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观炎帝陵

  陈哲锋

  因为母亲时常念叨的那句“神农开先祖,尝百草,人人称赞好”,我决定利用年假,带母亲去一次炎帝陵。9月,天清气爽,秋阳与大地热烈相拥。从长沙出发,经3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目前我们看到的炎帝陵分为五进。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脚踏层层石阶,站到大殿之前,一旁的导游亲切细致地向我们介绍着。不远,炎帝雕像矗立在我眼前。只见炎帝一手拿着谷穗,一手握着耒耜,慈祥、和蔼的形象让我感到肃穆、庄重。母亲走在我前面,我们朝着雕像鞠了一躬,又走到雕像近前伸手摸了摸。这时,两旁的石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又后退了两步,发现石柱上篆刻的对联,字迹遒劲激昂,让人忍不住轻声诵读——“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不到9点,太阳已经攀上陵庙东侧的红瓦屋顶,将我们的影子拉长在广场的大理石上。周遭的人多了起来。我们随即向着陵殿迈起了大步。

  走进陵殿,除了被这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建筑震撼,另外,墙壁左、右、后三面墙上的砂岩石雕壁画尤其吸引我的眼球。壁画古朴典雅,记载了炎帝一生留下的十大功德。

  通过壁画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更加了解了炎帝的生平,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炎帝的贡献,并深深折服、景仰。

  炎帝带领人们耕种,在传播耕种的过程中发明了耕播工具耒耜,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直至“能殖百谷百疏”就是这一发明最好的诠释了;“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耕种的同时,火,得到了运用,又因炎帝为火的发明、使用积极推动,人们相继用火烧山垦荒,将荆棘变为灰肥,便于耕种,如今还有不少地方将炎帝称为“火德王”;“耕而作陶”“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火的普遍运用成就了制陶,人们可以通过陶器制作食物……炎帝的这些创造通过壁画而生动形象,环环相扣。

  “神农尝过百草,是中医的始祖呢!”走在前头的母亲感慨道。我点点头,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说过神农治病救人的故事,《神农本草经》就起源于神农。

  我们走出陵殿,母亲幽幽地说:“相传炎帝正是在采药途中,因误尝断肠草中毒去世的……”我回头仰望于精美壁画给我的触动,母亲的声音从我的耳际穿过。我折转过身子,眼前的人群正往炎帝墓冢行进。

  “我们要是在重大节日过来就好了。”母亲说。我问为什么。“重大节日的话,这里还会举行祭祀。”

  这时,我已看到炎帝陵墓,于我们不足百米的距离,汇聚的身影熙熙攘攘。他们矜持不苟,肃然起敬,济济跄跄,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提着供果,来到陵墓前,面目虔诚,双手合十。他们有的祈福国泰民安,有的许下平安兴旺,有的则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安康。通过他们轻声的语言,我知道。我在想,平日祭祀祈福的人就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了,若到了重大祭祀肯定是踵趾相接,蔚为壮观吧!

  轮到我们了。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的思绪也飞出九霄云外。我想这盛大的人群肯定是为炎帝生前所做的贡献而来,而缅怀吧!是得益于炎帝精神的博大精深,延绵不衰吧!

  夕阳远去。返程途中,路边的梧桐树泛黄了,枫树泛红了,路堤下,丘丘田野散发出金黄灿烂的光泽。我想,几千年前,同样在这片热土之上,一定也站着一个身影,正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丰收而喜出望外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