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飞天梦写进太空的湘籍航天人
——文昌航天发射场访问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徐斌如

  9月20日15时10分,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起飞。在这个海滨发射场里,记者见到了一群湘籍航天人,他们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海岛上,和我国运载火箭一起,把飞天梦写进太空,朝着星辰大海不断奋进。

  “湖南人有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到哪都不怕!”

  33岁的益阳沅江人符一行是天舟三号发射区的负责人。

  “火箭发射一共涉及20个左右大系统,而我在前端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他告诉记者,火箭发射前,他就站在塔架下,协调每个系统运作情况。“我还负责最后一批人员撤离,算是前端那个‘兜底’的人。”

  “发射前紧张吗?”“一旦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就没那么紧张,更多的是从容。”符一行说,科学严谨、周全细致、稳妥可靠,对航天工作而言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任何一项操作、一个指挥口令,都关系到火箭发射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荣誉,所以我们慎之又慎。”

  符一行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整整10年了。“还记得刚来发射场的时候,一辆车带着我往椰林深处开,当时的发射场还只有两个‘大坑’,我与发射场的塔架一起成长,看着发射场的雏形慢慢建成。”当发射场完成第一次发射任务,也就是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后,他们从指挥测试大厅出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观看发射的群众在现场一起高唱《歌唱祖国》,符一行感动不已。“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航天事业的追求和热爱,能为国家航天事业倾注青春我感到无上荣光。”

  这个湖南伢子从小就特别喜欢毛泽东诗词,“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中的自信深深感染他。“青春就是要敢闯敢干,湖南人有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到哪都不怕!”湖南人霸得蛮的“基因”,激励着符一行通过不断学习和转型,在发射场挑战完成了很多岗位的重要工作,现在,成为“01”指挥员是他的奋斗目标。

  “不是在执行任务,就是在准备执行下一发任务的路上”

  来自湖南邵东的90后张博,参与了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后所有的10余次发射任务。此次天舟三号任务,是他第二次担任控制系统指挥员。“我们控制系统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配合‘01’指挥员,完成各项测试工作,最后实施火箭点火发射;二是火箭起飞后,通过控制火箭姿态和发动机一系列动作,把航天器精准地送入轨道。”张博说,控制系统的每一项操作、测试直接关乎火箭产品安全,必须非常精准、精细、精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掰掰手指头,他已快3年没回湖南老家了,工作之余特别想念家乡亲人、好山好水,还有猪血丸子。“随着任务密度越来越高,我们不是在执行任务,就是在准备执行下一发任务的路上。”虽然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但张博也心甘情愿,他说:“虽然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但我们在干惊天动地的事。能够亲身参与和见证祖国航天事业由大到强,是人生价值的很好体现。”

  从小喜欢飞机、火箭等航天器的株洲小伙王良杰27岁,今年是他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6个年头。“从一开始一年可能才两发,到现在一年可能十几发,充分反映了我国航天事业这五六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目标很大,我们的任务也很重,但我们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王良杰说,天舟三号发射任务中,他具体负责一个岗位设备,保证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包括前期对软件代码进行维护,后期对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文昌航天发射场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有很多机会与航天专家们交流学习,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见证着我国航天实力的成长,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儿。”

  把航天梦的种子埋在孩子心中娇嫩的土壤里

  来自邵阳的刘巾杰说自己从事航天事业虽不是初心,却是决心。

  大学毕业后的她本来分配在北京工作,一次休假,来到文昌看望在发射场工作的爱人。“那时候正好赶上火箭合练,我问他文昌发射的火箭跟其它发射场发射的火箭有什么区别?他说,文昌发射火箭如果成功了的话,意味着我们国家从航天大国变成航天强国。”看着爱人眼中泛着的光,刘巾杰一下就被打动了,决定也投身到这份伟大的事业中。

  “这次天舟发射,我主要是参与控制系统上的一些工作。”刘巾杰解释,如果把火箭形容成一个人的话,控制系统就是火箭的中枢神经。“我们的工作就是对这个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测试结束后对测试数据进行评判,确保它能正常工作。”

  “发射完最想干什么?”“回家!”刘巾杰说,因为夫妻双双都是航天人,有任务时俩人连续很多天都没回家,孩子天天吵着想妈妈、想爸爸,这次发射完了赶紧回去陪陪家人。

  另一位年轻宝妈秦艳青是岳阳人。作为通信系统人员,她主要保障指挥员下达口令时调度畅通,做到实时上传下达。近段时间,她每天早上6时许出发,晚上回到家一般是8时多。“孩子2岁了,但我经常顾不上他。好在家人非常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好他们心中‘高大上’的航天工作。”她表示。

  同为母亲的两人,不忘把航天梦的种子埋在孩子心中娇嫩的土壤里,她们认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追梦的故事,就是对娃娃们最好的教育。

  当刘巾杰得知,有来自湖南的4名孩子前来参加“青春与星空对话”主题活动见证火箭发射时,她寄语他们:“宇宙很大,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文昌9月20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