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林 颜石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寄托了人们对美丽家园的向往。
走进“千年古郡”桂阳,整洁的大路小巷,窗明几净的院落,摆放整齐的环保垃圾桶,花园式休闲广场,绘就了一幅大美乡村的新画卷。
近年来,桂阳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城乡公路全部实现绿化,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明显,生态效应全面彰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拆危拆旧 小乡村大变样
“拆除废旧杂房,我们不用再为没有建房用地发愁了。”11月19日,桂阳县正和镇正和村上太元组村民李祖晒脸上挂满了笑容。
过去,烤房、猪圈、旱厕、杂房是桂阳农户居家“标配”。上太元组有村民68户288人,废旧的杂房、危房散布各个角落,不但占用建房面积,还影响村容村貌。
今年9月,桂阳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对“建房用地少、废旧杂房多”的尴尬局面进行全方位整治,上太元组积极响应。
“我们召集全体村民召开拆危拆旧动员会、民意反馈会,倾听群众意见。”正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祖银说,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理解,积极性高涨。
该村成立由在外工作人员、组干部和党员等组成的理事会,负责做政策解读、拆除指挥协调工作,理事会成员威望高、工作扎实、说话管用、群众认可。乡贤李祖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一个拆除自家两间杂房。
上太元组拆除废旧房屋势如破竹,共拆除废旧房屋136栋,腾出空地3800余平方米。
按照“拆旧用旧、美化村庄”原则,上太元组在腾出的大片空地上修建绿化小广场,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并对零散的小块土地进行复垦,种植蔬菜和果树。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修建水泥公路、集中安全饮水工程、公共厕所,安装太阳能路灯。
“废旧杂房拆除后,我们村的绿化用地多了,道路宽了,环境好多了。”上太元组村民李祖晒看到两个月来村里的变化,打从心底里高兴。
拆危拆旧,因地制宜扮靓美丽乡村,已成为桂阳老百姓的共识。
桂阳县结合规范村民建房、土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空心村”改造,全面开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危房行动,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村庄整治。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合监管制度,严厉打击违规建房行为,确保农村新建住宅规范化、标准化。
两个月来,该县累计拆除废弃杂房23万余平方米,节约建设用地13万余平方米,复垦面积5798平方米,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昔日广大乡村实现大变样。
爱卫护卫 扮靓乡村容颜
走进桂阳县正和镇交粮口村,眼前的场景令人欣喜。
背枕“水流无限似侬情”的西水,村前“漠漠水田飞白鹭”,村后“数峰无语立斜阳”,舒适整洁的环境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仔细一看,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了垃圾收集桶。不远处,垃圾分类亭设置醒目,各类垃圾箱整齐摆放,垃圾转运车正在对分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
以前,交粮口村的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凯向我们介绍,因为村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不强,河道处、水沟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如今,乱倒乱扔的现象消失了。每家每户都会把垃圾做好分类投放到垃圾亭,统一回收处理。”黄凯道出“秘密”,村民观念的改变来源于大环境大氛围的潜移默化。
为维护环境卫生,交粮口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及相关政策补助聘请了保洁员,与村民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把维护好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村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队,每月按时开展大清扫活动。
“除此之外,镇里每半年组织一次‘卫生大评比’,评选出‘十佳十差’村,对于先进村给予3000元奖励,对评比较差的村子不但要通报,还纳入绩效考核。”正和镇副镇长胡承才表示,哪个村都不想当落后,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村民环境卫生保护的积极性。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垃圾处理是关键。该县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做到垃圾有人清、有人管。
桂阳坚持“一盘棋”推动,对重点区域实施项目专项治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10万元,开展西河风光带沿岸村庄卫生保洁和垃圾转运、河道清理。对“两库一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安排整治经费,引进有资质、有实力的保洁公司,推动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其他面上村按农村常驻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预算安排经费。
桂阳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添置可卸式垃圾清运车30台、封闭式垃圾箱1100个,新建农村垃圾收集点1500余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6个和荷叶镇、雷坪镇、桥市乡、白水瑶族乡4座生活垃圾热辐射炉。
按照农户源头分类、村级连片收集、乡镇就近处理、县级回收利用的运营思路,逐步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全域无垃圾治理体系。
目前,桂阳县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3万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0%以上。
厕所革命 惠及民生福祉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以前上厕所,得先憋上一口气,然后捏着鼻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找一个能落脚的地方。一到夏天,厕所里蚊虫飞舞,臭气熏天。”仁义镇白云村村民刘小平说。
如今,走进刘小平家的厕所,没有异味和污渍,取而代之的是白净的瓷砖地板和蹲式抽水马桶。
刘小平家最近修建好的化粪池上写有“仁义镇2021-02-033”的编号,这表示他们家是该镇白云村今年2月第33户改厕农户。
“其实厕所不臭的秘诀就在这个化粪池里。”桂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负责人邓春阳介绍,化粪池由三个相互串联的池体组成,经过密闭环境下粪污沉降、厌氧消化等过程,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控制蚊蝇滋生的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设施。化粪池中的粪便经过处理后,不仅臭味大减,肥效大增,还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化粪池旁安有排气孔,利于及时排气避免形成沼气,排除安全隐患。
厕所内水冲式便器,户外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这已成为桂阳农村家家户户的标配。为保证建设质量,新改的无害化厕所按照统一标准建造,每一个化粪池盖上均印有统一编号。
桂阳把做好农村改厕工作,解决农村“如厕难”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厕所革命”进行奖补,有效发挥政府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按新改(建)卫生户厕每户奖补1300元,新建村级卫生公厕按每个蹲位奖补5000元,最高奖补3万元的标准进行财政奖补,提高了农民改厕的积极性。
该县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好污水排放问题,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完善改厕、污水处理、沟渠管网等设施配套,将厕所污水与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城里小孩以前不愿回村里,怕上厕所!”白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祯说,“厕所革命”真正惠及民生福祉,现在城里孩子愿意回乡,农村居民过得舒坦。
近年来,桂阳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7万余户,新建村级公厕367座,农村户用“冲水式”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
目之所及,一个个整洁优美的乡村如珍珠般散落在桂阳大地,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成为群众乐居、宜居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