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6日讯(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赵诗 彭馨)186万多个绣布格、2万多根绣线、400余根绣断的针、2000多个日夜……这是衡山县十字绣手工艺人刘小红,为绣制心爱的画作而留下的一组数字。
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呢?这幅精美“画卷”,就是刘小红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作品色彩丰富、动态逼真,大到城墙、桥梁,小到雨伞、货架,原作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在这幅作品中尽数体现。刘小红介绍,这幅作品长20米、宽0.7米、重20多公斤,绣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艘、树木124棵。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景物。
为何选择《清明上河图》这种高难度的作品?原来,刘小红的女儿十分喜欢《清明上河图》,当女儿把《清明上河图》分享给她后,她便被这幅画作的艺术魅力折服。随即,她四处托人买材料,开始耗时6年的大“工程”。
当同龄人在跳广场舞、在茶馆牌馆娱乐时,刘小红却坐在家中“闭关”。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刘小红需要搓无数根绣线,她的每根手指都起了厚厚的茧。刘小红表示,在绣制时,她常会被画作中的盛世景象感染,为北宋时的繁荣景象被记录下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