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梅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战略性提出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系统性提出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6个方面目标,把城市打造成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建设宜居都市。
充分就业,进一步提高城市生产宜居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关键指标。于求职者而言,提高城市生产宜居度就是不断扩大城市就业容量。首先,加大产业引进和培育力度,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加大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就业的适岗能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大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创业者而言,提高城市生产宜居度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于城市而言,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降低市场主体政务服务成本。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城市依法治理的水平,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用法治的方式推进优良的改革举措实现长效化落地实施,稳定市场主体对城市发展的预期,提高市场主体对城市发展的信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全龄友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宜居度
提高城市生活宜居度关键在于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对于未成年人,城市要能提供均衡、优质和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对于成年人,日常工作生活要便利,如上下班便捷舒适的通勤交通、日常生活购物15分钟生活圈打造、健全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生活配套等。对于老年人,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要健全。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构建城市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建设家庭社区机构相融合、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塑造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养老、孝老、敬老的城市环境。
和谐共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度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城市,是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度的关键。对于长沙而言,要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消除重污染天气为核心,按照“提前两天预警,提高一级应对”要求,严格落实周预判、日调度、时调节、全监管措施,实施定点帮扶、区域联防、突击执法、驻点监督、协商减排,努力减少重污染过程发生次数,缩短污染时长,减轻污染程度,还市民持久的蓝天。持续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打好“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治水组合拳,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在城市全面落地实施,按照基层治理网格和排水单元划分责任单位,深入开展源头“减污、截污和雨污分流”专项行动,对城市排污管、排污口、河道、水井等进行清洗,全面提升城市治水水平。大规模推进城市绿化。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市林道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各类公园和绿化廊道建设,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并积极还绿,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总量。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市民而言,现代化宜居城市建设不止是城市规模的扩容,更在于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服务水平和竞争力。须以更优良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生产宜居,以更精准的资源配置推进城市生活宜居,以更有力的治理举措推进城市生态宜居,保持城市旺盛的生命力,打造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本文是长沙市重大招标课题《长沙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都市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