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笛 谭晨艳 何洁 谢小飞 夏良春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大到国防、交通、工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石油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矗立在充满红色基因和激情梦想的三湘大地,扎根湖南的巴陵石化、长岭炼化、湖南石油等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始终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自觉担负壮大国有经济、振兴石化工业、保障能源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使命,加速打造世界领先企业,既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更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扎根潇湘的情怀
从缺油少气到石化产业遍布三湘
若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70余年前,当第一批勇敢的湖南石油石化产业奠基者们伫立在刚刚披上红色新装的湖湘大地时,他们知道,这里将开辟湖南石油石化事业的新纪元!
然而,回看这片红色热土,曾一度面临缺油、少气、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的窘境。第一代石油石化人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留下历史铿锵的足音。
1950年中国石油长沙分公司(湖南石油前身)成立并设批发部,1951年筹建第一座散装油库,此后至1973年,才有首座城市加油站。
为保障地区能源供应,196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长岭炼油厂。建厂以来,长岭炼化秉承“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求实、严细、开放、创新”的八字厂风,践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办好厂、先治党”等一系列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优良传统,在山沟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油城。
为解决部队被服装备更新换代问题,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在5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巴陵石化传承“2348”的红色基因,发扬“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作风,成功建成了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联合企业,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系橡胶、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和重要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1985年1月,湖南省政府调整管理体制,组建“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湖南省石油公司”,此时全省共建有散装油库80余座,营运加油站近百座,初步形成遍及各中心城市的网络。1998年,省政府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湖南石油整体上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随着湖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的21座成品油库、1800余座加油(气)站已遍布全省。以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和湖南石油为主的石油石化产业,构成了我省首个千亿产业群,每天为61万车主和6万易捷客户提供加油和消费服务,全省平均每10位居民就有8位是中国石化的客户。三家企业均位于湖南百强企业前列,近两年合计上缴利税可以修建整个长株潭城际铁路。
近年来,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在中国石化集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稳增长、保供应、提质量、促转型,实现了较好发展。特别是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坚定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各项举措,扎实推进集团持续攻坚创效行动,巴陵石化合成橡胶、环氧树脂、己内酰胺产量逆势创历史新高;长岭炼化年度利润总额、吨油效益在沿江炼化企业中排名第一;湖南石油率先在全国销售系统实现主要指标“由负转正”,主要销售指标区内排名第一,年度利润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的智慧
从攻坚克难到技术能力行业领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勇敢担当创新主体责任,成为三湘大地上最活跃的创新板块。
巴陵石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一项,以及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9项,拥有授权专利458件,被评为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打造国家生物医用材料生产示范平台,大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目前,巴陵石化锂系橡胶生产技术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品种牌号国内最全,质量最好;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世界领先,2020年作为中国石化唯一获奖单位,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环氧树脂生产技术居国内前列,率先研发了行业领先的环保型环氧氯丙烷新工艺。
长岭炼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课题长制,组织成立研发中心,推进实施“灵活炼油+特色化工”科技攻关,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装置、10万吨/年催化油浆膜过滤工业试验装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FITS加氢技术在国内多家企业得到运用,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目前拥有专利47项,为我省炼油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湖南石油加快推动零售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新开发的油库管理系统、液位仪系统全国领先。近年来,公司全力整合网上购油、汽车“刷脸”进站、无感支付、扫码购物,无人门店自助购物系统等信息功能,加快建设综合服务体和智慧油站,全面改善消费者加油消费体验。面对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客户消费新特点、新趋势,该公司大力推广“一键加油”,积极引入各类第三方资源,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加油出行的安全感、获得感。
央企履责的气魄
从帮扶脱困到增进民生福祉
积土成塔,跬步千里。中国石化驻湘企业以湖南为家,以湖南百姓需求为上,大处着力,点滴着手,全力支持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倾心服务湖南城乡百姓。
长久以来,中国石化总部定点帮扶凤凰县和泸溪县,先后投入专项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特色产业开发,以及教育、旅游等帮扶项目。驻湘企业连续9年开展公众开放活动,邀请1.8万人走进企业、了解石油石化行业;连续8年开展“情暖驿站·满爱回家”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摩托大军”等春运返湘农民工1.2万人。
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并长期开展“金秋助学”“百万帮扶”“春雷行动”等爱心活动,累计捐资助学已超过5000万元,捐建、援建希望学校上百所。湖南石油利用中国石化遍布全国的2.7万座便利店,为永兴冰糖橙、桂东玲珑茶、湘西腊肉、炎陵黄桃等名优特色商品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中国石化在湖南举办全国名优特商品展销会,进一步推动更高质量的“湘品出湘”。
近年来,中国石化驻湘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发挥产业驱动优势,主动打造技术、产业和协作平台,陆续孵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化工产业,并依托集团资源、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厂区由过去单一国有体制的独立矿区,逐步发展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开放、共赢的经济共同体,直接带动当地企业20余家、直接支持就业上万人。湖南石油秉承开放合作思想,主动输出中国石化品牌和管理,按照“资源、经营、管理”三统一的思路,全方位加强与地方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电力等各行业的合资合作,共同建设经营遍布全省的加油站网点,进一步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石化驻湘企业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先后生产防疫所需的丙烯原料2.3万吨,提供“生命之氧”4714吨,及时配送次氯酸钠原液3吨、工业酒精2吨、消毒液3吨,为我省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撑,并直接支援了湖北和全国的疫情防控。在形势最艰难的时期,湖南石油全省1800余座加油站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员工零感染,配合各地实施最严油站管控措施的同时,向救护、执勤应急、医疗及生活物资运输车辆开通加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专机,确保随到随加,坚决扛起了稳定城乡资源供应的重任。
“双碳”目标的坚守
从绿色企业到能源至净生活至美
身处洞庭湖畔、长江之滨,业务遍布三湘四水,中国石化在湘企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指示要求,始终坚持“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事情一件不做,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一分不少”,全方位落实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和绿色文化战略,持续创建绿色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石化驻湘企业深入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布局新能源,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努力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服务商。全长42公里的“巴陵—长岭”氢气输送管线为国内最长氢气输送管线;由中国石化湖南石油与岳阳临港新区合资建设的云港路加油加氢站是我省首座车用加氢站。2020年6月,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新粤浙线潜江至郴州段正式投产进气,中国石化管道气源进入湖南,标志我省天然气发展进入新时期。未来三年,湖南石油分公司还将全面部署推进车用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3年建成加气站35座、加氢站9座、充换电站超100座,为我省车用能源多元化提供坚实保障。
巴陵石化紧盯总量减排目标,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进污染物治理、节能降耗和提标改造,新建废液焚烧综合利用设施,完成氨肟化己内酰胺提质降耗改造、化肥污水总氮总磷达标治理和橡胶、炼油尾气等17个VOCs治理项目,同时狠抓“三废”管控,按照“专业+区域”原则推进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日均值100%、废气在线综合合格率100%、固废合规处置100%。
长岭炼化积极开展绿色基层创建,全面推进水务管理提升、严控烟气外排指标、加强固废危废管理,推进油泥浮渣资源化利用,近两年完成大小环境治理项目25个,外排废水、废气污染物总量分别下降25.8%、42.6%,各排口全面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湖南石油主动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方案”,对临水油库、加油站进行清污分流,并布设地下水监测井,如期完成双层罐防渗改造。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环保物资储备,积极配合地方危险化学品抢险,数次在环保应急中第一响应、第一协防,为呵护生态安全贡献了企业力量。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循着中国石化驻湘企业的发展足迹,既可以看到艰难的跋涉,也可以看到跨越的风姿,更能看到为湖湘大地“加油”的倾情奉献。
遥望未来,立足湖南这方热土,放眼更广阔的视野,中国石化驻湘企业一定能在改革发展的星云瀚海中,熠熠生辉,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