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给绿水青山贴上“标签”

  李军 李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生态价值核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科学依据。

  作为生态资源大省,湖南近年来在生态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突破,壮大了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但随着生态产业范围扩大、产品种类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现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存在的核算标准不统一、重点不突出、核算结果应用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给绿水青山贴上“标签”。

  优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的基础,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湖南生态产品核算标准——

  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我省具有丰富的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应将生态产品纳入地方自然生态资源管理,深入开展基础性调查,结合区域生态系统特征,动态编制市、县、乡镇、村四级生态产品清单。

  探索符合湖南省情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与方法。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自然资本与生态系统服务核算定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团队优势,吸收各地水利、国土、林业、农业、文旅等部门意见,听取各相关企业与个体诉求,不断完善GEP核算理论并提高相关技术。

  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受益主体难确定”问题。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个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的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会对周围区域产生良好溢出效应。由于生态产品价值的受益主体不同、受益范围不同,导致核算价值量差异较大。优化我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应充分考虑“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空间格局,明确生态产品受益主体。

  构建“数据+生态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我省生态产品丰富多样,且普遍存在季节性特征,容易出现核算费事费力与不及时、滋生虚报瞒报不作为问题,建议着重从两个方面破解——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快实现对“绿水青山”的实时预测和监测的动态展示。以大数据、智能计算、卫星遥感、定点监测站等为基础,对碎片化的生态产品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建立湖南生态产品价值数据库,打造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智能化、自动化平台。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应以服务生态产业链为中心,保障生态产品产业链顺畅转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的,生态产业是两者的转换媒介。应疏通生态产品产业链,优先完善重点、难点、下游生态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生态产品产业链,保障各个环节互相配合、精准发力,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为其他产业链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示范。

  科学应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

  当前,生态价值核算应主要集中于时空边界明确、产权结构清晰、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的生态产品,并科学应用核算结果。

  建设基于生态价值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政府生态产品绩效考核质量,提高公务人员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推动以生态价值核算结果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发展。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开放生态贷款,优化碳金融、生态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吸引并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参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科学设置生态产品进入绿色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确保绿色金融安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畅通“生态+金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发布制度。推动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结果公布工作,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提升生态产品的社会关注度,加深生态产品需求与投资方对我省各地生态产品产业的了解,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扩大各地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主要生态产品的影响力,提升其附加值。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