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炎帝陵祭祀考

  炎陵县炎帝陵神农大殿。 张咪 孟姣燕 摄

  编者按

  9月23日,由省人民政府主办、株洲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辛丑年“祭祀炎帝陵”典礼,在炎陵县炎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一件盛事。本期“湘韵”特约了3条相关稿件,从炎帝陵祭祀的源流、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普通百姓参观祭拜几个方面,为读者解读炎帝神农氏的贡献及祭祀活动。

  贺为民

  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今炎陵县城西鹿原陂)后,历代朝廷都有祭祀。据《酃县志》记载,城西鹿原陂“西汉时已有陵”。唐代陵前建有寺庙,“时有奉祀”。千百年来,历代“天子有庆,如即位、立储、寿辰及战争告捷,必钦派在京大臣(御祭官),诣陵致祭”。州官县府则“遵朝令典,每岁春秋两祀”(见《路史》),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御祭”制度得以形成,虽朝代更替,但炎帝陵香火不断,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祭祀。

  历经各朝代,炎帝陵祭祀已形成一整套既定程序,即“炎帝陵祭典”。其仪程一般有九项:一、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鸣炮奏乐;二、敬献贡品;三、乐舞告祭;四、敬香;五、敬献花篮;六、全体鞠躬;七、恭诵祭文;八、敬焚帛书;九、鸣炮、奏乐、礼成。祭祀之仪,史上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官方祭祀分大祭与时祭,大祭即朝廷御祭,是由皇帝钦遣官员代表自己到炎帝陵致祭,宋、明、清三代,有记载的御祭达100次之多;时祭即春秋两季仲月,由地方官员主祭。

  据记载,炎帝陵祭祀始于晋朝。后晋时,朝廷曾派御祭官礼部尚书欧阳林启赴炎帝陵领祭。到唐朝,玄宗皇帝诏命在“德业可称”的“历代帝王肇迹之处”郡县“置一祠宇”。于是,长沙郡便在炎帝陵前建造了“唐兴寺”,用以延续对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祭”。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赵匡胤昭告天下:“先代帝王,载在祀典,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牢;或陵墓虽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黄帝……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柌以太牢。”随即“建庙陵前,肖像而祀”,由钦差大臣“赍香帛诣陵”,“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元代100多年间,官府承袭宋制,没有中断对炎帝陵的祭祀活动。

  明清两代朝廷,对炎帝陵的祭祀更加频繁,祭祀名目繁多,以告即位为主,此外还有告禳灾除患、靖边军功、亲政复储、万寿晋徽、先人后事等。有祭文可考的祭祀活动,明代大祭有15次,清代大祭有38次。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皇帝遣督捕理事官魏双凤“代将牲帛”贡品致祭于炎帝陵。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圣祖玄烨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王绅见陵庙损毁严重,入朝奏请修茸,圣祖玄烨准奏。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高宗弘历庆幸自己当了50年皇帝,感恩于先帝,还专门派人前来炎帝陵祭祀谢恩。

  民囯年间,虽战乱不断,但当地政府和民间祭祀香火仍然旺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炎帝陵的修整和祭祀,炎帝陵先后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香客祭祀焚烧香烛时,不慎引燃殿堂彩旗,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革”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遭到破坏,除炎帝神农氏陵墓外,全部被夷为平地。为了实现广大炎黄子孙重新修复炎帝陵的强烈愿望,1983年6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上,湖南23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修复炎帝陵”的提案,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6月28日,经文化部批准,炎帝陵修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历时2年4个月,于1988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

  炎帝陵修建工程竣工后,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8月15日首次举行盛大的公祭炎帝陵典礼。此后,湖南省每任省长进行一次省祭,株洲市每任市长进行一次市祭。至今,省、市政府举行的官方祭祀达30余次,各种大型民间文化祭祀达500余次。庄重而盛大的“炎帝陵祭典”,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2006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炎帝陵也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被海内外炎黄子孙誉为“神州第一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