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国军 吴雅敏 龙小华
核心内容
9月28日,衡阳市新民中学迎来百岁华诞。
1921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的罗传榘、屈子健,湖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刘艺侯、刘碧珊、谭起如、袁骐、黄成安以及颜寅、唐应乾、毛德生、易检吾、唐绍陶等12人,怀着教育救国的赤子之忱,创办了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衡阳市新民中学的前身)。
当一所学校的百年历程与民族的奋争和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一段跨越世纪的追寻与求索见证并参与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我们从这百年风雨兼程中汲取的,便不只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更是一部教育救亡图存的奋争史和一部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复兴史。
一百年来,这里是令人瞩目的教育高地。五迁校址,三易校名,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弦歌不辍,始终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成功业之盛,成为湘南地区乃至全省教育发展史上的先锋和示范,谱写了一篇篇勇立潮头的育人华章。
一百年来,这里是闻名遐迩的红色热土。在民族危难之际,是湘南学联的发起单位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大支部之一、中共衡阳地区最早的三大党支部之一,涌现出了戴晓云、贺恕、谢翰文、刘泰、宁智、蔡智、刘焕然、徐鲁侯、韦汉、傅昌表等一大批优秀师生前仆后继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
一百年来,这里是莘莘学子的逐梦圣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国之栋梁、时代标杆,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刘仲华,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周觉,中国驻挪威大使易先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周亮臣,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黄存汉,中国“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副总设计师申旭辉……他们带着新民的赤色,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用奋斗、执着和担当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
百年新民,巍巍荡荡。衡阳市新民中学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共同来回溯这所历史名校百年征程中最动人的红色故事,探寻其弦歌不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密码。
历经沧桑 弦歌不辍
新民中学的创始人意识到,“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于是,怀着教育救国的赤子之忱,创办了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也开启了一条新民中学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救国奋斗之路。
学校校名取义于《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校训为“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校址设在衡阳市陕西巷内的陕西会馆,并应社会之需,于当年秋季开始招收师范生,培训小学师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格局与情怀。办教育,新民中学的创始人同样有如此的担当与志向。为办好这所学校,他们呕心沥血,倾尽家财。建校初期,无校舍、缺设备、少师资,他们便租赁会馆为校舍进行办学,肩负起管理与教学双重职责。
1929年,新民中学在衡阳已是家喻户晓,购买了陕西会馆及其周边濂溪街的全部铺面、民宅,占地20余亩,正式修建自己的校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对衡阳进行疯狂轰炸。为保护学生安全,1938年2月,新民中学迁至衡阳县台源寺,租赁王氏、凌氏、刘氏祠堂为校舍复课。
1939年,新民中学陕西会馆校址被日军炸毁,但新民人为守护教育火种而进行的迁徙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1941年,该校在离衡阳城区不远、水陆交通便利的呆鹰岭附近的晓云山,兴建新校舍,规模初具又遭日军炸毁。
校舍毁了,新民人求学施教之心却凝聚不散。1943年,新民中学增办高中,于春季招收了第一个高中班。
1944年,衡阳保卫战爆发,全市所有中学被迫停办。新民人仍然坚持为学生寻找一处可以安放书桌的地方,播撒教育的希望。1945年春,新民中学提出与县中、成章、道南、建德等6所学校合组“联合中学”,租赁衡阳县金屏乡水口刘祠和刘时宇公祠作临时校舍,开办初中和高中。
1946年,新民中学迁至衡阳县西乡板桥附近复课。1947年,呆鹰岭附近的晓云山校址重建,新民中学搬迁到此办学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民中学得到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1958年,新民中学由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改名为“衡阳县第六中学”,1983年跻身衡阳市重点中学之列,1988年载入教育部编印的《中国著名中学》。办学质量誉满三湘,株洲、湘潭、永州、邵阳等地的学子都争相来此就读,尹汉生、蒋溪林、程一步、王正良等1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名家掌校、名师执教、名人辈出”,成为新民中学办学史上最为显著的特点。
“学校的历任校长,皆是享誉业界的教育名家,在新民中学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他们有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守,在办学中,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个心愿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1953级校友、新民中学原党总支书记贺兴辑说,正是在历任校长“舍身治校”的感召下,新民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新民精神”。
一百年来,更有一大批名师巨匠受新民中学“严谨、严毅、严正”的校风感召,来校任教,刘光祖、张仲轩、唐匹楠、黄灼人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一百年来,新民学子在各个领域光彩熠熠。据不完全统计,新民中学校友中大学博士生导师有800余人,教授级专家69人,国家尖端科技领军者21人。与此同时,这里毕业的许多学子日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
翻阅新民中学的校志,常人眼里是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群星闪耀、群贤荟萃。学子心中,新民中学是根、是魂、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说,“母校就像风筝的那根线,永远都牵着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说,“我们对母校的感情,就像儿女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回首学校生活,校友们满怀深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求学新民,是我们的幸运’。就算已老迈的当年学子,谈起母校来立刻目光炯炯、重返青春,流露出无限情意。”新民中学女工委主任刘菊媛深有感触地说。
“百年沧桑,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精神来支撑。一代代新民人传承着的‘新民精神’,不仅是高远的胆识、自强的个性、至善的境界,更是爱国兴国的使命感,启示着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更从容的态度、更坚定的信念去继往开来。”新民中学校长易善忠说。
红色印记 熠熠生辉
新民中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深重的历史使命感。爱国,成为新民中学永恒的精神底色。
新民中学师生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与党同心,同向同行,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色人生。
早在1921年,新民中学就是湘南学联的发起单位之一,为湘南地区的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新民支部成立,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大支部之一;1923年,中共新民党支部建立,成为中共衡阳地区最早的三大支部之一,为革命的燎原之势培育和锻造出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他们中,有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湘南特委书记戴晓云,有毛泽东在衡阳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席国际会议的党员贺恕,有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谢翰文,有湘南起义领导人之一、耒阳首个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泰,有工农革命军七师三团政委宁智,有工农运动先驱蔡智,有赤卫团长徐鲁侯,有江华、临武等湘南地区党组织创始人韦汉、傅昌表,有武汉市委书记文焕然……他们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他们是湖南人的骄傲,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中学有一大批优秀师生以天下为己任,执着追寻真理,坚定走向革命,更有数十名新民师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是一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是一片饱经烈火洗礼、百炼成钢的红色热土。
中共湘南地区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第一届领导人(书记戴晓云、组织委员贺恕、宣传委员刘泰),都是新民中学老师。
“五卅惨案”发生后,新民师生广泛地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声援湖南三师学生运动、参加水口山罢工斗争、参加抵制英日货活动、参加反对基督教活动。
新民中学还组织学生唱救亡歌曲、演救亡戏剧、办民众夜校、出新民壁报、印新民期刊,每逢集市、庙会、节日,组织学生分赴街头巷尾、农户村舍,写标语、散传单、作演说、献歌舞等,鼓舞革命人士的士气。
在民族危难时刻,新民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救亡运动前线,义无反顾,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将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这方土地。
“这些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穿越时空,震撼心灵。这是理想信念的火种,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向前、破浪前进的动力之源。”新民中学党总支书记谭兰桂说。
守正创新 芳华灼灼
百年名校的担当,不仅体现在以往与时代同频共振,更体现在更加科学地认识当今时代、把握未来潮流,并发挥引领时代、推动潮流的积极作用。这是百年名校的历史担当,亦是新民中学的生动写照。
2017年2月,易善忠被任命为衡阳县第六中学校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如何在教育改革新要求下创造新佳绩?如何续写学校辉煌?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易善忠思考的课题。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5年,易善忠身上有一连串的光环:全国科研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衡阳市院士专家学术交流促进会教学名师委员会核心成员、衡阳市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专家、衡阳市教研先进个人、衡阳市优秀班主任、衡阳市身边雷锋·敬业奉献好人提名奖、衡阳县首届道德模范,先后培养出了10余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立功受奖达30余项……
丰硕的教育成果让易善忠的教育人生充满传奇,也让他对办学有着更实干、更深层的认知。在以他为首的新一任学校管理者们以守正为指引、以创新为导向,深耕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弘扬“新民精神”,提出“谋划同心圆,共筑复兴梦”的办学方略,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大变革”“大发展”。
他们打造了以校史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新民苑,修缮了主题文化广场“衔佩园”;撰写了《新民赋》,树立了学校前三任校长和孔子、孟子、王夫之等先贤的雕像和校训石刻,修补了建校就有的桂花树。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新民红色基因,着力做到常规工作无差错、党日活动有特色、“五化”建设成亮点,整体水平上台阶。
着眼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形成了“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德育工作理念。并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将“新民精神”的内涵丰富发展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德育为首、全面发展”。
新民中学纪检组长杜伍阳介绍,自2018年以来,该校连续四年分别举行了题为“激情六中·和美新民”“出彩六中·腾飞新民”“魅力六中·复兴新民”“辉煌六中·幸福新民”的元旦文艺晚会,将新民人的精神追求植入丰富多彩的舞台,以有形的节目形式发挥无形的教化功能。
“学校建立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心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行动,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动’的‘三动’机制。强化了年级组管理制度,制定了措施推动行政人员‘推门听课’,要求班主任以教室为阵地,做好学生知识和人生的双引路人。”新民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冯小亚说,该校教研教改一方面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分析,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学校专门成立了《学四史·知校史》教育学习研究小组,常态化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活动和‘红色新民’校史学习活动,编写了《党史校史知识读本》校本教材,申报了《学四史、知校史、承传统、育新人实践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谭兰桂说。
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自2017年以来,衡阳县第六中学年年缔造奇迹,成就“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典范,每年都有学生考取飞行员。此外,该校共有40人次获国家级奥赛奖项,10余名学生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0余名教师荣获衡阳市教育质量先进个人、衡阳市教研先进个人称号。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衡阳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花落新民中学,这所百年名校的育人画卷愈加耀眼夺目。
启航新程 未来可期
2020年,新民中学站上新的起跑线。
2020年11月16日,衡阳县第六中学正式移交至衡阳国家高新区管理,并更名为“衡阳市新民中学”。
衡阳国家高新区将斥资7亿元,把新民中学建设成一所全国一流的中学,不仅对现有高中部进行改扩建,还另行选址高标准建设初中部,校园总面积220亩。
衡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欧杏表示,新民中学将对照“衡阳四大名校”定位,高标准推进高中部改扩建工程,高水准规划建设初中部;全面提升新民中学办学思路,细化办学方案,在提高生源质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新民中学高中部改扩建工程正有序进行。
肩负新使命的新民中学,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奔赴新征程?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校融合,打造红色新民;秉承质量核心,巧抓教研教改,打造传奇新民;推进“五育”融合,强化素质教育,打造活力新民;坚持依法治校,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和谐新民;重视文化传承,构筑育人环境,打造人文新民。
栽下梧桐引凤来。一方面,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增量教育文章,加强优秀师资力量引进,即引进高校应届研究生、“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构筑优质成长环境。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跟班学习、名校进修学习等方式,为引进的人才创建成长平台和空间,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涌现了周群、易婷、王凯琴等一大批教学新秀。
今天的新民中学,上下一心,处处澎湃着凝心聚力的深厚力量,处处奏响了激情豪迈的奋斗乐章。
易善忠说:“回首百年,我们对历代师生创立新民基业的辛勤努力满怀敬意;展望未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建设全国一流中学不仅是衡阳市委、市政府、衡阳国家高新区实施教育强市、打造城市新区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经历百年沧桑的新民人心中的梦想!”
观察札记
在百年新民 读懂教育的“中学气质”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新民中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很少有一所地方中学,能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
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坎坷,当人们深情回望,已然远去的那个历尽沧桑的20世纪,那一个个交织着中华民族呐喊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辉映的历史瞬间,在新民中学一次次建校纪念会的历史追忆中,都会被人们反复唤醒,并不断鞭策着一代代新民人始终怀有“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之心,将兴国安邦之志,付诸行动。
新民中学何以拥有如此宏大的气魄、辽阔的视野?百年新民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担当,承载了中国中学教育的初心与梦想,映照着中国从苦难走向富强兴盛的沧桑与辉煌。在新民中学,我们可以读懂属于教育的“中学气质”。
百年间,新民中学从来不乏载入史册的奇迹,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相连,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偕行,始终坚守着一份“初心”——“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道、“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时代使命,被一代代新民人赋予了鲜活的内涵。
百年间,新民中学在衡州大地上深深扎下了爱国之根、教育之根、文化之根,矗立起“选择新民,就选择了责任”的巍峨丰碑,赢得了“学在新民”的无上荣光,擦亮了“百年名校”的金字招牌。有刚毅坚卓之风骨,有英贤蔚起之栋梁,有璀璨辉煌之硕果,生机勃勃,桃李繁盛,初心不改,我自芳华。
承载历史与传统,肩负当下和未来。今天,新民中学这幅穿越百年的育人画卷越发生动鲜活,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脉的百年学府散发出愈加耀眼的光芒。勇攀高峰的新民人,正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怀勇往直前之气概,瞄准建设全国一流中学的发展目标不懈奋斗,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民答卷”! (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