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假种草”浑水摸鱼

  冯海宁

  今年“双11”购物节已拉开序幕,不少人会选择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搜索相关“种草”推荐。

  “种草”也称为“好物分享”,即微博博主把自认为优质的商品或服务分享推荐给他人,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然而,部分博主是假“种草”、真广告,即“种草”笔记是营销行为,实为带货。事实上,网上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种草”笔记产业链,包括写文、点赞、评论等,但内容不真实、不客观。有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

  当然,部分有经验的消费者针对假“种草”也有“避坑”方式,如有的通过“关键词+避坑、踩雷”搜索的方式反向避坑;有的会重点关注评论区,认为时间接近、字数较多的评价大概率是广告;有的被博主种草前会查看博主的“黑历史”……这些避坑方式缘于经验积累,会有一定效果,但假“种草”也会花样翻新。

  博主们的“好物分享”,究竟是真“种草”还是假“种草”,关键在于界定。坦率地说,少数“种草”的广告痕迹明显而易于甄别,但多数“种草”与某些软文广告一样,让人难辨真假,就容易误导人。

  所以,有必要制定相关标准和制度,把网络“种草”纳入监管之列。这样一来,既便于消费者甄别真假“种草”,也便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管,网络“种草”才能规范化。

  首先,应该在“种草”与广告之间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边界,让消费者根据这个边界来甄别,以便“避坑”。其次,应该对博主的“种草”行为划出“红线”,以便引导、规范这类行为。其三,要明确广告类“种草”必须标明“广告”,否则,应该依据《广告法》进行查处。

  目前,“种草”乱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比如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0起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案件,其中就涉及“种草”帖。假“种草”真广告或者真侵权,显然不止存在于医美市场,其他市场也存在。期待有关方面对“双11”网络狂欢中的“种草”现象加强监管,并制定出台相关标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