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践行三高四新战略 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益阳全力种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验田”

  9月18日,益阳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举行集中退赃退赔仪式。图为受害者在现场领取追回的现金。王浩 摄

  桃江县桃花江镇网格员志愿者上门入户检查“三码”,严格疫情防控管理。高超 摄

  10月13日,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开展“最美村民”评选。 刘毅 摄

  9月10日,赫山区岳家桥镇南桥宫村组织召开屋场会,宣传平安建设工作。殷卓智 摄

  9月6日,南县明山头镇平安办组织志愿者开展禁毒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刘恒翔 摄

  5月28日,益阳市平安“益”起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刘首青 摄

  刘奕芸  刘首青  赵彩莲  郭畅达

  全市乡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立义务巡逻队512支,发展治安积极分子2.4万余人;基本实现了全市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等公共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资源交互共享全整合;全市医疗纠纷数逐年下降,去年以来调解成功率93%……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折射出益阳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平安幸福。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二期试点城市,益阳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党建+”优势,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种好具有益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验田”,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平安共享、社会共治、网格服务”的工作局面,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益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瞿海表示,由市平安办牵头推动的益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呈现出了治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沉、干部作风提升和群众投诉下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和社会运行成本下降的“三升三降”新局面,促进了平安益阳、法治益阳、清廉益阳建设。

  党建+群众自治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0年,安化县龙塘乡茶香花海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这背后,是龙塘乡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和搬迁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湖南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化县2137名贫困户搬迁到了茶香花海社区。龙塘乡引导该社区居民成立文艺宣传队、志愿服务队等,鼓励大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召开一次次“屋场会”,社区的贫困户每户分到约40平方米的菜畦,社区新修建了两处占地40亩的公墓、一个红白喜事“公屋”、一所幼儿园。

  这是益阳以党建为引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鲜活案例。

  益阳市以党的建设为根本抓手,统筹、调动多方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创新试点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开创独具地方特色的群防群治模式,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大大提高。

  建立益阳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管理、考评、奖励等配套制度。各行政村全部完成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劝导队等“四会一约一队”建设。建立乡村道德档案,引导村(居)民积极向上向善,树立新时代新风尚。目前,全市移风易俗示范乡镇所属村(社区)建立道德档案达到50%以上,全市所有的文明村镇全部建立乡村道德档案。

  安化县433个村(社区)均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做到“一村一规”;道德档案实现全覆盖,并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行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为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在全县推广道德档案积分管理制度,利用益农服务社载体,搭建道德积分奖励兑换平台,村民可按积分高低兑换不同价值的物品。同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奖罚分明,进一步引导村(居)民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

  党建+平安共享

  实现平安建设无死角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近年来,益阳市着力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作出一系列新部署,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赋能,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清朗。

  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益阳市坚持“一案四查”,在侦查、审查逮捕、起诉、审判、执行各阶段充分做到依法严惩,强力推进案件办理。各行业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促进行业、市场行为的进一步规范。近三年来,全市共侦办涉黑案件8起,打掉涉恶犯罪集团31个、恶势力团伙50个。“6·21” 夏某安涉黑组织案、“11·24”黄某涉黑组织案被评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例。 

  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益阳市做实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实名制等基础性工作,抓住末端化解矛盾、中端防控风险、前端促进文明“三个关键环节”,突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三个着力点”,健全条块联动、“政社”互动、群众齐动“三个机制”,构建全民参与、平安有我的生动局面。 

  科技手段,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持。益阳市将数字化、网格化、智慧化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创新。全市新增一类视频监控7243路,基本实现全市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等公共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资源交互共享全整合。市、县、乡三级综治视联网系统全部联通,部署建设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视频图像信息解析系统,新增视频侦查实战平台、融合信息分析平台,具备人像比对、车牌识别、以图搜图等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手段。开展网格化、便民服务和铁路护路试点,推广应用“网小格”“便民小管家”“护路卫士小程序”,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平安是重要的民生需求,也是基本的发展环境。益阳市按照党建引领、部门主责、企业主力、群众参与的原则,大力开展治安综治保险等专项活动。

  “截至目前,赫山区224526个家庭购买了10元的综治保险,今年共理赔41起,理赔金额近25万元。”赫山区委政法委书记李良兵说,为将保险机制引入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处置风险事故,保障群众利益,该区以党委政府主导、乡镇组织、网格员推广、党员带头的模式,引导群众自行购买保险。随着一起起理赔落地,群众看到综治保险的实惠,参保积极性大大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化平安保险共覆盖75万余个家庭,今年共理赔800余起,理赔金额达290余万元,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党建+社会共治

  促进城乡治理共推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益阳市不断探索党建+社会共治,聚焦城市农村一体推进,从市域层面构建“社会共治圈”,促进城乡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全市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5个,乡镇(街道、园区)调委会102个,村(居)调委会1434个,共有专职(兼职)人民调解员7497人,乡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已做到全覆盖。

  平安“益”起来、“和为贵”调委会、交通事故调委会、医疗纠纷调委会、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等一大批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赫山区打造“五老”调解室等品牌,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为提升相对偏远地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桃江县大栗港镇司法所所长李狮创新工作思路,在卢家村试点成立“彩姐调解工作室”,从该村8个片区分别选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乡贤,轮流在工作室坐班,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开展“无讼村(社区)”试点,推动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打造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2021年1至9月,全市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268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452件,调处成功17084件,调解成功率达97.9%。其中沅江市民商事案件受案比去年同期下降7.76%,诉讼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

  南县探索村民自治路径,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红星村村规民约“七部工作法”,创新矛盾纠纷“三色预警”调处机制、行业自律、“1314”网格工作法等特色工作。如以县婚调委为中心,打造“好好说话”工作室,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专业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以专业引领促志愿联动,用准用活“三色预警”工作机制,已挽回濒将破裂婚姻关系738个,其中蓝色等级428个、黄色等级280个、红色等级30个,使这些家庭重新稳定。

  以党建引领团结社会力量,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发展社会组织,一直是益阳市探索“党建+社会共治”的重要着力点。疫情防控期间,市平安办组织市卫健委、团市委等市直相关部门单位,专题研究部署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区(县、市)成立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组,乡镇(街道)干部和村(社区)心理咨询师分包到村组,及时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服务,特别是为边远地区、年纪偏大、情况较为复杂的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心理疏导干预专业队伍,定期组织对心理专家队伍和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各县(区、市)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赫山区利用益阳市心理学会等社会组织,动员教育、卫健等部门的专业团队,建立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在全区设立了230个心理咨询室、938个网格社会心理服务点。心理咨询师采取预约上门、网上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为信访老户、问题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等近2万人提供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律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7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13910个公共法律服务志愿点。

  党建+网格服务

  打通服务“最后一百米”

  网格里成立党支部,网格共产党员率先签约,政策公开透明,仅3个月时间,石码头小学改扩建周边拆迁户腾空率达到97%。这是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利用网格微信群服务群众、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

  作为益阳市的老城区,资阳区积极创新基层治理工作,以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打响“网格红管家”“红色小屋”“五事议事法”“民情格子铺”“陈阿姨工作室”等特色品牌。

  2020年7月,市域社会治理在益阳市全面铺开。该市积极探索科技力量和网格治理的融合,在基层党建、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推行网络化协同管理工具——“网小格”。“网小格”由市委政法委与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创新协同研究院共同研发,是集政策宣传、政务服务、诉求处理、群防群治等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

  在资阳区试点的基础上,该市充分发挥网格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步构建网格服务圈,形成网格划分和服务管理“一盘棋”,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积极推进现代科技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雪亮工程+网格化+综治中心”一体化平台,实现市、县、乡、村综治中心“四级联网”,已建1个市级、8个县级、98个乡级和1447个村级综治中心,共划分网格5816个。

  按照“平台共建、网格共管、队伍共用、信息共采、数据共享”模式,益阳市全面整合优质资源,纵向发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作用,横向依托“网格化+微信群+12345市长热线+纪委监委监督+综治督导”工作机制,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统一高效指挥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指挥和服务平台。这一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稍”,优化了市域社会治理半径,扩大了政策边际效应,有效实现治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目前,全市依托网格建立6017个群众自治微信群,入群人数1285854人。截至目前,群众用“网小格”共上报诉求80787件,其中矛盾纠纷926件,满意率99.47%。“群众诉求在线办、为民办事网小格”,已成为益阳市服务群众的响亮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