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李梅花 邹娜妮 龚雅丽
一块“钢”锻造一座城。
“因钢而生”的娄底,从卖原材料到卖中高端产品,从钢铁产品粗加工到全产业链开花,从产业结构单一化到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产业“双引擎”驱动,历经多年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头衔——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0年以来,娄底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园区为主阵地,统筹抓好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抓好工程机械及配套产业和钢铁新材料产业,打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推动新兴工业城市建设。
一路奋力赶超,几多春华秋实。
近两年,娄底“双引擎”产业有62个新建项目开工,总投资达440亿元,截至9月已有24个项目竣工投产。1至7月,“双引擎”产业营业收入增长61.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8%。
娄底市委书记刘非介绍,牢牢把先进制造业“双引擎”抓在手上,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贡献娄底力量。
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曾超群表示,瞄准“三高四新”战略目标,抓住“双引擎”这个核心,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发力“双引擎” 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深秋的娄底,产业发展的热潮澎湃。
在娄底市第六次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一期)、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一期)两个“双引擎”项目同时投产。项目整体建成后,一个按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将为娄底贡献一个百亿级产业,助力娄底打造“中国液压件之都”;一个将打造国内一流硅钢生产基地,进一步拉长娄底钢铁新材产业链条。
高精尖“吃钢嚼铁”项目强劲发力,抢滩先进制造业来势迅猛,来源于娄底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打造“双引擎”,争当“三高四新”排头兵。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
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娄底站在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充分发挥钢铁主导产业优势,明确把钢铁新材与工程机械“双引擎”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攻方向,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关键举措。
瞄准目标方向,娄底以华菱涟钢、VAMA等为“链长”,重点发展汽车板、高强钢等钢铁新材产品,推进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以中兴液压、三一路机等为“龙头”,重点发展液压油缸、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制造业。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娄底“双引擎”产业从配套环节向链条高端发展,从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输出,从粗放型生产向高强钢、特种钢等市场进军,生产方式从传统工艺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一批“灯塔工厂”在湘中崛起。“娄底制造”“娄底智造”正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
产业森林枝繁叶茂,离不开背后强劲的推动力。
娄底成立“双引擎”建设综合协调推进工作专班,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对“双引擎”项目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紧盯项目签约、资金到位、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四个环节,聚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建立项目台账和问题责任清单,明确牵头领导、推进主体、配合单位、时序进度,形成大抓项目的工作格局。
按照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原则,娄底编制发布“双引擎”产业全景图和招商指南,围绕“双引擎”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开展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敲门招商。
聚焦“双引擎”产业,娄底建立项目容缺审批机制,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手续的办法,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为产业发展减负松绑;帮助企业做好涉及财税、金融、就业等政策方面的内联外接,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做得好。设立华菱产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参股支持“双引擎”产业优质龙头企业和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娄底“双引擎”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效应,拥有近200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收入近1200亿元,成为全市稳增长的“压舱石”。
夯实平台基础 凝聚合力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
顺涟水河东流方向,华菱涟钢、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等巨无霸工厂排成近10公里长的“项链”,气势非凡;俯瞰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大型机器轰鸣,24万平方米厂房激情唱响集中火力投产的“主旋律”……
这里,是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双引擎”千亿产业的主要承载平台,如何让优质项目落地快、快达效?如何服务好、推荐好、构建好产业格局?是园区决策者的必答题。
“四专一进”打好项目建设突破战,支撑“双引擎”产业链向集群化扩张。娄底经开区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持之以恒优环境、全力以赴推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商,助力“双引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每周一进工地、现场解难题,是园区领导班子风雨无阻的活动,一批批党员干部奔赴一线,上门访、听民意;一个个现场办公会,在项目、在企业召开。建立一个项目“专班推进、专员作战、专责服务、专项考评”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把服务做细做精,让“双引擎”企业不仅能集中精力发展,更能落地生根。秉承这一理念,娄底经开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最多跑一次”“照后减证”等一系列精细化服务模式。
去年,为迎接三一集团正式进驻开展地勘施工,娄底经开区曾创造了1个月完成550亩土地的征拆平基、102万方土石方量开挖搬运的腾地奇迹,比原计划交地时间提前一个半月。
今年7月1日,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娄底“双引擎”建设,奋力助推华菱进入世界500强的重点项目之一的华菱涟钢高端家电用2#镀锌线,历时238天投产,刷新国内建设同类型镀锌生产线施工周期纪录。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娄底经开区夯实平台基础、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拼劲。无条件配合、全身心付出、全过程奉献、全方位关怀,娄底经开区刷新着风景这边正好的奇迹。
2020年以来,园区通过打造“双引擎”产业综合体,搭建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大平台,现已推进相关产业项目60多个,目前有高强钢一期、二建经投、中厚机械等25个项目竣工投产。
抓住涟钢结构调整和“三一回家”机遇,娄底经开区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激发“链”式效应,引进大批“双引擎”优质项目,总投资达302.34亿元,其中钢铁新材13个、工程机械14个,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
涟水河畔,以华菱薄板深加工产业园、第一工业园、第二工业园、百亿液压油缸基地、重卡零部件产业园以及娄涟大道“五园一轴”为基点,“双引擎”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犹如一条气势磅礴的“产业蛟龙”蓄势腾飞。
舞活钢铁“链头”迸发产业转型升级活力
大到高楼船舶,小到笔芯刀片,钢材之用,无处不在。
立足雄厚的钢铁产业资源,娄底全面布局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产业“双引擎”建设,华菱涟钢作为钢铁新材产业“链头”,推进靶向链式招商,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
10月14日,华菱涟钢棒材改造项目(棒三线)生产车间内,从一块钢坯开始,经过整个生产线机械化加工打造,到另一头成品螺纹钢产出,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
这就是“涟钢速度”。1958年,涟钢在娄底建成投产。湖南的第一炉铁水、第一支棒材、第一卷板材,都诞生于此,以涟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成为娄底产业的立足之本。
“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能赢得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娄底逐渐告别“傻大黑粗”的经济结构,“双引擎”产业从配套环节向链条高端发展,走上多极化、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之路。
以涟钢为始端,一条巨型“钢链”沿着娄涟公路铺展开来。
中国市场领先的汽车用钢供应商——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10年前落地娄底经开区,是涟钢升级产业链条延伸的重大布局。10年间,VAWA汽车板产业园持续壮大。紧邻VAMA生产线,华安钢宝利(GONVAMA)成功入园,建成一条125吨压力落料生产线以及全球第一条新型激光拼焊线。随着园区汽车板深加工供应链逐步完善,意味着娄底已拥有汽车用钢板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生产链条。
立足“钢”基础,做足“钢”文章。
近3年,涟钢携手娄底经开区开发建设薄板深加工产业园,构建起“涟钢—钢铁深加工—零部件”的产业链条。从最初的涟钢菱峰实业高强冷弯型钢及钢铁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到涟钢智能机械车库、中部智能工程机械、浙湘新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投产,园区“双引擎”产业的筋骨日益强壮,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随着涟钢一系列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的高端钢铁薄板产品投入市场,娄底也持续吸引着国内优质企业靠近落地,先后引进培育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格瑞斯特种门业、海特工程机械等18家钢铁深加工企业,持续推动娄底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双引擎”产业发展壮大。
2020年,华菱涟钢集团钢产量迈上千万吨台阶,多个高端板材项目投产达效;VAMA经营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创投产运营以来最好水平……娄底在依托涟钢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中,“双引擎”产业从配套环节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以涟钢、冷钢、VAMA等一批钢铁骨干企业为龙头,娄底聚集近100家上下游钢铁企业。
逐梦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娄底奋力“犇”跑。到2025年,娄底将新增规模企业300户以上,“双引擎”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