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芙蓉山情思

  何正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笔下的这座山,就是位于湖南宁乡西部我老家的一座名山——芙蓉山。小时候,我常到这里割草捡柴,常听老人说起解放前这里的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苍山远、白屋贫”的寒凉生活境况。

  今年春夏之交,天气晴好,我再一次登临山顶,放眼望去:山脉连绵、云环雾绕、郁郁葱葱、状如仙境的芙蓉山周边小楼林立,人们在肥沃的田野里欢快地打理着庄稼,山坳之间碧波万顷的田坪水库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令人顿感“极目楚天舒”的惬意,顿生“芙蓉山上尽朝晖”的豪迈……

  今非昔比的芙蓉山,就如同追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告世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泉水潺潺、百鸟欢鸣、百姓欢欣和畅的芙蓉山。

  芙蓉山不仅和远古的诗人结缘,更是和我们伟大的党渊源深厚。芙蓉山养育了何叔衡、谢觉哉等一心为民、甘愿牺牲的优秀共产党人,党的先驱在这里组织并发动群众,党的思想、党的信念、党的精神很早就感染并传导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理念扎根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代接一代的共产党人情系芙蓉山水间,带领人民群众发愤图强、攻坚克难,使昔日这个“白屋贫”的穷乡僻壤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

  我曾参与修建过的芙蓉山明珠——田坪水库,就是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一个壮举,是全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上世纪70年代初,宁乡县委响应毛主席“大修水利”的号召,历经10余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一个蓄水4000多万立方米、修筑总干渠、左右干渠、支渠和斗渠200多公里,能灌溉芙蓉山周边的10多万亩农田,使20多万人民群众受益的兼防洪、养殖、发电、饮水、休闲为一体的中型水库。如今,站于芙蓉山巅远远望去,那碎银点点碧波万顷的田坪水库、如同一颗硕大的夜明珠镶嵌在树木葱茏的崇山峻岭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芙蓉山,吹美了芙蓉山。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又出台了土地确权政策,让农民真正吃上了定心丸,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大事来抓,全党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作快速发展。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春天的故事”,在广大农村也在我老家的芙蓉山唱响。

  特色产业激活芙蓉山。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问题是发展经济,家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注重发展自身的特色经济,其中最是响当当的就是花猪产业。这些年来,流沙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花猪产业小镇”目标,整合资源,发动群众,不断推进花猪产业发展。现全镇建成了国家级花猪保护区、保种场及保种中心,保种能力全国领先;还建成了国家级、省级花猪合作社示范企业;花猪产品涵盖精细分割肉、风味熟食、旅游特产等多个品类,形成了宁乡花猪保种、育肥、肉品深加工,线上线下营销、品牌文化、休闲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一年出栏10万头以上,产值达8亿多元,花猪产业的发展给流沙河注入了经济活力,也使芙蓉山区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朗朗书声诵响芙蓉山。芙蓉山地域“苍山远”,解放前很少有人读得起书,偏僻加无知,人们困在大山里过着“白屋贫”的饥寒交迫的生活。解放后,党带领人民群众从扫盲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抓教书育人的工作,多措并举抓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抓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我曾就读的宁乡七中就是芙蓉山周边的流沙河、青山桥、田坪等乡镇最著名的一所高级中学,一代接一代的教职员工抓德育工程,引导学生听党的话,积极传承中华文化,推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国防教育特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政治合格、品学兼优、作风优良、体魄强健”的“父母之骄子、校园之精英、国家之栋梁”,40多年来,共有2万多名学生在这里学习成长,从这里走向高校、走向社会,为党的事业和祖国建设贡献着青春力量。读书成为贫寒学子走向世界舞台的桥梁和纽带。很多家庭因儿女学业有成而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崇尚读书,热爱学习早已在芙蓉山区蔚然成风。

  路畅车欢奏响芙蓉山。昔日的芙蓉山“巷山遥远”,山路弯弯、羊肠小道,有的山寨近乎与世隔绝,人们出行难,与外界的联系少。以致物质与精神都因闭塞而落后而贫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老家人民“要致富先修路”,几十年不间断地国家修、省里修、县里修、镇上修、村上修、组上修、家家户户修;年年修、月月修、日日修,现在山区周边的数千农户,几乎户户通了公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如“流沙巷”公路还修成了高标准的柏油路,人们出行不是摩托车就是汽车,从自家屋里到达省城长沙基本是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洛湛铁路途经芙蓉山,在山边还设立了一个叫栗山湾的火车站。镇党委陈书记告诉我,全镇究竟有多长的公路,公路建设究竟花了多少钱,是个很难统计的数字,只知道今天这种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偏僻山区有这种路畅车欢的便捷出行,凝聚着党的好政策指引,历届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心血汗水。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激荡芙蓉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环芙蓉山各乡镇的产业、教育、交通迅速发展,水利、医疗、脱贫攻坚和集镇化建设也日新月异,田坪水库万顷碧波映着蓝天,周边的楚江河、草冲河、阳华江及成千上万的山塘水坝都得到了全面修缮和综合治理,以往“靠天吃饭”的无奈变成了任意灌养;投资2.6亿元新建的二级综合医院——宁乡市人民医院流沙河分院,服务人口遍及芙蓉山周边近40万人口,乡村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镇党委攻坚精准脱贫,细化帮扶方案,因人因户施策,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抓手,注意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发展扶贫车间、产业项目,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充分发展产业和进厂就业,激发内生脱贫动力,聚焦深度贫困户,加强特殊对象兜底保障,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严格实行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既给贫困家庭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物质援助,更是引领贫困家庭提振精神寻找发家致富之路,建设了17000多平方米的同心村庄给60多个特困户集中居住,建造了15600多平方米的爱心大屋并配套建设了停车场、道路、绿化景观、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供49户特困山区易地搬迁贫困户居住。党的富民政策使芙蓉山的乡亲过上了衣食住行均无忧的好日子,乡亲们打心眼里盛赞这太平盛世,打心眼里感激一心为民的伟大的党。

  芙蓉山已不再是“白屋贫”。在党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下,芙蓉山的乡亲从茅草房到小楼房,从挑肩磨担到汽车欢鸣,从羊肠小道到宽阔的标准公路,从愁吃愁穿到讲究营养和穿着入时,从荒山秃岭到满目青山,从“靠天吃饭”到碧水悠悠,从穷乡僻壤到旅游胜境,从一穷二白到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家乡巨变让我这个游子喜不自胜,甜蜜万分。

  站在芙蓉山巅,迎着晨风,沐浴着红日的万道金光,俯瞰家乡的山川大地:山长水阔,飞瀑流泉,峰峦叠嶂,碧空野烟,树木苍翠,山花烂漫,百鸟欢鸣,蜂飞蝶舞,白云蓝天,和风拂面,人如桃花,欢欣喜悦,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眼前铺展着伸向远方……

  昔日贫寒地,今朝气象新。

  山光衔水色,万物皆欢欣。

  党引康庄路,民生添福音。

  芙蓉风景绝,党恩重于山。

  此时此刻,情思绵绵: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如同喷薄而出的朝晖照耀着芙蓉山,扫去贫穷困苦,迎来灿烂辉煌!这份情,是对党的敬仰之情;这份思,是对党的感恩之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