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君
等待着,等待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经三年多创作、修改和打磨的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音乐会, 7月25日,终于要在湖南大剧院首演了。
音乐会由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演艺集团主办,由湘籍著名词作家瞿琮作词、编剧,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作曲。百人交响乐团、百人合唱团、百人二胡演奏团将用最强的乐手、最强的和声、最激情的二胡奏响百年颂歌。
从“三湘赋”到“四水谣”,12首风格迥异又有机融合的作品讲述12个湖湘故事,丰富多元的音乐语言和饱满深沉的情感,将让我们看见湖湘大地的千年底蕴和百年巨变,听见湖湘儿女对党的深情告白。
神秘的潇湘古乐,讲述厚重的湖湘文化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播五谷,尝百草,卒于九嶷山的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而蚩尤文化在湘中方兴未艾。用新时代的一部交响音诗来描绘“三湘四水”,该从何处下手,又从哪里起笔?词曲作者把目光投向湖湘文化的源头。
2018年12月初,《三湘四水》采风创作组一行抵达九嶷山,恰逢舜帝陵大厅播放古琴曲《潇湘水云》(龚一演奏版本),随着音乐飘入耳际,曲作者大胆决定:用古琴曲《潇湘水云》中的主题音乐贯穿到《三湘四水》整部作品中。
曲作者直接将《潇湘水云》原曲的主题音乐作为序曲动机,将《潇湘水云》原羽调式巧妙地变换成“徵调式”,借用骨干素材,由箫吹出空灵天籁之音,紧接着由编钟演奏汉唐宫廷舞乐。编钟过后是神秘而又诡异的古琴,古琴原引《潇湘水云》中变幻莫测的指法,扣人心弦。5分多钟的民乐加交响乐,引领受众置身远古湖湘大地,感叹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
序曲后半部分,作曲家大胆创新,让旋律在现代交响乐庞大织体的衬托下,由三名流行女歌手演绎多声部女声小组唱,配以庞大、恢弘的混声合唱,实现了从古到今的激情穿越,心潮澎湃。
创作组在江永女书博物馆采风时,女书传承人胡欣带着姐妹们现场演唱了“坐堂歌”选段《屋里做女屋里好》,词作家瞿琮听醉了,要胡欣一连唱了三遍。
作曲家邓东源将这段曲调牢记在心,在创作《八角花》时,将这首《屋里做女屋里好》的前半部分作“引子”,用后半部分做“尾缀”,在主歌部分大胆引用唐宋宫廷舞乐的素材,作曲和编曲手法大胆、前卫,且与女书音乐特点十分贴近。让这首描绘姐妹们围坐一起绣女书的歌曲《八角花》既神秘,又很有画面感,仿佛仙乐从遥远天际飘来,动人心扉。
词作家瞿琮在《王船山》这首歌词里开头就写道:“好大的一条大船,夫之啊, 装今载古;好高的一座高山,夫之啊, 拔地齐天。”他把王船山比作一条大船、一座高山,藉衡岳天地之灵气将作品一气呵成。
曲作者邓东源是老衡阳人,他把目光瞄准了南岳寺庙音乐。在我国三山五岳各大寺庙音乐文化中,唯独南岳大庙的法事音乐独树一帜,是外来佛教音乐与本土道教音乐的结合体。因此,特点独具。邓东源以南岳寺庙音乐为动机,从南岳香歌中提炼经典乐句,注重乐句中“羽”音的功能转换,并加进当代歌剧音乐创作手法,用男中音美声唱法来演绎,将王船山的形象刻画得有棱有角,栩栩如生。
民谣侗歌,讲述湖南党史故事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
《三湘四水》创作组结合党史教育,把讲好湖湘红色故事作为本次创作的重中之重,尤其侧重讲好百年党史。词曲作者实地采风,掌握丰富素材,用音乐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品《致湘江》唱给伟人毛泽东等老一辈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该曲讲述建党先声和秋收起义等往事,用饱含真情的词句和紧贴时代的旋律,表达湖湘儿女对伟人的敬仰和缅怀。流行和美声领唱加混声合唱,时尚前卫、大气恢弘。前奏引子用童声唱出耳熟能详的长沙童谣《月亮粑粑》,主歌部分旋律紧贴时代,催人奋发,间奏部分拉纤式的混声合唱,节奏由慢逐渐变快,凝聚起携手并进的磅礴力量。
作品《妈妈的花》用湘籍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生动讲述党史故事。蔡和森、蔡畅的母亲葛健豪,杨开慧,女将军李贞,“八千湘女上天山”,每一名湘女都是一位优秀的湘籍女性代表。《妈妈的花》词曲简洁精美,虽音区跨度大,却朗朗上口。湘籍歌唱家吴碧霞被这首作品深深打动,虽刚生完第二胎不久,却欣然回家乡演唱,并表示要以最真实的情感演绎好这首唱给母亲的歌。
气势恢弘、激情飞扬的《雪峰山,英雄的山》讲述中国抗战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雪峰山会战,用来自山野的侗族大歌做引子开头,八小节侗族大歌,五位侗族美少女用五个不同声部唱出侗歌原生态之美,这种大胆设计使这首英雄赞歌更荡气回肠。
四首最真挚的词曲,回答总书记的期望
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湖南考察调研,对湖南发展寄予厚望。
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重点创作《边城花垣谣》,歌唱“精准扶贫”全国首倡地,展示乡村振兴新貌。
词曲作者先后三次去花垣十八洞村、花垣县城、芙蓉镇等地采风,认真感悟古老苗寨“精准脱贫”后的巨变。词作家瞿琮首先定下《边城花垣谣》的歌名,在歌词的叙述中把边城花垣描绘成了一幅迤逦的风景画,令人神往。作曲家将“土、苗”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同时融入《边城花垣谣》里,由土家打溜子开头,紧接原生态苗歌。大胆选用平时很少听到的苗家“黑腔”做引子,由苗族“飞歌皇后”龙仙娥现场演唱。
反映乡村振兴的《崀山情歌》,用纯流行的手法创作和编曲,贴近95后、00后和05后年轻人的审美。用男女情歌对唱形式演绎,讲述一对年轻情侣在崀山牵手,在乡村振兴中找到真爱的幸福故事。
歌曲《洞庭天下水》表达湖湘儿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信念和决心。作词情感四溢,字字讲究。作曲则用洞庭渔歌作为动机,用澧水号子作为主歌部分骨干旋律,用紧贴时代的节奏层层推进,用高亢、舒展的音乐形象营造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作品精致而极富时代感。
歌曲《我有一个梦》抒发湖湘儿女对“共同富裕”的向往。该曲由袁隆平院士作词,由四川音乐学院湘籍青年作曲家杨柠豪作曲,曾入围“听见中国听见你”全国优秀歌曲。
“三个一百”,湖湘儿女颂党恩跟党走
为突出“建党百年”这个重大主题,创作组将《三湘四水》音乐会设计为“三个一百”的呈现方式。
由长沙交响乐团与土家打溜子、唢呐、古琴、古筝、竹笛等民乐手共100人组成超大型交响乐团,集全省最强乐手;在全省合唱团中优中选优,最终选定最具实力、平均年龄最小的长沙市雨花区教师合唱团,与长沙交响乐团歌剧中心合唱团组成100人合唱团;在全省招募100名青年二胡高手,由100人的二胡齐奏对话交响乐。
但100把二胡现场演奏《我爱你中国》《又唱浏阳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首曲目,难度太大了。这三首曲目风格各异,尤其是第一首《我爱你中国》全是弱拍起,100人齐奏很难统一节拍;三首曲子连在一起,调式调性转换多,速度快慢变化大,要实现完美演出难。
怎么办?作曲家将三个曲目改编为一首曲目,由青年二胡演奏家张音悦组织100名二胡高手封闭苦练三个月,最后实现舞台上的零差错。在该曲接近尾声部分,在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没出来前,邓东源专门创作京戏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我省青年京胡演奏家范春宜现场对话交响乐,京胡声声、铿锵有力,深切表达湖湘儿女心向北京,紧跟党走的决心。
“三个一百”作为交响音诗《三湘四水》尾声,将是音乐会一大亮点。
黄金搭档,十年构思三年打磨
早在2011年,省音协主席邓东源就开始构思谱写一部宏大的交响音诗,全面反映三湘百年巨变。2016年5月,他在张家界与湘籍著名词作家瞿琮相遇,曾经同为军人的两人一拍即合。策划方案很快就出来了,省文联党组十分重视这部作品,2018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采风创作。
瞿琮祖籍长沙,曾创作出《我爱你中国》《蓝精灵之歌》《颂歌一曲唱韶山》《月亮走我也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大批经典歌曲。这次受邀担任交响音诗《三湘四水》的编剧和作词,非常认真。77岁高龄的他,不辞辛劳,带领采风团用3个多月时间深入全省各地采风;先后7次飞回长沙,带领创作组的同志加班加点搞创作、开研讨会、修改打磨作品。
瞿琮为《三湘四水》精心创作了26首歌词,最后忍痛割爱,只用了10首。创作中,瞿琮以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视觉和紧贴时代的语言来讲湖湘故事。在《洞庭天下水》中,副歌:“满了洞庭水,醉了岳阳楼,风光八百里,天地一壶酒”;在《湖南妹子》里:“扭起腰来像风摆柳,走起路来像水上漂”“柔如水豆腐,辣如朝天椒”;在《妈妈的花》里:“百花中最香的是兰草,人世间最美是妈妈”。很多这样的歌词朗朗上口,入耳入心。
从最初构思,到创作完成这部《三湘四水》,作曲家邓东源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部作品耗时最长,投入精力和情感最多。
邓东源自我总结,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的作曲有四大讲究。一是讲究了统一性。全篇“起、承、转、合”精心设计和构思,上下有机衔接,12个作品按情绪发展层层递进。二是讲究交响性。全部按现代交响乐“三管”编制创作和编曲。三是讲究时代性。旋律紧贴时代、紧贴国际国内音乐趋势,民族、美声和流行各占一定比例,本省少数民族音乐和本省戏曲音乐巧妙运用。四是讲究传唱性。一般交响音诗作品只要词曲创作完、编好总谱,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完就结束了。但邓东源筹资、垫付80多万元,在北京请乐队将全部作品制作出音乐成品,请一线歌唱家进棚录音,他要让这部作品更有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