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击水中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击水中流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三湘儿女共绘“三高四新”宏伟蓝图

  建设中的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1月28日,长沙经开区山河工业城,山河智能举行2021年开年全球发货仪式,满载山河智能工程机械设备的数十辆大货车列队整装待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6月1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贺佳 陈奕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先后到访沙洲村、山河智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地。他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湖南作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科学指引,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三湘儿女正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努力把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画卷,正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半条被子”的温暖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好生活。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时强调

  【总书记足迹】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2020年9月16日,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在这里,总书记先后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考察了村服务中心、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和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并到村民朱小红家做客。

  【回放】

  20世纪30年代的汝城,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沿着蜿蜒的罗霄山脉翻越无数个山头,在汝城顺利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因天气转寒,中央红军卫生部、后勤部决定驻扎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

  彼时,受当地土豪劣绅反面宣传的影响,对红军抱有误解的村民纷纷躲至后山,唯独徐解秀留在家里照护病重的大儿子朱中武。

  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在野外架锅煮饭,不仅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打扫卫生、挑水。徐解秀与丈夫看在眼里,慢慢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时值深秋,天寒地冻,徐解秀不忍红军风餐露宿,便邀请3位女红军留宿家中。她带着1岁的儿子和女红军们同挤在一张床上。

  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女红军们便拿出唯一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母子一起横盖着。

  临走时,担心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并留下了两句话:“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解秀含着泪,送了红军一程又一程。

  此后,徐解秀老人一直对这3位女红军念念不忘,时常坐在村前的滁水河边,凝望红军远去的方向,这一等便是50多年。她常常给儿孙们讲:“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给我们老百姓的人。”

  【长镜头】

  6月17日,尽管酷暑难耐,沙洲村依旧游人如织。因“半条被子”的故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这个面积还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村子愈发热闹。

  甫一进村,便已置身浓厚的红色氛围之中:每户瑶族人家的墙面上都挂上党徽,时刻昭示着“半条被子”的起源与传承;专题陈列馆里,众人摩肩接踵,凝神倾听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沙洲村村部前,一批批游人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

  沿着石板路穿行其中,便来到了一栋面阔三开间的砖木结构楼房,斑驳的墙面宣告着它近300年的历史。这里就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徐解秀老人的故居。

  穿过门扉,堂屋中央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名叫朱中雄,是徐解秀的小儿子,今年83岁。无论刮风下雨,朱中雄每天都要到故居向游客们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去年9月起,朱中雄的述说又增添了诸多骄傲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踏访沙洲村,并专程看望了他们一家。

  随着总书记的到访,如今,朱中雄的儿子朱小红创办的沙洲土菜馆,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记者见到朱小红时,他正忙着翻看、登记手机上当天中午的订餐信息。

  在当地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2015年,朱小红一家就脱了贫。后来,他和妻子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2017年,朱小红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将自家住房改建为3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因责任心强、又能说会道,朱小红还在景区出任保安队长。

  朱小红告诉记者,2019年他们家年收入近8万元,去年突破了15万元。而今年,他给自己定下了年收入30万元的“小目标”,“过去,是红军给我们送来了温暖被子;如今,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上了幸福路子。”

  【全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努力下,湖南与全国一道,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大关,2020年达到41781.49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20年的29380元,比2010年翻一番。

  回望百年路,朱小红一家正是三湘儿女走在幸福大道上的生动缩影。

  一座“城中村”的蝶变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强调

  【总书记足迹】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园区开展企业党建和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情况。

  考察文创产业园,这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出考察点中尚属首次,对马栏山乃至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特写】

  6月21日,夏日阳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浏阳河上。九曲蜿蜒的浏阳河,在长沙市开福区鸭子铺形成了第八道湾,也绘出了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黄金园区。

  行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三纵三横一环”的路网全面铺开,高低起伏的特色建筑群成为长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创智园、月湖文创小镇、中国网络文学小镇……众多文创企业在这里落子布局,无数年轻面孔在这里挥洒创意、追逐梦想。

  【回放】

  高耸入云的中广天择总部大楼,初具规模的芒果马栏山广场,加速建设中的380米绿地星城光塔……这里,正不断刷新着马栏山的地标高度。

  利用4K、AI等数字技术,《开国大典》《雷锋》等经典红色影片旧貌换新颜、重现院线;发展5G智慧电台技术,把党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到田间地头……这里,正成长为全国最富创新精神的文创园区。

  很难想象,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长沙最大的“城中村”。

  蝶变,源自2016年。

  当年10月1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与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响当当的北京中关村齐名,底气何在?

  湖南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不仅如此,“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殊荣汇聚长沙,文化产业体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成为湖南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百度、华为、腾讯、京东等行业巨头纷纷来湘落子布局,主阵地长沙移动互联网企业已逾3万家,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

  “不做房地产,做文化;发挥独特优势,做视频;科创加文创,做数字经济。”正基于此,湖南省委和长沙市委果断决策,将毗邻湖南广电、原本规划用来发展地产经济的鸭子铺,打造成为视频文创产业园。

  2017年12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挂牌,省市先后出台“1+1+6”政策体系,对入园企业提供入驻奖补、“入规”奖励、融资补贴、资金运作支持、研发投入支持等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2018年6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视频文创企业3000余家,预计到“十四五”末,年产值达千亿元,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V谷”。

  【全景】

  马栏山无“山”,却造就了湖南文创事业的高峰。2019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企业实现营收342.39亿元,跻身全国首家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等“国家队”阵营。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园区新注册企业仍达到794家,企业实现营收431.98亿元,并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在湖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传承红色基因,创作出一批人民满意的作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成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美好愿景。

  一家企业的“生命”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

  【总书记足迹】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对他们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

  【特写】

  初夏,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智能装配车间内机器轰鸣,来自南美客户订购的加长臂挖掘机SWE950ELR,正源源不断下线。

  该挖掘机在同吨位加长臂挖掘机中创下最大挖深26.5米的世界之最,挖掘半径达到了31.5米。

  6月11日,这批挖掘机正式在山河工业城发车,从上海港口出发,横跨整个太平洋抵达南美智利,用于亚马逊河流域河道底部掏挖金砂的特殊作业。

  【回放】

  “山河智能带着革命性产品和发明专利而生,自主创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标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企业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感同身受。

  1999年,年过半百的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用借来的50万元,带领中南大学几位老师在长沙河西观沙岭租赁了几间闲置厂房,怀揣着中国独有的一款基础建筑施工装备——液压静力压桩机,“下海”创业。

  该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当时国内市场空白,让公司成立之年便实现了盈利。但何清华并未满足现状,他决意摘取“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被称为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挖掘机领域。

  上世纪末,外资品牌挖掘机在国内大行其道,占据了国内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挖掘机几乎全军覆灭。2000年,山河智能义无反顾进军现代液压挖掘机领域,立志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挖掘机。

  创新是条漫长的道路。没有技术、缺乏配套供应,何清华就自己研究、自己摸索,“我就不信中国造不出上档次的挖掘机!”

  随后的4年内,山河智能从零开始,在艰难中不断探索,建立起挖掘机的设计体系、工艺体系以及结构件、覆盖件、装配等关键生产线,并且远渡重洋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成为中国本土挖掘机品牌的一面旗帜。

  创新基因深深植根于这家企业的生命之中。除挖掘机外,其他革命性产品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国内首台隧道凿岩机器人、全球最大的步履式旋挖钻机、业内吨位最小的伸缩臂履带起重机……

  如今,山河智能已跻身全球挖掘机企业20强,获得专利技术1000余项,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旗下的“SUNWARD”已成为与欧美品牌实力抗衡的“中国脊梁”。

  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始终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持续做强主业、做优新业、做大企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山河智能样板,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全景】

  深耕制造业主责主业,坚持自主创新练好“内功”,紧跟“一带一路”加快全球化步伐,山河智能拔节生长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动实践。

  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七大计划”,开展国企国资改革、对接大战略提升大平台等“九大行动”,加快建设“3+3+2”产业集群……

  一项项政策落地生根,一个个产业项目破土而出,一份份亮眼“成绩单”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59万亿元,形成装备制造等3个万亿产业,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8%;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706.71亿美元,年均增长15.6%;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突破100对……

  打造“三个高地”,湖南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记者手记

  从半条被子到幸福路子

  贺佳

  “过去,是红军给我们送来了温暖被子;如今,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上了幸福路子。”

  采访中,汝城沙洲村村民朱小红的这句质朴话语,一直萦绕在记者耳边。

  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高深的理论,这位普通农民,正是在党的关怀帮助下,从自家生活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悟出了这个理。

  不仅如此。在山河智能,当企业负责人回忆初创期各级党委、政府是如何帮忙筹资金、搞科研、跑市场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马栏山,年轻的创业者们谈到,能够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中造梦、圆梦,足见决策者的远见和定力。

  追溯这一切的逻辑起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小康今朝圆,幸福生活万年长。当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有9500多万共产党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我们幸福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