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英 朱金海 胡正循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国各学校校长们面临的一个严肃考题。
作为一个创办于2005年的基层二类学校,在建校时间短,底蕴浅,底子薄,资源少的困难情况下,历任校长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使学校发展一步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文化与特色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47人,二本上线123人,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高考再创佳绩,443人本科上线,本科上线率达51.51%,远超全省平均线,音体美专业生本科双上线59人,其中美术上线率为75%,音乐上线率为85%,舞蹈上线率为100%。高考上线率比上年翻了近四番,实现了“低进优出”“低进高出”的全面突破,这就是郴州市苏仙区湘南中学。
文化共享 打造精神校园
走进校园,只见教学大楼宽敞的主通道变成了党建、湖湘文化和法治文化长廊,教学楼里,墙壁上到处都是名人、名言、法治教育等文化宣传牌,学校环校道路两旁文化宣传牌随处可见,整个校园呈现着浓郁的文化与学习氛围。
“文化立校,精神立人”一直是现任校党委书记付跃宏多年的办学理念,这个荣获过“湖南省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未成年人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的“十佳校长”,曾在任职过的学校成功打造过“善、孝文化”和“智慧校园”等著名文化品牌,深知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上任伊始,就着力推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培育以‘湖湘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培育以‘法治教育’为特色的育人体系,大力培育以‘启发、讨论、体验’为主的情景教学模式”的办学思路,从推动上述三大工程入手,以期从根本上改革校风校貌。
首先,把传承“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转化为“敢于争先、敢于亮剑、敢于胜利”的湘南中学精神,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该校与省内各湖湘文化基金会、研究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等机构合作,开办了湘南大讲台,编撰了湖湘名人名篇集。并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湖湘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还通过校歌征集、湖湘名人广播宣传等活动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与市、区法制办、公安、司法部门合作进行法治教育,经常性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与市心理咨询协会联合,设立了专家坐诊的心理咨询室,作为情感教育工程的重要举措来抓。
引进市新华书店在校内设立了“书香吧”,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和指导,并联合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文化多维式共享,不但培养了全体师生的守正精神和法治精神,而且还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使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平台共享 打造创新校园
从2013年开始,该校获批苏仙区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后,开始在初中年级根据文化+美术功底进行招生并分班的尝试,在高一、高二也积极组建专业特长班。
为弥补师资的不足,该校通过统一考试,引进专业教师,同时,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邀请合作单位委派1-2名优秀教师到学校参与教学管理和进行专业训练指导。
近几年,学校又新增了足球、排球特色项目,并设立了航空班与国防教育特色班和日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特色教育。特色班和小语种教育全部采取开放办班的方式与省军区少年军校、南方航空、外语学校、体校等专业机构合作,与社会力量共享共建,有效提高了特色教育和专业化水平。
资源共享 打造学习校园
教学资源是每个学校最宝贵的核心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最是考验一个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
付跃宏书记和学校班子成员们首先从全面推行大事、要事走群众路线、尽力营造教师满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构建和谐亲切的管理关系和推行情感教育等四个措施入手,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并组织资金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任课老师“不培训不上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湘南讲坛”和学科组讲座的方式,加强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组内交流,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
与此同时,该校还在教学管理上进行深度改革,促进学习与交流。
优化评价制度。构建以“提升执行力”为主的全面评比制度,建立年级组评价制度,以量化评分来激励年级组工作,建立和健全了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
优化队伍建设。对所有新进青年教师全面实行随机听课和打分评价制度,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之间的教学比赛和交流活动,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全面扶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优化课改流程。全面推进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考核为助推器,以“自主互助探究学习型”的生本课堂为核心的课改模式。重点打造“体验式、讨论式和启发式”为主的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共享使学校学习与教研之风盛行,教学硕果累累。近几年,教师参加各级别教学竞技活动,获国家级奖8人次,省级奖120人次,多项课题研究获得过国家二等奖和湖南省一等奖。全校教师获国家级奖励207人次,获省级奖励368人次,有10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目前,该校通过夯实文化根基,打造共建共享办学平台,五育并举,使文化教育与特长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创新发展的榜样。并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课改先进单位”等100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称号,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