来越美丽。

  本版图片由钱辉、成俊峰、肖亚军、崔建华提供

  龙显蓉 吴 薇 成俊峰 郭 华 钱 辉

  仲冬的常宁寒意渐浓,却涌动着奋发赶超的热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一幅幅跨越转型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批批专精特新的企业落户投产……常宁发展的号角,激荡着不断奋进的力量,在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中越跑越欢。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常宁市委书记吴乐胜谈及今后发展豪情满怀。

  常宁市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提质、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示范、宜居城市建设、民生固本强基、基层治理创新,着力“七个聚焦”,努力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衡阳“三强一化”建设中走在前、当主力,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努力迈向全国经济“百强”,谱写现代化新常宁多彩篇章。

  千亿产业领航集群发展

  “突出重点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加快工业经济提振升级。”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卫华胸有成竹。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前三季度,常宁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7%,持续保持争先领跑态势。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153家,居衡阳首位。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

  走进水口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林立,车辆如流,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座以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绿色化、循环化和现代化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今年,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一期稳定超产盈利,水口山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谷道新材料等5家企业建成投产,高诺铜产业园等4家企业即将试产,康家湾矿二期技改等扩能倍增项目开工建设,株冶二期20万吨锌项目、五矿金铜二期5万吨电解铜扩能项目抓紧筹备实施;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被列入全省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另一方面,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园建成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购厂房27家,6家企业已入驻,后续在谈意向入园356家;环保园污水处理等关键项目开工建设;纺织基地一期预计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可形成年产2亿件牛仔服饰、年产值300亿元的能力。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常宁市全力打造了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千亿优势产业链。水口山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特色工业小镇“铜业小镇”、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等“金字招牌”,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有色产业链上企业已达36家。同时,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也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商务厅将其纳入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省纺织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常宁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轻纺名品规模生产聚集地,省委、省政府将基地列入“十四五”重点培育建设的纺织产业特色园区。

  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

  眼下正是油茶花开的季节,油茶林遍布常宁大地,铺青叠翠,蓊蓊郁郁,莽莽苍苍,呈现盎然生机。

  “这段时间天气好,花开得特别旺盛,前来赏花的游客特别多,村民的土特产,村集体经济的茶山飞鸡和飞鸡蛋都畅销!”12月4日,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常宁市西岭镇“油茶小镇”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周法文高兴地介绍,村里通过油茶种植、林下养殖等模式,已形成了“油”旅融合经济,“茶山飞鸡”等农产品线上销售最远卖到了黑龙江等地,全年线上销售5万羽。

  近年来,常宁突出打造农业三产“常宁品牌”。“两油两叶”特色产业已形成100万亩油茶、8.9万亩生态有机茶园、42万亩油菜、2.3万亩烟叶的产业规模。“常宁茶油”“常宁塔山茶”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省、衡阳市级龙头企业达44家,家庭农场达5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61个。塔山瑶族乡列入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强镇,西岭镇获评全国特色农业产业强镇。

  在农村,不仅产业发展令人惊叹,乡村面貌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近年,常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建成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改厕3.6万座、危房改造10103户,拆除“空心房”90万平方米。水口山铜业小镇、西岭油茶小镇跻身全省特色工业小镇、特色农业小镇,西岭镇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罗桥镇庙山村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个村评为省级美丽乡村,1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处处是风景,徐徐入画来。全域旅游的“常宁画卷”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另一扇“致富之门”。常宁庙前镇中国印山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 并成功创建衡阳市唯一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创作、写生、实践教学基地。天堂山景区获得国家3A级景区授牌。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建成开馆,成为全省红色文化新地标、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了罗桥樱花园、西岭油茶小镇、胜桥休闲田园、萧石月故居、西江漂流和西江峡谷等一批乡村游、红色游热门打卡地。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民生账本提升幸福指数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常宁决策者对百万常宁人民的铮铮誓言,也是庄严承诺。近年,常宁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高度”,幸福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3.5%,一个简单的数字,承载着常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年来,常宁民生事业稳步向前,新建、扩建12所城区学校,新增学位13300个,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部清零,常宁二中新校建成启用,五年教育投入达52.32亿元。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人民医院迁建、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市中医院跻身三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擦亮了“常宁版画”“常宁歌剧”文化名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全面加强,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受到广泛好评,《八百矿工上井冈》电影开拍,融媒体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搭帮政府免费帮我改造了低位灶台,炒菜方便多了!”11月29日,培元小区残疾人邓长忠喜从心来。这是常宁市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常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55.1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养老托幼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养老床位增至4890张,所有村(社区)建成“儿童之家”。266名退捕渔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是百万常宁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民生福祉提升的生动写照。近年,常宁稳步提升城市品质,城市一环全线拉通,完成15条主次干道、48条背街小巷改造;建成青市车站、城北变电站、砚池山公园等市政民生工程;实施夏联渠排涝分流,完成桃江路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探索“虎溪共建”做法,打破传统散乱开发模式;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解决“土地换设施”和房产办证等遗留问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6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0.5%。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