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振兴路上党旗红
——吉首市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道路兴,产业旺。刘振军 摄

  太平镇排杉村椪柑丰收时节,村民共享丰收的喜悦。陈生爱 摄

  吉首市矮寨镇坪朗村,山水环绕,景美如画。刘振军 摄

  吉首市太平镇太平村茶园。陈生爱 摄

  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茶园景色美如画。黄元琼 摄

  陈生真 彭经德 胡 红 王斯轶 刘 杰 向莉君 

  办好“三农”的事,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围绕政之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引导、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0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0万元,全面乡村振兴开启了“涡轮增压”加速度。

  组织凝心,凝聚力激发出战斗力

  组织兴,则百业旺。

  “乡村振兴千条线,组织犹如‘一根针’,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织密建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尤其是村级党组织书记,一直是我们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吉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梦涛介绍说。

  建强组织,曾经的软弱涣散阴上村华丽转身。

  “没想到高铁修得这么快。现在轨道拉通了,主体也成型了,高铁梦实现就在眼前。想想之前村干部的辛苦和我们的坚持,值了!”吉首市双塘街道阴上村六组的张大姐每天往返都要经过站前大道,十分感慨。

  回溯至2017年,处在张吉怀高铁大动脉吉首站重要节点的阴上村,村党组织被市里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并挂牌整顿,征收土地边界纠纷、安置补偿等困难重重、人心涣散。

  经过一系列强有力、点对点“传帮带”式整顿帮扶,2021年初,阴上村成了街道第一个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示范村,先后获项目建设先进村、文明单位创建先进村、信访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转换思维,“沉睡账户”的金坪村孵化出百万稳定收益。

  金坪村作为高铁建设征地拆迁村,村级账户上提留着较大金额的征地拆迁补偿款。过去由于不懂经营,不敢经营,提留款放在银行账户上“睡大觉”。新任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争取市里支持,多番实地考察,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最终选择了资金入股市经开区这一稳妥的投资方式,每年获得固定分红200余万元。保证了本金,还生出了活钱,村集体第一件事就是为全体村民代缴了每年40-50万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

  发动群众,小积分推动了大变化。

  吉首市爱心积分超市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村规民约为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统揽,按照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要求,将积分项目分为学习、生产、乡风、邻里、绿色五大类别,每大类下都有积分细则。

  “爱心积分超市是农村领域正向激励的新尝试,通过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全民共建好乡村,引导老百姓开展好学习,抓好产业,邻里互助,搞好和谐,促进了思想与物质同步振兴。”吉首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石元云介绍说。

  目前吉首市已建成“爱心积分超市”110家,覆盖率达95.65%。作为该市农村领域“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灵活激励的成功探索,已累计发放积分96.4万分,为群众兑换价值90.1万元的物品,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振兴的热情。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近年来,吉首市把选优带头人、配强两委班子作为全面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队伍建设和运转保障的通知》,建制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报酬提高到4.2万元、4.5万元,建制村、农村社区年平均运转经费提高到22万元、34万元。

  与此同时,吉首市鼓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138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富致富能力强的能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一肩挑”,新一届村(社区)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4.6岁,大专以上学历增加12人达55人;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3.5岁,大专以上学历增加81人达303人。这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领办了吉首市141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人才给力,“源头活水”奔流涌动在振兴一线

  振兴之要,唯在得人。

  吉首市通过确立“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振兴作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第一要素抓紧抓实。

  科技下乡,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积极转变。

  在矮寨镇墟场,特色种植养殖公开课受到慕名而来的老百姓普遍欢迎,矮寨镇政府三楼大会议室、走廊上,致富心切的老百姓齐聚于此。这是吉首市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墟场行”的一个缩影。

  “活动中,科技专家及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们分别从自身领域出发,讲授了茶叶、椪柑、黄桃、蔬菜、青蛙养殖、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养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等技术,并现场开展了咨询服务,为农户答疑解难、指点迷津。”市委组织部科技特派员办公室主任唐云平介绍道。

  13年坚守,还是“茶爸爸”称谓最亲切。

  拥有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省派科技特派员、吉首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吉首市科技挂职副市长等诸多“头衔”的王润龙,还是最喜欢湘西黄金茶“茶爸爸”这个称呼。

  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吉首市,是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亚麻酸带的“三带”交集区。2008年,王润龙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来到湘西,全身心投入到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工作中。

  在王润龙的带动下,吉首市湘西黄金茶茶园面积已达12.1万亩,年产量达1500吨,实现综合产值8.7亿元。2019年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王润龙是湘西州唯一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的优秀科技特派员。

  引进能人,榔木村茶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吉首东北209国道线上的马颈坳镇榔木村,人才振兴又是另一种成功的例子。

  村支书石文峰曾外出务工多年,拥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市、镇、村三级党组织通过政策感召、产业扶持、待遇激励等多方努力,将其招引回村。

  走马上任后,石文峰就充分发挥出生意人“嗅觉敏、眼光辣、头脑活”等优势,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团结带领村委“一班人”充分利用该村毗邻保靖县黄金村、吉首市隘口村两大湘西黄金茶生产基地地缘优势,充分利用209国道线交通便利,抢先切入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茶苗培育产业,积极争取到“湘西黄金茶博览园”项目落地,投资80万元初步建成了近800亩的配套湘西黄金茶博览园生态游乐园项目,“以茶为轴、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鼓起了村民“钱袋子”,撑起了干部“腰杆子”。

  在湘西自治州第一届农业乡土人才榜单上,双塘街道大兴村“蘑菇大王”陈平、河溪镇河溪社区返乡创业典型张晓梅等13位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名头格外耀眼。

  为强化党委领导、党建引领,吉首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牵头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在资金保障、岗位设置、专编划定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设立定向农技特岗生专项事业编制69个。与吉首大学、湘西职院开展“柔性引才”试点,从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科技和人文开发、人才培养与交流、基地和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选派省州市88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吉首市行政村全覆盖,2名专业技术人才被评选为第一届武陵人才,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引进人才达到了近万人规模。各类人才竞相成长,激活了全面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产业多样,实事求是夯实了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产业振兴,“富口袋”是目的,“富脑袋”是先决条件。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吉首市传承弘扬“精准扶贫”思想内核,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出了成功之道。

  享有“湘西黄金茶第一村”美誉的马颈坳镇隘口村,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曾经是吉首市74个贫困村之一。

  2014年,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向天顺带领村两委先行先试,聚焦湘西黄金茶主导产业,确立了“以茶兴村”发展思路,创新探索出“三加”“四化”“五统一”合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从“小作坊”式的艰苦创业逐渐走向“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以文传茶”的茶叶产业化、茶旅融合化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目前,隘口村茶园面积扩展到16000亩,人均茶园面积近5亩,其中稳定脱贫户人均种茶2.5亩,每亩茶园收入过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这四个要素,即:组织、人才、平台、产业。其中的组织和人才最为关键。”谈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时,向天顺这样说。

  因事制宜的活泛思路,弥补了致富带头人、土地资源、启动资金等紧缺短板。

  近年来,吉首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配套市级资金,通过盘活资产、土地流转、资金入股、能人带动、劳务合作、乡村旅游等模式鼓励发展资源经济、文旅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物业经济多种业态,项目净收益达200万元,逐步形成土地流转增收、乡村旅游致富、高端农业分红、项目撬动盈利、盘活资产增值、电商平台助推、并存抱团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因时制宜的劳务对接,进一步充实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马颈坳镇白岩村第一书记向笑告诉我们:“随着农业加工企业、经开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不断增多,秋收之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进入四季度,白岩村80%的富裕劳动力在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兼职工作。”

  企业、工厂等用工需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精准对接,既解决了阶段性“用工荒”难题,又增加了老百姓收入。

  在春节即将来临的订单“井喷”需求下,目前,吉首市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均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党建引领之下,从“零”起步的吉首市村级集体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构建了园区(景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五个层级产业主体支撑体系,打造出光伏发电、湘西黄金茶、绿色食品、中药材、文旅农旅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完成覆盖湘西黄金茶、白云贡米、椪柑、蓝莓、黄桃、猕猴桃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6个,其中“白云贡米”是该市第一个获得“国字号”盖章认可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项目39个,“特色产业股份”项目18个。目前已拥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1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4个扶贫车间、600家专业合作社、95个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规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南省著名商标8个、绿色食品认证14个。

  党旗迎风招展,振兴战鼓正酣。乘着湘西州率先脱贫的东风,40万吉首人民埋头苦干、接续奋进,正朝着武陵山片区率先振兴的目标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