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践行三高四新战略 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株洲 大步向前
——株洲打造更具现代气息的“神农福地”

  蓝天白云下的大美株洲城。

  运行中的城市智轨电车。

  李永亮 摄

  全国公厕改革典型“建宁驿站”。

  南方中学新校区全景。彭姝偲 摄

  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桥北环大道。何勇 摄

  郁郁葱葱的城市公园一角。

  心理辅导师与老人热情互动。(株洲市民政局供图)

  学生在宽敞明亮的课堂学习。

  特警在街头执勤保平安。

  (市公安局供图)

  妙趣横生的亲子运动会。

  风景秀丽的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何勇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株洲市委宣传部提供)

  张建平 李永亮

  什么是幸福?

  或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什么是幸福城市?

  株洲给出自己的答案:幸福株洲,就是改善软环境,切实回应企业和民生关切。

  9月27日召开的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幸福株洲描摹“美丽模样”: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文明典范株洲、数字智慧株洲、创新创业株洲、生态宜居株洲、品质魅力株洲,推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打造更具现代气息的“神农福地”,让人民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有、生活更加幸福。

  事实上,理想已经照进现实——

  幸福株洲,在逐年递增的经济社会数据里。过去5年,株洲GDP年均增长7.1%,总量突破3000亿,成为全省第二个地方财政收入过200亿的市州。全市2个贫困县、166个贫困村、16.4万贫困人口全部摘帽脱贫,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

  幸福株洲,在一场又一场全民战斗中。阻击新冠、抗洪救灾、清水塘搬迁改造、社会治理、“争捧长安杯”……390余万株洲儿女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用奋斗赢得幸福,以共同努力走向共同富裕。

  幸福株洲,显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她荡漾在风光旖旎的湘江风光带,流淌在家门口的亲水公园,唱响在神农大剧院的音符里,照亮在万家灯火后温馨的家庭晚餐……

  丰收时节,广袤的神农福地,幸福之歌高潮迭起。

  一座更加富强的城市

  老百姓日常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城市富强了,老百姓幸福感油然而生。

  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株洲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强烈阵痛中重获“新生”,跃升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新城,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迸发出澎湃新动能。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域关闭企业1700余家。霞湾港焕然一新,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使用,绿地生态智慧科技城、三一能源装备园建设正酣。一个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新城迅速崛起。

  结构向优向好,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株洲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协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年来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新发展阶段,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认为,要进一步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聚焦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集群,聚焦主机和终端优势,把长板拉长、优势做优。

  瞄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强市目标,株洲构建“3(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3(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汽车与零部件)+2(一批传统产业、一批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株洲制造业的发展能级和水平,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株洲力量。

  聚焦优势产业,株洲锻长板、补短板,株洲形成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主干”。

  发挥主机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株洲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截至目前,株洲市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总数在全省排名第二。在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排名中,株洲居第26位。

  转型升级,动能澎湃。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型功能玻璃等17条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轨道交通装备、服饰产业年产值先后过千亿元,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株洲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是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市州。主导产业优势更优,新兴产业后发赶超,株洲工业“比较优势”成为“整体优势”。

  工业强,则城市强。今年上半年,株洲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4.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居全省第一。

  城市经济上扬,百姓口袋有钱。今年上半年,株洲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2元,同比增长11.3%。

  一座民生为先的城市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株洲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在湖湘大地筑起“民生高地”。

  提高站位,高位推进。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只有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切实增强了,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株洲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恢清勉励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百姓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株洲市从实际出发,大力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就医、上学、住房等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株洲市坚持政策优先稳定就业、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兜底援助保障就业“四轮驱动”, 促进了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5年新增城镇就业28.6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51%。2018年、2020年,株洲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州”。

  9月3日,南方中学新校区如期建成开学,占地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2.89万平方米,有72个班、3600个学位。该校成为湖南省目前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高品质、现代化高中。

  上学难、上好学难,这曾是株洲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5年来,株洲累计投入50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97所,新增城区学位10万余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大班额清零。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株洲借势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额销售,在全省率先破除“以药补医”,公立医院改革被国务院誉为“医改株洲模式”。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株洲颠覆公厕选址“偏、远、差”的传统观念,以方便市民如厕为最大原则,在街两旁、江两岸、桥底下、公园里、社区中布局选址。仅用2年时间,株洲就完成城区新建“建宁驿站”200座、改造公厕200座、开放社会公厕200座的目标,“建宁驿站”成为公厕改革全国典型。

  加装一部电梯,关爱一个群体。2018年以来,株洲在湖南率先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累计为150余个老旧小区受理并加装电梯约800台,惠及1.2万余户,解决近5万群众上下楼难问题。

  为推动民生工程落实到位,株洲市坚持“民生优先、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保持市级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70%左右用于民生。

  久久为功,终有所成。5年来,株洲累计为群众办结740件民生实事,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迎刃而解。“建宁驿站”、公立医院改革、教育等一批民生工程,成为株洲亮眼的“民生品牌”,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点赞。

  民生为先,城市迎来高光时刻。株洲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等。

  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

  安居乐业,居为首。只有安居了,人民群众才能安定、安心、安稳。这也是一个城市是否幸福的最要重要的指数。

  在云龙职教城从事音频工作的罗珊,是长沙一所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她选择留在株洲就业,现在住在当地的人才公寓。罗珊的男友和她是同学,比她高一届。同样是外地人的男友毕业后也留在了株洲一家策划公司上班。

  “这里离长沙仅20分钟路程,房价却比长沙低了近一半,加之又有人才引进的买房优惠,在这里安家最合适。”罗珊很看好在云龙的发展前景。

  目前他们已在职教城附近看中了一套新房,两个人决定明年“五一”结婚。

  近年来,株洲市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新人才30条”,广揽天下英才。

  与此同时,不断营造人才宜居宜业、乐居乐业的最优环境,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改造小街小巷道路100多条,打通城区道路“最后一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800公里,乡村振兴走上“快速路”。

  继长株潭城轨串起三城后,株洲大丰站至长沙高铁南站的城际公交线路9月26日启动运营,单程耗时约一个半小时。标志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和长株两城交通同网、互联互通、集约高效、智慧绿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宜居宜业之重,求城市之变。株洲市壮士断腕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14天增加到2020年的317天,空气综合指数实现“连年降”。2020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一。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全部实现了全域Ⅱ类水。

  涵养文化,内心满足,方才幸福满满。“文化之城”、文明之城,大步向前。

  在株洲,常有大作惊艳全国。曾经的一元钱公交,就已让其他城市羡慕不已,公交车况、司机素质更令众人交口称赞。

  城市免费自行车,不只是方便出行,锻炼了身体,也已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城市智轨,宛如游龙往来穿梭,给市民增加了一份热爱这座城市的情怀。

  以文化人,泽润心田。近年来,株洲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一宫四馆四中心”,“门前三小”经验全国推广,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更加充盈。

  大力推进“十大文明行动”,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广度和深度,“点上出彩、线上成链、面上成景”的文明株洲跃然纸上。

  如今,“时代楷模”黄诗燕、全国道德模范夏昭炎,成为群众身边最鲜活的价值观体现, 11名全国全省道德模范,282名“中国好人”“湖南好人”,61万名志愿者成为了一道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践行文明已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选择。

  全国文明城市“一次创成”“九年三冠”,株洲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今年8月27日,株洲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

  全市上下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更精准的举措,全力打造更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株洲,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迭代升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优渥的政策和优良的居住环境双重加持下,一批批能工巧匠、一批批创新人才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定居创业,共享株洲改革发展红利,共建株洲灿烂明天。

  一座“人人有保障”的城市

  9月21日是中秋佳节,家住田心工业园附近的曹大姐一家人开开心心吃了一顿团圆饭,全家人其乐融融。

  曹大姐和爱人因身体原因没有工作,一家人只有儿子在外上班,日子十分拮据。自从参与保障全民参保计划,一家人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也就渐渐好了起来。

  株洲市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社会保险诚信等级评定,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333.4万,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社会保障实现了从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根本性转变,覆盖群体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服务能力从弱到强。

  到2021年,株洲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七连涨”,全市人均养老金提高到每月2426.6元,城区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1530元。

  此外,株洲还率先在全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和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率先在全省成立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民生保障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

  9月13日,在石峰区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区摆摊的刘城旺夫妇,收到了当地城管局送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崭新的不锈钢玻璃货柜和一把太阳伞,老两口欢欣不已。

  这一对摆摊的老夫妻,是辖区内情况最特殊的一个家庭,大儿子患病后一直卧床,两位老人家境并不宽裕。

  石峰城管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不仅为两位老人申请了特殊的医保补助,提高了每月社保额度,还为老人在井墈社区附近选了一处既不扰民也不占道的位置,设为临时爱心摊点。

  株洲市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加关注弱势人群。

  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问题“回头看”,炎陵县、茶陵县扛起脱贫主战场责任,各类问题线索得到有效排查,摸排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老区扶贫、驻村帮扶、常态化联点督查成效显著。

  着力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兜底保障标准提高至4320元/年,超过省脱贫指导标准320元,月人均保障水平248元/月,4.18万兜底保障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全市有城乡低保对象5.5万户、10.6万人,平均保障线标准分别为578元/月和5796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为412元和244元,分别较去年提升5.1%和2.2%。

  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城区提高至100元/月,五县市区提高至80元/月,惠及7.5万人群,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健全完善六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大力推进“长者餐厅”建设,持续新改扩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9.3张,县、乡两级养老设施覆盖率均达100%。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第一,提升无数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座长治久安的城市

  天下安,百姓乐。

  建设平安城市,株洲矢志不渝。株洲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综治工作优秀“6连冠”、连续4次捧得“长安杯”的城市。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表彰91次、个人表彰122人次,涌现出“全省优秀公安局”株洲市公安局、“全国优秀法院”石峰区人民法院、“全国模范检察院”醴陵市人民检察院、“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荷塘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全国模范司法所”茶陵县司法局下东司法所等一大批先进集体,以及全国公安部二级英雄模范杨承锋等先进个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贺爹,你来啦,快进来坐。”在渌口镇接龙桥社区,见到社区民警贺天红又来走访,街坊们争相打招呼、泡茶,迎进这位“老熟人”。

  今年58岁的贺天红在基层一线工作了42个年头,群众对他的称呼从“小贺”变成“贺哥”又变成了“贺爹”。

  多年来,贺天红坚持社区里的事,大到治安、刑事类警情,小到邻里纠纷,只要百姓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为此,有事找“贺爹”成了辖区居民的共识。他负责的社区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重大恶性案件。

  株洲市政法机关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株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株洲市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0502件。其中,优化政法机关公共服务办实事2249件,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司法办实事1625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实事5844件,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办实事179件,其他605件。

  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集中执行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清理排查涉民生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执行涉民生案件。

  开展办证缴费便民服务活动,出入境、身份证窗口增加周六办理业务,民警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办理身份证,解决疑难户口问题。

  拓展“湖南公安服务平台”“交警12123”平台功能,简化网上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此外,株洲市还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云剑2021”和“打电诈”专项行动,整体打击战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推动反诈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单位。

  芦淞捣毁网络“跑分”团伙案件、天元捣毁“杀猪盘”团伙案件、攸县捣毁特大洗钱团伙案件被央视等多家中央级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株洲市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实名制等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四巡四防”工程,不断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景区等“十大平安创建”活动。

  深入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三中心合一建设,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36500余个,有效提升了城乡安防基础能力和治安管控水平。

  岁序常易,华章庚续。

  株洲,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株洲,城市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有奔头。每一个普通市民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都已化为城市软实力,助推株洲阔步向前。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继续努力奔跑,株洲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