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4层教学楼内,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等一应俱全,还有崭新的课桌椅、智慧黑板、护眼灯……这是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坪湖村的一所小学,在原址投资900多万元新建,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看着全新的校园,师生们难掩心中喜悦。
武陵区虽然地处常德市中心城区,乡村学校体量不大,但该区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更大投入、更加均衡、更高质量”办好武陵教育的理念,率先全市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重点聚焦乡村教育,紧盯短板弱项,实施底部攻坚,全力打通优质均衡最后一公里。
建设向村小发力。武陵区坚持规划先行,出台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近年来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全面推进“两类”学校和乡村学校“薄改”建设,完成120余项新建改造项目;累计投入近1500万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1+4”“1+1”网络联校,覆盖所有村小。
师资向村小流动。武陵区村小师资实行优先配备、聚力培养、待遇倾斜,并以列入“国培项目县”为契机,将师训重心下移,精准服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践行开放的教育理念,武陵区以教师轮岗交流为抓手,大力推行“县管校聘”,率先在常德市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城乡结对”“青蓝结对”工程。武陵区乡村教师待遇保持“两个同步增长”,乡村任教经历作为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不少城区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2015年来,武陵区补充乡村教师120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0%,平均年龄从50岁下降至30岁。
品牌向村小延伸。武陵区发挥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以每年20万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共同体,利用“网络联校”资源互联共享。为确保农村学生公平就学,武陵区除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控辍保学外,还建成一校一心理辅导室,一乡一少年文化宫。为打造乡村教育品牌,武陵区“五育并举”,该区推进课程改革,首创乡村小规模学校“二维码”管理模式,实施联片教研。目前,武陵区丹洲乡“1+4”网络联校入选“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1所学校获评“湖南省劳动实践基地”,2所村小成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乡村学校学生体质监测连续5年达到国家要求。武陵乡村教育,正一步步走向振兴。(熊四军 雷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