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唐珍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员,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南中青年杰出思想政治工作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出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升研究》等专著11部;主持《湖湘文化涵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探源研究》等国家和部省重大重点项目5项。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去年9月17日,到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肯定岳麓书院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实事求是思想的策源地为什么在岳麓书院?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为什么会孕育实事求是思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策源地”重要论断一周年之际,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南中青年杰出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唐珍名。
1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行,除了行在它的真理性,还行在中国化、本土化,行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
湖南日报:您好!去年9月17日,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麓书院“触摸”湖湘文脉。他明确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作为学者,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给你带来的深刻启迪主要有哪些?
唐珍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事求是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这一科学论断,于我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深刻启迪。
一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但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直接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语。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特别是汲取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智慧而提出来的。这说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是湖湘文化涵育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底气与自信。我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十分紧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勃兴的丰厚滋养与精神命脉,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涵育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骨气、底气与自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植根于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土壤所进行的理性科学抉择的结果。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大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治国之源、理政之策,以强基固本、特色鲜明,达到“称雄于五洲”。
三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行,除了行在它的真理性,还行在中国化、本土化,行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感召力,最容易融入中国人血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境界的深层次引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实事求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实事求是在话语体系上契合中国人的口味,在思想文化上契合中国人的性格,在行动上很容易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自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同时,更应大力提升结合的吻合度,并以结合的达成度不断予以检验,真正形成契合,实现本土化。
2 湖湘文化和岳麓书院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形成和产生的脉络较为清晰、感召较为显著、启迪较为重要、影响较为深刻
湖南日报:说起实事求是,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毛泽东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的经典阐述。历史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出现过。作为一个成语和一种治学方式的“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有何本质不同?又怎样影响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判断?
唐珍名:“实事求是”最早出现在《汉书·景十三王传》,称酷爱收藏古书、钻研古籍的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方式,该“实事求是”后来被乾嘉考据学或专门汉学所继承,是一种埋头故纸堆、不务现实、脱离实践的治学态度,即所谓“蔽于古而不知世”“蔽于词而不知人”“有见于实、无见于行”,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一点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形成的几个关键阶段可以一目了然。1925年和1927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命题萌芽;1930年,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思想展现出清晰轮廓并逐步走向成熟;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出了马克思主义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从以上可见,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创新性改造,同时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另有渊源,强调关注社会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渊源就是来自湖湘文化、风靡湖湘之地的经世致用学风。
不过,湖湘文化和岳麓书院对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形成和产生的脉络较为清晰、感召较为显著、启迪较为重要、影响较为深刻。
3 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治学精神与毛泽东所阐发的“实事求是”内涵相近、文脉相连、精神相通,均渊源于湖湘之地的经世致用学风
湖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毛泽东和他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和产生有怎样深刻的影响?作为岳麓书院优良的治学精神和办学传统的“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所阐发的“实事求是”,在内涵上、文脉上、精神上有何相通之处?
唐珍名:首先,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而谈湖湘文化,必讲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不说可以追溯到屈贾,其肇端,除了周敦颐,还应追溯到北宋开宝九年创立的岳麓书院。北宋末年,大批学者文人南渡避乱,造成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深受二程理学影响的胡安国、胡宏父子讲学南岳,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堂,奠定了湖湘文化基础,后与张栻、游九言、彭龟年等合称为湖湘学派。同时湖湘之地还创建了长沙城南书院、湘乡涟滨书院、湘潭主一书院、衡山南岳书院等庞大的书院群,而这个书院群的核心就是岳麓书院。
自张栻主教起,岳麓书院以“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为办学宗旨,确立了道治“体用一源”学术旨趣和崇尚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成为湖湘学派大本营和湘学输出地。湖南地区其他书院则“不有以继岳麓之盛,而称湖南道学之宗”。正是岳麓书院“湖南道学之宗”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对湖南乃至全国产生了成风化人的深远影响,以致“三湘学人,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求学士子“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包括青年毛泽东曾经就读的东山书院和湖南一师,尤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学统影响,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投身实践,“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情状”。
湖南经世学风的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三湘大地经世致用总体社会风气的形成,集中体现在视野上关照国家的文化自觉、方法上抓“大本大源”的探究精神、行动上注重务实力行的实践品格,渗透到湖南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心修学储能的青年毛泽东,自然受到湖南这一浓厚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并逐步形成了“要引入实际研究事实和真理”的文化性格。不仅如此,青年毛泽东还仿照岳麓书院办学方式开办了湖南自修大学。
众所周知,湖湘文化的精髓包括经世致用、兼容并包、传道济民、心忧天下等主要思想,而湖湘之地最直接的精神就是“经世致用”。毛泽东前30年几乎都在湖南特别是在长沙度过。这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毛泽东而言,湖湘文化是影响和塑造他注重实践、讲究实用的文化性格的一条重要文化脉络。毛泽东曾在《讲堂录》中记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正是受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使得他重视对政治国家、实际事物的学习,以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其次,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治学精神与毛泽东所阐发的“实事求是”内涵相近、文脉相连、精神相通,二者均渊源于湖湘之地的经世致用学风。
作为湖湘文化的圣地和代表,岳麓书院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的优良办学传统千年传承不辍。两宋时,以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首的“湖湘学派”倡导“经世致用”“以实事自律”。随后胡宏弟子、岳麓书院山长张栻将此继承弘扬。明末清初,岳麓书院学生王船山把经世致用学风推至新高度,提出“即事穷理”“即物穷理”命题。近代以降,为挽救天下危亡,魏源、曾国藩、杨昌济等岳麓书院师生,将经世致用传统发扬光大。魏源提倡“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师夷长技以制夷”,批评考据学家皓首穷经,掀起了晚清务实之风。曾国藩以经世致用精神重塑了古代“实事求是”内涵,对“实事求是”做出了解释,“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这一解释具有将考据学命题转换成认识论命题的意义。杨昌济推崇“知行统一”,指出“湘省士风,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实亦学风所播,志士朋兴”。1917年,“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追求真理,标志着“实事求是”以校训方式焕发出岳麓书院治学传统的风采。
4 岳麓书院对青年毛泽东的深刻影响不只是“实事求是”,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湖南日报:作为湖湘学派大本营、湘学输出地、湖湘文化圣地和代表,岳麓书院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产生,还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唐珍名:我认为,在毛泽东深受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熏陶的同时,岳麓书院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产生,就其本身而言,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岳麓书院历代先贤的深刻影响。从张栻的“留心经济之学”到王船山的“即事穷理”“即物穷理”,从曾国藩的“实事求是”到杨昌济的“知行统一”,青年毛泽东深受岳麓书院历代先贤,尤其是其授业教师杨昌济的影响。杨昌济不仅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也是岳麓书院改制后湖南高师的教师,并兼任湖南一师的修身课教师。杨昌济认为“岳麓书院……朱(熹)、张(栻)讲学,流风余韵,千古犹新”,并极力推崇王船山、曾国藩等岳麓书院先贤的著述。在《讲堂录》中,青年毛泽东曾详细记载了杨昌济讲授王船山《船山学》和曾国藩“务实”思想后的心得,认为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并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毛泽东的听课笔记,既有杨昌济的实学思想,也有他自己的理解,“两人的思想似乎是融合在一起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表示,“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二是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校训的深刻影响。针对晚清以来盛行的空谈之风,1917年,时任校长宾步程将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进行创造性发展和物化性表达,题写“实事求是”校训匾额高悬于岳麓书院讲堂。1917年前后,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时值国家内忧外患、优秀分子思想激荡,青年毛泽东与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校训“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一边学习劳动、实施“岳麓新村”计划,一边从事革命活动,对“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命题有所思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893年-1949年)》指出,“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当然,岳麓书院对青年毛泽东的深刻影响也不只是“实事求是”,而是多方面的。包括“读书必须过笔”“夜读仍戒晏起”等岳麓书院学规,以及“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义、辨义”岳麓书院“读经六法”,对于青年毛泽东酷爱读书、认真做读书笔记、即便阅读到多晚都早起等读书习惯养成;包括“记事实、玩书法、原治乱、考时势、论心术、取议论”岳麓书院“读史六法”,对于毛泽东在读史时注重联系实际、充分考虑修史者的历史局限性、加以现代视角的解读方法形成;包括岳麓书院另一校训“整齐严肃”,对于毛泽东所提出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等,均有深刻影响。
5 实事求是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关乎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是贯穿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生命线
湖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我党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实事求是思想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唐珍名: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发展起来的。实事求是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不坚持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在党的百年史诗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关键性的、定海神针式的。可以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关乎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是贯穿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生命线。
百年来,我们党筚路蓝缕。“走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为什么行不通?大革命失败后为什么能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长征湘江战役后为什么能够成功“通道转兵”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关键时刻,在建党、兴党、强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之所以每一次都能够转危为安、青春勃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党临危不惧,每一次都能够从实际出发,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从偏离之中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航道上来,坚持依靠实事求是扭转乾坤、乘风破浪。
拨乱反正之后,我们党和国家何去何从?改革开放何以能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也正是得益于我们党重新拿起实事求是的法宝,解放思想,立足现实,顺应民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新局面。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洞察时代大势,将实事求是有机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伟大进程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
6 岳麓书院是古色的,也是绿色的,更是红色的。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拓展党史研究的新视野,大力探寻建党、兴党、强党和治国理政的文化自信新来源,再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新辉煌
湖南日报: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湖南如何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现代化征程中坚持实事求是?
唐珍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坚持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湘沃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涵育之地,这是湖南的光荣,更是湖南的担当。作为学者,我认为,在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湖南坚持实事求是最根本、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湖南理当在充分发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时代价值、书写好新时代湖湘文化这篇大文章等方面做出更深探索、展现更新作为,为全党全国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多表率、引领更好示范。比如,可以进一步从湖湘文化中汲取推进“三高四新”战略的新智慧,为加快湖南现代化建设、实现中部崛起凝聚新动能。同时,可以从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不断拓展党史研究的新视野,深入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大力探寻建党、兴党、强党和治国理政的文化自信新来源,从而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中,为全党全国和中华民族坚定文化根本自信提供新引擎,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湖南方案,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更多湖湘文化智慧。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和活化石,岳麓书院是古色的,也是绿色的,更是红色的。岳麓书院既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学府,又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这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的唯一。过去千年,千年学府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下一个千年,千年学府更应是湖湘文化的标签。可以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将岳麓书院打造成为以湖湘文化为重要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院文化、革命文化融为一体的全国党性教育新典范,进而把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的湖南大学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再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