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卓萌
通讯员 曾敏 杨乐庚
【小康指数】
李秋华24岁时,和丈夫来到城里谋生,开餐馆、开招待所,吃苦耐劳10多年,在城里攒下一套房。后来,李秋华和丈夫回家乡发展,24岁的女儿胡郡随后也辞掉城里的工作,跟随父母回老家,经营农庄、直播带货,农庄年收入近30万元,帮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5万多元。
【圆梦故事】
10月22日傍晚,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镇肖伍铺社区悠然田园农庄,木窗里透出暖色灯光。母亲李秋华择完菜,和朋友围着桌子嗑瓜子、聊天;女儿胡郡忙着清点土特产;父亲胡友志做木工活回来,在厨房舞锅弄铲,炖土鸡、蒸排骨、炸鱼块。中堂挂着“天道酬勤”4个大字。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一家人相互扶持、接续奋斗的结果。
进城:去机会多的地方“淘金”
“咱们搬到城里去吧,乡里田种得再好,也种不出金子。”1998年,李秋华作出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她和丈夫胡友志都是土生土长的肖伍铺人。胡友志幼年丧父,家里条件差,李秋华家也是靠种田维生。为方便胡郡上学,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夫妻俩带着胡郡进城租房读书,开起餐馆。
那时候,快餐只卖3元一份。李秋华起早贪黑,凌晨4时起床,晚上10时才能入睡。由于人勤快、做菜手艺好,从每天几十份做到几百份。后来,常德火车站建好了,夫妻俩便在车站附近租门面,开起招待所。
在车站旁开招待所不容易。“半夜还有乘客来住宿。周边宾馆竞争激烈,寒冬腊月也要站在外边揽客。”李秋华说。
爸妈赚钱辛苦,胡郡懂事早。“有时晚上大人都出去招揽客人,孩子就坐在柜台后面写作业,帮忙守店面。”胡友志说,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小掌柜”的派头。
2006年,李秋华一家依靠这些年攒下的积蓄,也借了点钱,在城区盘下一套二手房。一家人欢欢喜喜住进自己的房子,李秋华觉得“人生一下子敞亮起来”。
返乡:老地方有了新风景
搬进城里“新屋”时,李秋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会回肖伍铺生活,更没想到,女儿胡郡也会跟着回来。
2017年,胡郡大学毕业,恰逢当年城市建设征收自家房屋。李秋华两口子决定回肖伍铺发展。“那时,太阳谷一带开了不少家庭农庄。我们也回来翻修了老家的房子,开起农庄。”李秋华说。
然而,打理农庄过程中,李秋华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农家乐遍地开花、各有特色,当初开招待所的经验过时了。
就在她感到迷茫时,胡郡提出回来帮忙,说:“你俩为我忙碌了这么多年,该享受生活了。作为年青一代,我有义务、有能力,也愿意回来建设家乡。”2019年,胡郡辞去在市里的工作,回家接手农庄。阔别乡村20年,一家人又回到老地方团聚。
胡郡回乡那年,电商直播开始流行。她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尝试直播带货。这个长相甜美、能说会道的女孩,换下时装,穿上汉服、花棉袄,走进田间地头,展示田园风光、农家日常,还帮周边农户卖起农产品。
从此,附近农家的板栗、花椒、茶油、腌菜,都往胡郡的农庄送。今年光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胡郡就帮当地居民出售5万多元土特产。在胡郡“诱导”下,李秋华也走进镜头,和女儿一起为农产品“代言”。
社区80多岁的胡明华腿脚不便,家里几棵杨梅树结了果没法卖。胡郡和家人一起,帮老人采摘杨梅,线上线下叫卖。两天时间杨梅全部销完,帮胡明华增收5000多元。
奋进:打造田园农庄中的精品
推开农庄窗子,只见后院新铺了彩虹塑胶地毯,明艳夺目。胡郡告诉记者,这里正在建设彩虹游乐场、擂茶烧烤区、打卡摄影墙,“现在家庭游很火,孩子们到这里有了专门玩耍的地方。”
“刚结婚时,我和老公定了个目标,这辈子赚30万元就知足了。10万元买车,10万元修房,10万元存起来备用。”李秋华说,没想到现在一年就有近30万元收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把农庄名气打响,一家人每年拿出10多万元用于农庄建设和设备升级。
除了农家乐的标配餐厅、民宿外,胡郡还在农庄开设KTV、商务会议室、棋牌室、台球室、农产品销售屋等。丰富的娱乐项目,为农庄赢得了人气。今年国庆节期间,“悠然田园”客源滚滚,平均日收入近5000元。李秋华说女儿功劳最大,胡郡却笑着说:“这几年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了,尤其是节假日,附近滑翔伞、丛林越野项目深受欢迎,咱们的生意也跟着火热。”说话间,一辆又一辆小汽车从门前公路驶过。
【圆梦感言】
城里乡里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秋华
时代变了。咱们年轻的时候,钻破脑袋想住进城里,现在倒好,年轻人开始往乡里跑了。
当初女儿要回来,我和老公没拦她。这些年,乡里的环境好了,风气好了,机会也多了。这些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只要踏实肯干,城里乡里都一样,都能过上好日子。
20多年前,我们在外打拼,吃的苦、受的累一言难尽。现在,一家人每天相互陪伴,一起为更好的生活接续奋斗,乡里乡亲串门走动也多,特别温暖。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一年比一年好。
(卓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