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远帆
从“制”造到“智”造,距离有多远?全球制造业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10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简称“经安会”)上,来自国内外6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制造展开探讨。嘉宾们表示,智能制造体现在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现在产品的个性定制智能化,也体现在制造业理念和模式的先进性,并成为大势所趋。
“智能制造是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人文系统的深度融合,而传统制造仅仅是物理系统,这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和轮值主席陈清泉认为,新的能源工业革命要兼顾绿色低碳、经济与安全。这既需要人工智能与技术,还需要人文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高韧性,以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
“智能制造是一个整体性概念,需要一个完全跨学科的制造方法,让各种最好的技术支持制造业。”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应用光学协会主席、国际测量协会主席Kenneth GRATTAN表示,要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智能制造,需要有更好的传感器与传感器系统,并将他们集成到物联网系统和其他先进的通信系统中,使新的想法能够传递到工厂,并且能够灵活地使制造业成为一种服务,将制造业塑造成为一个包含网络和实体系统的整体系统。
“最关键的技能是要有能力把数据变成事物,把事物变成数据。这要求有高水平的数据专家,先进机械学、机器人学和传感器开发工程师,同时需要系统思维专家。建造适当的技能组合是制造业面对未来挑战的关键,这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荷兰前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国务秘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奈斯安认为,政府在智能制造的推进中要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要使创新不仅发生在新创企业,还要在大企业中发生。这需要政府在企业中架设技术交流的桥梁,让技术创新流动起来。
“造船曾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今天已经发生转变了,基本上一切都实现自动化了。”作为全球最大造船企业之一的芬坎蒂尼集团亚太区负责人兼中国区执行总裁Fabrizio FERRI表示,基于大数据的软件,能够把造船流程中所有不同技术部门非常复杂的工业过程集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技术解决方案,支持整个制造的信息化过程,为企业节约成本,保障质量。
“智能制造最重要的基础是数据,数据带来智能的运营、流程改造。全链路的决策,从上游供应商到生产制造直至质量检测,一切通过大数据作为决策系统,带来整个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孙丹认为,只有具备机器人基础架构、大数据、物联网和先进的制造技术4个重要的要素,才能搭建一个先进的智能工厂。
“智能是一个手段,智造的根本是在于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所以不要为了智能而智能。”保时捷(中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家炜认为,智能制造应关注机器人设备利用率与半导体工序效率和工序良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每天把生产和工艺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制造“最后1英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