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击水中流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来时路 不忘赤子心
——长沙医学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经验解读

  长沙医学院实景。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合影。

  长沙医学院学生给贫困地区群众开展义诊。

  (本版图片由长沙医学院提供)

  张马良 尚蕾 黄京

  坐落于雷锋故乡长沙望城区雷锋大道1501号的长沙医学院,今年12月16日将迎来“32周岁”,正值青春壮年。

  “顺境当逆境,逆境作顺境!”是长沙医学院创办人、董事长何彬生的微信签名。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在一篇散文集中说道:“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何彬生十分信奉这句话,这大概就是他将微信取此名的来由。

  32年来,何彬生一直都在为他引以为豪的教育事业四处奔波,不断前行,从未停歇。

  32年来,长沙医学院在坚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这条道路上不断深耕,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

  32年来,长沙医学院通过坚守初心,创新办学,深化改革、助力公益等举措,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坚守初心 创非营利性办学“样板”

  1957年,何彬生出生在衡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是一名军人,家教极为严厉,何彬生从小父亲就告诫他:“人生在世,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先把人做好,做出的事才不会偏离正道。”

  13岁那年,何彬生和母亲随军,来到父亲在东北的军垦农场。到东北以后,何彬生首先在农场完成了初三、高中学业,随后,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还未毕业,何彬生满腔热血地投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被下放到黑龙江德都县的建设公社建设大队。

  在建设公社劳动期间,何彬生深刻体会到基层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方圆几十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医不好”的事情经常在他身边发生。

  大学毕业后何彬生随父母回到老家衡阳,脑海中就萌生了“济世救人,惠泽乡民”的念头。

  1989年,32岁的何彬生在父亲的支持下,辞去公职创办长沙医学院(原湘南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从此立志,决心哪怕用愚公移山的“霸蛮”劲也要办好这所学校,帮助更多的乡村培养“赤脚医生”。

  随后,长沙医学院经过长达27年的快速发展,从中技—中专—大专—本科的四次成功蜕变,铸就了“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校训,秉承了“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关爱、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进而走向世界,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民办医学高校。

  2016年11月7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新修改版正式通过,所有民办高校都面临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办学选择。

  但对于长沙医学院来说,不存在做选择题,因为学校从创办初就选择了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道路。据何彬生介绍,学校在办学定位、法人治理、产权制度等方面对非营利性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明确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并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二是在学校章程中明确非营利性学校属性,举办者不要求合理回报,学校所有经费都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学校所有资产都登记在学校名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依法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这应该是源于校长一直坚持公益性与‘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以教为志的教育情怀和遵循大学之道的站位选择。”长沙医学院副校长何建军说出了其中缘由。

  “公益办学是指非营利性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把利益放在后面把道义担当放在首位,这样的教育是公益办学。长沙医学院每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中都会体现不要求合理回报的说明,学校办好了是国家的财富,办不好,有外债,由我个人承担解决。”何彬生坦诚道,这应该就是民办高校创办者在选择办学道路时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每年学校从学费收入中,优先安排和保障基建、教学、科研等经费,有结余资金全部移到下一年度,任何人都不得挪用,包括董事长在内。”该学院分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说道。

  经过32年的发展,长沙医学院现在全日制在校生24451人,其中本科生20456人,外国留学生356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高级职称789人,占比46.25%,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413人,占比82.83%,5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567人,占比91.85%,聘请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内访问学者达到42人。

  创新办学 培养有担当有爱心“乡医”

  自1989年办学以来,长沙医学院遵循“错位竞争、异路赶超”的发展思路,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学模式转变及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毕业生,走出了一条“办学定位瞄准基层,人才培养贴近基层、学生就业导向基层”的新路子。

  “知识、文化可以通过书本学、通过课堂传授,但是培养他们有责任担当、有爱心善心、有独立思想,是所有大学也是我办学的初衷。”何彬生如是说道。

  截至当前,学校先后为基层输送了3.5万余名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主要分布在乡镇基层,已有470位毕业生担任市县级医院正副院长,3954名毕业生担任乡镇、社区医院院长。近几年来,该校全科医生班学生在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华中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省级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佳绩。

  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冶学精神,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60多岁了,但作为一名医学院的校长,又是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使命与职责让何彬生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基层医疗的状况,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基层医生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处。”何彬生说道。

  何彬生通过深入基层调查,深切感受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了50.32%,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系格局以及政策惯性的原因,医疗资源的分配向来只偏重于城市。据统计,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的分布,农村地区仅占30%,城区地区却占据了70%,分布十分不合理。这种状况也致使农村基层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提升了农民的看病成本,难以保证群众最基本的医疗条件。

  对此,长沙医学院正式出台《长沙医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十大举措,即:①在修订中坚持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②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身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③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④倡导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法,推广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⑤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效地进行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的整合。⑥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比重,尝试开设基础与临床创新课程,增设临床选修实习。⑦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⑧在控制总学时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⑨扩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⑩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修满的学分中,必须含有第二职业技能培训学分,并开设教改实验班和农村订单定向班。

  “我希望从长医毕业的所有学子都要时刻坚守初心,不忘医德,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尽最大的力量。”何彬生深有感触地说道。

  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突出教学质量核心地位为中心的教学综合改革。

  建立完整有序的质量监控体系。①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反馈、提高工作。②制定《长沙学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再检查的运行机制,完善与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③成立临床教学管委会,各非直属附属医院成立临床教学领导小组、科教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机构,对学生所在58家医院的实习质量进行全面检查。④坚持教学“三期”检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取长补短。⑤做好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以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首先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现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药学、外语、计算机、管理、思政部、国际教育、中文系等18个院(系、部)。其次,建立好人才选拔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包括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技术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引进一批“百人计划”专家和海归学者,逐渐建起了一支高素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再其次,搭建好人才成长平台。学校现已拥有“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示范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以科技兴校为中心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

  学校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先后建立 “肠道功能与人体健康”、“分子检验医学”和“肿瘤病理学”3个院士工作站,正在筹建粤港澳中医药农业科学研究院。2016-2020年,学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省部级项目109项(含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教育厅与长沙市科研项目277项,学校科研项目651项。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 协同育人”项目31项,湖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142项,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298项。教师获国家专利402项,发表学术论文2653篇,其中SCI全文收录110篇、ISTP全文收录94篇、CSCD全文收录91篇。学校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学校先后加入8个国际医学组织,2006年9月进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中国医学教育高校名录,并于2014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推荐,由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发展基金组织(FAIMER)正式列入国际医学教育名校的行列(IMED),2016年加入阿维森纳医学院校名录(AVICENNA DIRECTORY)与世界医学教育联盟(WFME),2017年4月学校成功加入外国医学毕业教育委员会(ECFMG),成为该组织收录的医学院校中的一员。2017年5月学校医学专业成功纳入印度医学院委员会(MCI)名录。学校领导、教师分别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访问交流,招收来自美国、加拿大等23个国家的留学生,扩大师生的国际视野及学校的国际知名度。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中该校位于湖南省第一。2016-2020年,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持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课题共计535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92篇,获国家专利18项,制作科技作品近20项,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8个。参加全国各类学科、创新创业等竞赛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奖项42项、省级838项,其中袁磊同学2016年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李淅同学2019年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学生积极参加义诊、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2个临床义诊服务为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获得全国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去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学校百余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自愿申请参与援鄂抗疫,承担社会责任,获得当地政府好评。根据学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过硬,对毕业生整体评价的优良率95%以上。

  助力公益 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长医力量

  作为学校领头人,何彬生不仅热心公益事业,还将“爱心助学”与“扶贫攻坚”相“嫁接”,在精准走访、协同发力上下功夫,全面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学生全覆盖”的助学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教育扶贫的行列中,我们一定要带着回报社会的感恩之情、真爱之情,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做实,追求精准扶贫的实效。”

  2001年,学校共招收了2000多名普通专科生,考虑到极大多数学生家庭困难,为减轻学生负担,何彬生组织学校领导认真商讨,最后决定按省物价局收费标准,每人每年减少600元学费。2004年湖南洪涝灾害,学校决定对当年入学的2004级4645名贫困新生免收学费1858万元,缓收学费1357万多元。2005年,对2005级贫困新生免收、缓收学费214万元。2006年,学校成立了“爱心基金会”,为贫困学生和遭致突发事故的学生提供资助。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何彬生组织全院师生给四川灾区捐款捐物200多万元,并对学院226位受灾同学给予每人500-8000元的前期生活补助,共计738500元。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后,积极带头献温暖,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2005年秋,何彬生去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时发现一名大约体重不到40公斤,全身三肢残疾,还偏头65度的小姑娘站在教室窗帘下听课。经询问才发现这名叫孙丽丽的小女孩是学校录取的新生,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卧病在床,仅靠同样身患残疾的姐姐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长沙医学院,家里仅凑了121元学费,但身残志坚、立志学医的她几经曲折来到了学校。何彬生被她的言行感动了,当即决定准予她入学,免去她五年全部的学费、住宿费和教材书本费,每月另发350元生活费直到毕业离校为止。2010年7月孙丽丽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她拿着毕业证书向何彬生道别,何彬生不仅安排学生处给孙丽丽同学购买了返程车票,而且自己拿出2000元给她作为生活开支。如今,孙丽丽同学被安排在一家基层医院任计生专干,工作得特别愉快,家庭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创办学校以来,多次捐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但从不张扬。在他看来,他的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应该的,个人的享受有限,还是对社会多尽一些义务、多尽一份职责最踏实。办学以来,已经累计为社会10万多名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元的财政支出;学校、医院长期为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为他们办理了养老、医疗保险,解除了其后顾之忧;此外,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何彬生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不忘初心,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捐资为革命老区山东滕州姜屯镇白了寺村修建村道11公里,并帮助贫困山区修建水泥路13公里。2012年向省教育基金会捐助30万元。2012年成立了湖南省楚源医学教育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大学生。2013-2017年,向湖南武陵山区、平江县等地“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捐助40万元,并荣获“首届湖南省扶贫助学先进单位”。

  一个个满含深情的数字,一个个倾注爱心的举动,一股真切的爱生之情,令人感动。他先后累计出资上千万元救助弱势群体、扶贫帮困、振兴乡村等社会扶贫事业。何彬生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举措,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在政府教育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指导下,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派出2批共计18人的援鄂医疗队,分别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黄冈市麻城人民医院作战40余天,获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工作。③学校有红十字会学生会员5000余人,组织学生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急救知识宣传、预防艾滋病等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④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湖南省各市县以及贵州、青海、新疆等地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知识普及、基层现状调研、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和体验基层生活等实践活动。

  近年来,“三下乡”各支团队共发放各类药品总价达200350.65元,发放生活用品、教育用品等物资总金额达26872元。义诊的人数达14643人,各团队上门走访重点贫困人员达 35人,在各团队开展的爱心支教活动中,共有1848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当前,长沙医学院正式立项35支队伍,深入各大省市、乡镇、社区、街道广泛开展活动。长沙医学院志愿服务团队遍布长沙、株洲、湘潭、邵阳、岳阳等20余个地市,随时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好务。

  “万事皆空善不空”。何彬生表示,做公益事业30多年来,善是他永远追求的元素,也是他无法改变的人生习惯。他的愿望是把公益事业继续做下去,让友善生根发芽,传播至远。

  何彬生认为,在事业上人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人活一辈子,要争取做两辈子,甚至更长时间的事。

  “几十年来,我一直跟自己有个约定,就是每天晚上必须花一个半小时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何彬生说道。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32年来,长沙医学院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守“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传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校训精神。

  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我们坚信,长沙医学院将秉承初心使命,继续潜心教学育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长医人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