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实提升湖南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水平

  刘茜 刘梦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切实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水平,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人才,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

  目前,湖南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全国境外留学率湖南高校仅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排在百强之列;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全国有研究生国际办学机构73家、合作办学项目249项,其中湖南研究生合作项目仅2项。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和研究生国际竞争力、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培养适配人才,是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力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交融,彰显湖南特色。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我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逐渐向纵深发展,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全球范围的互鉴、多元文化的融合。

  基于此,一方面,我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应基于本国和本省发展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理念。既面向世界积极主动吸收国际先进知识,又立足本土把“湖湘特色”“中国特色”融入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培养宗旨、培养目标、战略规划等方面体现出“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交融;另一方面,应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前沿讲座,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国际化意识。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服务祖国根植到研究生的国际化理念中。

  ——积极主导国际化课程开发与研究,建立湖南方案。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获取系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国际化课程是各国高校应对全球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省高校应针对本省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开发和设置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培养适配高新科技的人才。

  一是将建立培养适配人才的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纳入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二是鼓励与国(境)外合作机构共同编制课程,建立融合中外知识、体现最新成果、符合湖南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际化课程;三是聘请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建立研究生国际化教学团队;四是建立健全我省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管理体系和教学监督制度,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质量。

  ——积极开辟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新路径,走出湖南道路。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共同影响下,我国原来主要的教育国际化合作伙伴如美英日等国对我国采取严格限制措施,导致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面临新的挑战。我省高校、研究生培养机构应调整国际化思路,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化合作伙伴。

  一方面,应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本地国际化”,把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引进来。我省高校可通过校际合作,建立国际学术合作平台,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模式进行精准的短期研究生学术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区,为国际办学提供政策支持,吸引国际著名高校到我省开办分校;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新的国际合作伙伴,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范围。鼓励我省高校、研究机构向教育交流合作政策更友好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合作,比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境外办学和研究生教育合作项目。

  ——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导师队伍,凸显湖南风貌。

  兴教必先强师。高水平国际化导师队伍是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一方面,鼓励本土教师国际化。继续推行出国研修、考察访学等项目,鼓励本土教师与国(境)外高水平学者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增加本土教师接触世界前沿理论的机会,拓展其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我省高校和研究机构应抓住当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大好时机,把国际认可的高水平专家“引进来、留下来”。注重海外归国教师本土化,鼓励海归教师挂职锻炼,引导他们深度了解中国现实、深刻体察湖南省情,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