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州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更强奔富路
——涟源市三产融合发展纪实

  涟源市桥头河镇推进“菜旅大融合”,将桥头河蔬菜基地打造成集特色蔬菜、山水景观、休闲观光、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让村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致得了富。该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等殊荣。刘再丽 摄

  龚雅丽  卢利飞

  热土涟源,生机勃发。

  涟源资源丰富,素有“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美誉。过去,全市八成产业围绕资源布局。近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资源枯竭,涟源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的蜕变,被评为中南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县市。

  提质升级,加快工业强市进程

  9月9日,娄底涟源市三一华源路机灯塔工厂里,25台工业机器人各司其职,忙着切割、焊接、涂装等工作。“工厂每一个半小时就能下线一台平地机,每一个小时就下线一台压路机,生产效率翻一番。”工艺所所长刘伟峰介绍。

  近年,涟源摒弃传统资源依赖,突出产业链思维,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促进由资源型城市向成长型、生态型、再生型城市转变,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和娄底市委市政府“双引擎”重大战略机遇,关闭煤矿34家,围绕三一做大做强“双引擎”中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培育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链开花”。

  2018年7月签约三一路机整机生产项目,娄底高新区进入整机生产时代;2019年10月引进湖南石牛汽车项目;2020年10月引进三一路机灯塔工厂和臂架灯塔工厂项目……

  娄底高新区抢抓“创国高”机遇,基本形成以三一华源路机、三一中源臂架、石牛重卡挂车、乾壹桩机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生态链,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努力在“存量”、“内培”上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形成“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磁场效应,将双引擎项目做特、做精、做细,推动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园区引进金鑫、华涟、瑞莱斯卡、众盛机械等10余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

  在涟源,企业引进来,只管甩开膀子发展生产,其他事情由职能部门和园区提供“母亲式”服务。涟源通过走出去拜访、请进来观摩,鼓励在外涟商回乡创业,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抓好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最烦、最痛、最怕、最盼解决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严格优惠政策兑现,让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

  目前高新区共有企业167家,规模以上企业64家。2021年娄底高新区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产业链项目14个,总投资23.98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新增产值107亿元。

  提档升级,打造农业品牌

  9月9日,烈日当空,涟源市七星街镇玳玳酸橙示范种植基地,十多名工人正在剪枝。“果树的枝叶经过加工可提炼成纯露和精油,进行销售。”生产运营总监杨秀军说。

  涟源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柑橘全产业链企业,已在涟源当地带动2万亩玳玳酸橙种植。花、幼果、中果、枝叶均能进行再利用,按公司产能,远景种植面积还需要近10万亩,除企业自身赢利外,将为农民打开巨大的增收空间。小酸橙带出一个产业链,这是近年来涟源力促农业提档升级、打造拳头产业的成果之一。 

  涟源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该市集中政策、资金、土地优势, 按照“一心两翼”布局,高标准规划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以娄底高新区为核心引领,打造农产品加工的桥头堡;以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为北翼,打造蔬菜地域品牌;以龙山旅游区为南翼,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和休闲农业集群。

  2013年,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应运而生。肖老爷食品有限公司、邬辣妈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博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纷纷入驻,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一项“菜篮子”工程摇身一变,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目前,涟源以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四大主导方向,以柑橘、中药材、蔬菜等作为九大支柱产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聚发展。

  打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初一公里”,涟源做精做深农产品的冷藏冷链和深加工,延长销售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2020年,涟源重点围绕蔬菜、水果,兼顾薯类、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已建成5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去年没卖出去放在冷链设施内的农产品约150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约140万元。

  文旅融合,拓展一方新天地

  “这是我第三次来湄江了,景色美,住的地方不错。”9月11日,涟源市湄江风景区青蒿居民宿内,戴先生带着一家四口办理入住。“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回头客多了,在家也能致富。”民宿负责人龙焕雄介绍。

  涟源抢抓撤市设区的历史机遇,形成以“湄江龙山为主导、中心城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湄江观光体验和龙山文化康养休闲引领极,持续发力三个沿河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建设,构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的“骨架”。

  为夯实旅游基础,近3年涟源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实施通景公路、旅游厕所等27个基础设施项目;采用“1+1+X”的模式,组建国有运营公司和专业的旅游咨询服务公司为景区提质升级出谋划策;不断修缮、扩建景点景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点亮夜间经济,拉长旅游链条。

  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涟源着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林”、“旅游+民宿”、“旅游+研学”等打造旅游精品,实现全业融合。在景区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0多项;完成桥头河蔬菜公园基础设施和沿河风光改造项目,宇城蓝莓、三甲葡萄、古塘金秋梨等特色旅游商品广受海内外游客欢迎;新增博盛生态体验园、湄江旅游区、翠远山庄3个研学基地。

  目前,全市共发展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4家,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乡村客栈、乡村民宿近60家,“国字号”旅游资源品牌4处。“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912.2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238.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35%、26.78%。

  —感言—

  产业升级 关键在人

  三产融合就是做活以人为主要因素的城市经济和城镇经济的文章。涟源根据转型需要和具体实际,创建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工业强市,人才兴市。涟源实施“涟商回归”战略,强化项目、人才、资金配置,三一、康麓生物、邬辣妈等企业回涟,涟源由资源型城市向成长型、生态型、再生型城市转变。

  农业固基,农民创收。涟源农业产品有特色,但小、散、乱。为打造拳头产品,涟源着力打造桥头河蔬菜、湘中黑牛、富田桥豆腐等产品,做深做精农产品的冷藏冷链和深加工,延长销售期、提高附加值,保证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真正达到预期收益。

  “旅游是一个富民工程,不是政绩工程。”涟源市委书记刘杰说。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下,不单是让其逛个景点、吃餐饭,而要将涟源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将旅游资源用活。

  (龚雅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