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寸丹
这是一本关于安化黑茶的摄影专集。
灵山秀水育名茶。安化,古称梅山,自古以来,境内山多田少,山民大多以种茶为生。这片热土产茶历史悠久,有“先有茶后有县”一说。“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与“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同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益阳市“中国黑茶之乡”称誉。
熟悉丽霞的人都知道,她秀外慧中,才情恣意。她习字、抚琴,抑或静静写作,都能有所沉淀与收获。她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散文集《云边边》。而对每一个艺术创作者而言,对方向的把握与掌控,往往最终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与命运。丽霞最终将方向选定在了摄影,深耕于纪实与人文。通过镜头直面芸芸众生,她为自己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最合适的方式。
关于摄影,丽霞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就是用镜头翻阅青山绿水,定格美好生活,捕捉人情冷暖,没什么可道之处”。心蕴锦绣,生活历练,造就了她从不墨守安逸、专注坚持的心性,她永远在路上。这个富有超强感受力、行动力的女子,以其与生俱来的细腻情感、敏锐洞察、独特视角,出手不凡,佳作频出。2012年1月,其摄影作品《沐浴阳光》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奖。2015年,她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我始终认为,丽霞是那个赋予黑茶性格与灵魂的人。其实,早在2003年于安化南金乡为黑茶拍摄下第一张照片开始,丽霞就与黑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生命中有了这一方精神的领地,纵使身居闹市,也无时无刻不对安化那块土地心心念念。18年来,无论烈日骄阳,还是风霜雨雪,她总是迎朝阳,送晚霞,匀着工作的间隙,爬遍了安化的坡坡坎坎、地脚山头,走遍了安化的田野茶园、农舍作坊。从茶叶生长、黑茶制作,以及湮逝在岁月深处的茶马古道遗迹旧存,她都在第一“黄金时间”给它们留下了精彩的记录。
煮茶讲究火候,艺术需要功力,尽管可妙手偶得之,但丽霞更信奉天道酬勤。美是稍纵即逝的东西。这逼迫着丽霞与光影与时序不断地抗争与融合。拍风光,她力求在画面制造空间立体感,力求主体与场景的细腻相融,力求有效突出前景以凸显丰富的层次,在宏阔中看到微妙的光影的变化,看到万物的欢欣悲喜。单薄的她背扛着沉重的摄影机器,常常会为某个镜头接连蹲守数个钟头,乃至数日,常以馒头、面包、矿泉水充饥果腹,只为抓拍到心目中“最美好的那一瞬”。
为此,她没少受伤。有次扭伤了脚,朋友们来探望,心疼得不得了。她却只是淡然一笑。不仅如此,为了资料更翔实、完整,她还远赴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沿历史探源,为黑茶把脉,在茶马古道上留下一串串屐痕。可以说,本书的每一帧照片,既是丽霞颇具匠心、底蕴深厚的佳构,同时也是浸透了辛勤汗水的心血之作。尤其是后来,她专注于拍茶工、茶人,拍种茶的山民,拍悠然如流水的茶艺,这让她对纪实与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深入到乡土生活中,深入到茶的历史与发展中,也深入到人的终极关怀中,自身也有了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的摄影是有温度与高度的,她所展现的也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的世界。
于是,读者有幸欣赏到了手头这么一本精彩纷呈、内容翔实的摄影集。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所有图片的配诗、文字解说,也全部出自丽霞之手。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曾丽霞追求艺术的完美与完整,她从大量的图片库中几经筛选,分门别类,将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茶乡山水、茶工风采、万里茶道、黑茶飘香,让读者在流连胜境般的艺术享受中,更进一步加深对黑茶的了解。一册摄影集,其实就是一部黑茶史。
曾丽霞拍摄黑茶,是茶之福,也是人之幸。
(《发酵的时光·曾丽霞镜头里的安化黑茶》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