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特色民宿 推动共同富裕

  张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武陵源区瞄准“率先在张家界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以特色民宿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使特色民宿成为武陵源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和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强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把旅游链条延伸到乡村。找准方向,明确路径,把发展民宿作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按照“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传统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型、门票经济向旅游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转型”的方向,明确“农业向旅游业转型、农村向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提质”的发展路径,加快发展以民宿产业为龙头的乡村旅游。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武陵源区目前已出台《武陵源区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客栈)管理实施办法》等多份文件,优先在毗邻核心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庄发展特色民宿,引导民宿产业连点串线成片发展。示范引领,精品建设。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了一批富有地域特征和民俗特色的高端民宿品牌。目前,全区共有特色民宿300多家,乡村旅游年接待量逾200万人次。   

  突出环境提升,把乡村打造成美丽家园。推动民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合,实现特色民宿、美丽乡村“两全其美、美美与共”。让生态保持原味。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宿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保护自然环境、整理山水资源、提升田园风光,切实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环境凸显韵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乡村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打造与世界自然遗产相媲美的乡村风景线。用文化增添风味。坚持文化为魂,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力度,将土家文化融入特色民宿开发建设中,打造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个性化民宿,让游客遇见美好的“诗与远方”。  

  完善产品配套,把游客引进百姓家里。把握都市人群渴望回归自然、放松释压、追求质朴生活的需求,挖掘乡土魅力,配套休闲产品,把广大游客引进农村、留在农家。以绿水青山承载乡愁。通过特色民宿的建设,推动绿水青山保护和山林田地的充分利用,把闲置土地变成美丽的田园,把闲置的民房变成闲适的农家院落,把远山近水变成乡愁载体,保留游客心中“故乡”。以休闲体验留住记忆。大力发展民宿创意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性、体验性。以特色订制引人入胜。推出“景点+民宿”私人订制旅游产品,定期举办民宿文化旅游活动,突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提升特色民宿吸引力和影响力。

  盘活资产资源,把农民带上致富道路。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推动农村资产资源整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特色民宿产业培育成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龙头产业。变“空心房”为“致富屋”。鼓励投资商和回乡创业者与农民合作,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将闲置民房改造成民宿,既使一批无人居住、缺乏维护的房屋成为美丽院落,又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变“闲置地”为“聚宝盆”。实施“民宿+”战略,发展“民宿+土家农耕”,“民宿+生态农业”,“民宿+特色产业”,推动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农耕体验等产业发展,让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低价农产品产生高附加值。变“打工人”为“经营者”。鼓励民宿主聘请当地群众参与民宿管理和服务,从事餐饮、接待、田园风光营造等工作,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

  (作者系武陵源区委书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