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倜 陶金生
教育是民生之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
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新建6所规模学校,31栋教学楼,新增学位19730个;全县近100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基本完成……沉甸甸的数据后面,折射出安化县办强教育的决心和勇气。
近年来,安化县大力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为当地老百姓带去福音。
芙蓉学校成“精品”
大山深处,芙蓉花开。2019年9月1日,位于东坪镇紫薇谷内的安化县第一芙蓉学校正式投入使用,近800名学生迈入了这所崭新的高颜值学校。
典雅古朴、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这所学校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实现当地百姓太多的期许——论外在,现代化教学楼、运动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论内涵,师资队伍过硬,致力于现代化教学、高水平教育。
再次绽放!今年9月1日,安化县梅城镇芙蓉学校热热闹闹地开学了。自此,全镇起始年级全部按标准班额办班成为了现实。
“几年前,梅城镇完小超大班额比比皆是,最大的班额达到了93人,讲台下黑压压一片。现在好了,学生们上课舒适多了,老师们组织教学更高效了。”校长王吉阶由衷感到开心。
不止于此。清塘铺镇中学整体搬迁、梅城镇东华中学扩建、东坪镇紫薇中学新建成,且每一所学校完全按照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建设并适当超前。每一所普通高中均有大项目落户,今年秋季开学,全县高中阶段大班额也顺利得到化解。仙溪镇完小、古楼乡完小、大福镇完小、平口镇中学四个在建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我们要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让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希望工程、民生工程。”安化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唐业表示。
“两类学校”大变样
宽敞教室里,电子白板播放着视频资料,老师正熟练调取电子教案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台下的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这是10月28日在安化县田庄乡龙门学校一间教室的一幕。
很难想象,这所学校曾因生源流失,面临被撤掉的困境。“今年又有5个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回来了。现在,村里孩子大多都能就近读书哩!”校长谌铁钢一脸自豪。
龙门学校的改变,是近年来安化县全力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的缩影。
过去,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诸多“两类学校”都深陷“办学水平落后、师生流失严重”的困境。
2019年,全县启动对“两类学校”改造维修,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2021年,全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按计划完成省定渠江镇晏家学校等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新建和改造;投入近3亿元对仙溪镇完小、古楼乡完小等6所省定乡镇标准化宿舍制学校进行新改扩建。“目前,全县近100所两类学校建设基本完成,解决了不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问题。”安化县教育局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杰华说。
让乡村孩子“有书读”,更要“有好书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师资队伍,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让农村边远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安化县今年首次向社会招聘“边远教学点教师”。能成为首批89名新教师中的一员,安化县最南端的乐安镇硐谢教学点李啸波老师十分开心:“我来这里任教,结束了学校近20年没有美术专业教师的困境,其他小伙伴分别去了古楼乡、高明乡、南金乡、平口镇等地,我相信,村小的欢声笑语会更多,全面发展不是空口号!”
“共同提质”正当时
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配备已到位,“全面提质、深化内涵”成了时代赋予这个教育大县的新课题。
为此,县教育局在原有班子成员“包片蹲点”的基础上,增加专业骨干、专门人手帮扶薄弱学校,每人每月至少要蹲点督促、检查、指导、协调一次,全方位及时掌握各乡镇及中小学校情况。
此外,“学校捆绑发展”也是新方法。例如,将“地域连片、规模相似、教情相同”的渠江、古楼、南金三个乡镇的教师培训、教学考研、质量评析等进行常态化合作,力争实现优势互补。
“确实带来了甜头!以我们学校为例,教育质量从全县靠后跻身到了全县前列。”作为亲历者,渠江镇中心学校校长陈代亮感慨不已。
刘唐业介绍,县教育局每年都会安排专用经费,聘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为讲师,对新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学育人水平。
今年暑假,就有50人参与全县初中物理教师培训。信息化工具与课堂学习的深度融合,令学员受益匪浅。“这不仅能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教研团队,更全面升级了教学教研的生态环境。”教师左雅说。
据悉,全县已建成“三通两平台”、教育城域网,遍布乡镇学校的31间精品录播室等先进设备平台均已到位,全县各中小学校包括教学点已基本实现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必将带来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让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多!”县委书记刘勇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