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万达 黄柳英 王柯沣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67万余人脱贫摘帽,30多万人“出棚进楼”;连续4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同类市州第一……
数据在奔跑,幸福在提升。过去5年,永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自我加压、比学赶超、接续奋斗,用“辛苦指数”不断刷新着永州百姓的“幸福指数”。
产业兴旺
11月11日,祁阳高新区凯盛鞋业鞋底生产车间,传统制鞋和高科技完美结合,日产鞋底1万双。
凯盛鞋业由耐克公司全球五大战略伙伴之一、广东广硕鞋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有员工4000多人,年产值超10亿元。今年,公司整鞋生产将突破1000万双,带动8家制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祁阳市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招商引资模式,坚持高质量承接,换来园区脱胎换骨。过去5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80亿元增至3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79家增至151家。去年,在全省所有产业园区考核中排第20位。
永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践行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等地的交流合作,着力招“大”引“强”,以高质量产业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3季度,该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居全省第五位;新增入统企业201家,居全省第三位;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5个,总投资277.95亿元。
大力实施“产业强链”“园区强基”工程,全力推动“五好”园区创建。过去5年,永州百亿园区由5个增加到10个,省级高新区由“零”发展到4家。永州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江华电机制造、祁阳特色纺织制鞋、蓝山皮具箱包、道县电子信息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势崛起。
坚持绿色承接,淘汰落后产能,电子信息、轻纺箱包制鞋、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舞起永州工业龙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矿产品加工、轻纺箱包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百亿产业。
永州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在全省率先实施“证照合一”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冲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带动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形成合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引来资本“翻山越海”。近5年,永州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83个,总投资4897亿元。巨米智能、新辉开电子、中明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产业崛起,新动能勃发。过去5年,永州规模工业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分别净增425家、270家,首发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增加3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50家、总数达到284家。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去年,永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源头担当
11月7日,由省委网信办立项支持,长沙、永州等6市市委宣传部携手,重大宣传题材《星光之城》第二季《云端上的湘江》正式发布。镜头从湘江源头蓝山县野狗岭开始,一路向北拍摄,展现伟大母亲河的婉约、秀美和宽厚。
湘江之美始于源头。永州境内湘江河段长515公里,超过湘江总里程一半,占尽江河之利,赋予这片土地水一般的灵动。
永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牢保护湘江源头的政治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筑牢湖南“新南门”生态屏障。
宋家洲是湘江江心洲,因管理失序,洲上曾违章建筑遍布,网箱养鱼失控,水患灾害频发,成为困扰当地20多年的“生态顽疾”。永州市委、市政府果断亮剑,全面启动宋家洲避险搬迁和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宋家洲公园。今年5月1日,公园正式开园,宋家洲这颗“潇湘明珠”焕发新彩。
为守护好一江碧水,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每年深入湘江干流、潇水巡河,现场解决涉水环境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联动抓、共同管的环保治理机制。
为担起源头责任,永州铁腕治污。5年来,关停污染企业5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税收近1亿元的湘江纸业也关闭搬迁;市内湘江干流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渔;排查湘江入河排污口417个;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1234个。
源头担当,还体现在还林还湿上。5年来,永州共完成新造林154.75万亩,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筛选45个矿山开展复绿工程,恢复植被1600余亩。
全民参与,在制度设计上创新。永州连续7年举办“鱼人节”大型公益活动。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河长+民间河长”“河长+检察长”“记者河长”等机制。5年来,全市民间河长累计巡河9.1万公里,有效反映解决涉河涉水问题1300余个。
一江碧水,润泽潇湘。近年来,永州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前30位;今年1至9月,排全国第20位、全省第一位。
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永州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2020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比2015年分别增长65%、173%。全市认定出口备案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85个,百姓乐享生态福利。
民生福地
11月11日一大早,冬日暖阳照进江华瑶山腹地。55岁的脱贫户赵登荣下楼,步行10来分钟,到村里的马达厂上班。
搬下高山,住进高楼,生计怎么办?赵登荣开始不想搬。2年前,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推动下,湖南龙德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将扶贫车间开进小圩壮族乡。赵登荣经培训后,成为流水线上一名装配工。
“月工资有3500元哩,日子比在山上强百倍!”赵登荣笑着往楼上指了指,“两个儿媳妇在三楼上班,小儿子也在隔壁水口镇的扶贫车间打工,他们工资比我还高!”
小小扶贫车间,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5年来,永州建成扶贫车间827个,吸纳就业3.27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3万人,扶贫车间总数及省级示范车间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脱贫不脱帮扶。永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县两级选派驻村工作队997支2311人,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推动全市81.1%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
在为民解忧解困中,践行为民初心。5年来,永州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收入七成以上。
冷水滩区活龙井社区是原铁路家属宿舍,脏乱差严重,居民纷纷搬离。冷水滩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实事项目工程来抓,将活龙井社区改造为“铁路印象”主题休闲公园,留住乡愁,成了网红打卡地。
2019年以来,永州投入资金16亿元,共完成54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62362户居民。去年,永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位居全省第一。
过去5年,民生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交通等惠民新举措加快落地。永州曾是全省大班额数量最多、占比最高的市州,到去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部清零。
过去5年,永州城市在生长,高楼林立,交通便捷,商圈涌现,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生活更加宜居更有品质。乡村在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扮靓生活,省市级美丽乡村数量由23个增加到125个。
过去5年,永州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推出《向阳书记》《精神密码》等文艺精品,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党史军事陈列馆、陈树湘烈士纪念园等,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我为群众办实事、向日葵工程等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引领潇湘文明新风尚。
崛起湘江源,幸福满潇湘。踏上新的赶考路,永州将抬高发展坐标,奋勇争先创优,创造新的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