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40亿元、50亿元、70亿元……一个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快速签约、落地。
今年上半年,常德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总投资达620多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三类500强”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55个,总投资190多亿元;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47个,总投资90多亿元。
谈到喜人的发展态势,常德市委书记杨懿文说,常德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常德,着力招大引强、培强产业、建设园区、优化环境,形成吸引客商的“强磁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以“进”提速,招大引强挖潜力
今年二季度,常德市48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14亿元。这些项目中,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中联重科中高端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园尤其引人瞩目。中联重科特力液压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晓岚告诉记者,项目投产后,将年产液压油缸150万支,预计年创产值100亿元、税收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这是常德招大引强结出的硕果。今年,常德以“稳”应变,以“进”提速,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前提下,紧扣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招大引强,狠抓项目建设,创建“五好”园区,充分挖掘发展潜力。
如何招大引强?常德市明确,所有市委常委、副市长及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每人每年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在全市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今年7月29日,在深圳举办的2021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中,常德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59个,投资总额达533.27亿元。
项目引进来,关键在落地。常德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产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企业开办时间分别压缩至50个、1个工作日以内,跑出项目开工投产“加速度”。
园区是项目的载体。为了促进优势企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向园区聚集,常德大力创建“五好”园区,以亩均投资、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论英雄,激发园区活力。
今年上半年,常德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7.44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09.72万平方米,国科控股、陕煤集团、中国建材、新松机器人、医疗重离子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5.8%。
以“高”增效,质效变革添动力
今年来,常德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做大做强烟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智能塔机、健康养老、大数据等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中联建起是常德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5月17日,塔机常德智能工厂二期开园投产,现场交付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中联重科副总裁唐少芳告诉记者,中联建起今年产值预计可突破200亿元。数字、智能、绿色制造,推动中国建筑起重机械步入智能制造新时代,引领塔机制造从全球最大迈向全球最强。
科技创新是实现“三大变革”的助推器。常德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利用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张绿色名片,探索发展产业研究院经济,吸引一批带有科技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落户,孵化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常德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申报保税物流中心,拓展桃花源机场航线,实行“一市一城一港”,开发常德港,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今年1至6月,常德完成企业研发投入42亿元,同比增长55.35%,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9%;完成进出口总额68.3亿元,同比增长100.6%,增幅居全省第二。
以“新”赋能,蓄势待发增活力
7月底,走进常德经开区中车新能源“超级工厂”,记者看到,“5G+AI+云”与工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于下料切割、汽车表面质检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达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不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推动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给企业发展带来活力,让产品更受市场青睐。
今年,常德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态,推进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智慧马拉松等新经济、新业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市场主体、改造传统产业,全市2.4万家企业“上云”,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贯标认证企业达62家。
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是激活发展的动力源泉。常德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加快推进园区机构简约化、团队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进程,构建高效灵活的园区体制机制,真正让园区“当家作主”。
常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申请、一网通达、全程在线”。积极支持企业上市,45家企业进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在全省率先建立“金融超市”,入驻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33家,为1000多家企业授信116亿元、放贷84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