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峰 刘思玲 周磊 蒋睿
滔滔湘江奔涌至湘潭境内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造就了“千里湘江第一湾”的美名。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地处湘潭湘江西岸的雨湖人提供了天然的货运良港,也培育了这片物埠民丰、繁荣兴盛的沃土。
曾几何时,这里的米铺、药铺、布市星罗棋布,“金湘潭”“小南京”等美誉响彻三湘四水;这里人文鼎盛,学养深厚,文庙、万楼、关圣殿、唐兴寺凝聚了万千雨湖人崇文厚德的优良品质。
纵横正有凌云笔,东风浩荡展新姿。
如今,放眼这片热土,楼宇挺拔、产业聚集、人气鼎盛。雨湖正谱写“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响彻湘江两岸。451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幅新时代画卷正在绘就。
党建引领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
雨湖人深知党建引领的重要性,通过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筑牢基层党建堡垒。
在便民服务窗口、在项目工地、在生产车间、在街头巷尾,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感受到一股红色力量,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了一起。
近年来,雨湖区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观念,以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工程为统领,以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质工程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从小处入手、从深处发力,切实推动雨湖基层党建全面发展。
雨湖区委始终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好顶层设计,立体化、动态化、人本化推进党建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着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机结合,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大格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
雨湖区深挖区内的红色资源,创新利用“三馆两园一厅”(即新时代政治生活学习馆、学习强国体验馆、家风家教展示馆,“红润雨湖”党建主题公园、民法典主题公园和秋瑾故事展厅)线下阵地,与此同时,还在雨湖新闻网、最爱大雨湖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设“一百年 正青春”“党史故事100讲”“党史故事听我说”等多个专题专栏,打造了移动学习“资源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群体,组建了“银发、思政、青年、红领巾”4个特色宣讲团。比如银发宣讲团,由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组成,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鼓舞、吸引更多的力量投身雨湖建设。
学史力行。雨湖区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了“暖心”套餐——开展暖心走访、制定暖心清单、实施暖心行动。广泛收集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整合分类,实行动态管理、清单管理,挂图解决,问题解决率达到98%。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年大党温故知新再出发,新时代的雨湖也正以昂扬的姿态,踏上加快建设“六个雨湖”的新征程。
产业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雨湖区如何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实现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迈进,助推新兴产业崛起?
雨湖有招!
位于雨湖区北部的湘潭锰矿,素有“百年锰矿、中国锰都”之称。经过百年开采,矿区变得满目疮痍,污染严重。秉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雨湖区拉开了锰矿产业转型的序幕。
“以治理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治理”。循着这条既定线路,湘潭锰矿开始脱胎换骨。“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开放,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对矿区产业‘腾笼换鸟’和改造升级。”雨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成功引进雨湖产业新城、湖南裕能、湖南金龙、中为科建等2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先进矿山装备和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并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
加强校地合作,产业转型注入“智慧力量”。该区零距离利用区内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通过技术咨询合作、技术转移转化、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雨湖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个,市级研发平台1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6个。湘牵工业、精正设备、超宇科技、凌天科技、平安电气等近30家企业与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湘潭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牵头或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达10余项。
在产业招商方面,雨湖区转变发展思路,创新“七个一”招商工作机制,瞄准产业中高端环节,积极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内外资大项目。建立全要素招商政策优惠制、全流程服务专员制、全天候环境维护警长制“三全”机制。搭建招商平台,引导湘潭籍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利用院校、企业招商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港洽会、沪洽会等重要活动平台,积极开展定向招商、专场招商、小分队招商,吸引了华夏幸福、中铁五局、源福文旅、上海喜盈门等企业落户。
目前,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雨湖区将城市发展建设主动融入这一大格局当中。今年3月11日,雨湖区“牵手”岳麓区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发展规划、交通网络、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4月23日,区委主要负责人赴宁乡深度对接交流。全区各部门积极行动、频繁对接,共商共议发展大计。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桥头堡的雨湖高新区先试先行,与岳麓高新区、株洲金山科技工业园签订《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园区“一体三互”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动融入长株潭重大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探索“园中园”“飞地园”发展模式,打造产业聚集发展共享共赢平台;支持现有企业与长沙远大住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合作,力促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交通互联互通是产业对接的基础,该区正全力推进伏林大道、白泉河路、长沙南横线等外联道路,建设锰望路、风和路、复兴路、兴业路等内部道路,构建成环成网交通体系。
雨湖区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 、务实为要、担当为荣,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经济调度,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运行。今年1至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29.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9%。2020年,该区成功获评全省十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城乡提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千帆竞发,创新者先;百舸争流,改革者胜。作为湘潭市的老城区,雨湖区站在新时代潮头,如何以超前理念,谋划出城市格局的伟大蝶变?
“新城做实力、老城做魅力,新城做体量、老城扩能量,新城抓引爆,老城抓更新。”作为老城区,雨湖以文化底蕴为引擎,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创新探索片区开发,成片改造老旧小区,建设美好社区,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功能布局,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片区开发上,雨湖区充分发掘片区土地价值,依法合规打通财政、预算与市场的通道,在完善产业体系的同时,全面综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布局等因素,打造了多种不同的片区开发模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今,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片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十八总商业街正在扮靓河西滨江文旅产业带;大埠桥商业地块开发项目蓄势待发;湘潭西二环·义乌片区项目正式起航,将成为湘潭西大门一颗璀璨的地标。
提振中心城区气质,培育文旅项目有序发展,再造“金湘潭”辉煌。配合推进万楼景区、窑湾景区开放运营;总投资30亿元的十八总城市文旅产业综合体项目落地,将滨江沿线景区景点串珠成线,“湘江最美江湾”即将精彩呈现;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重塑传统商圈,构建“一带一轴三圈联动”空间格局;做优夜市经济,打造“一区两街三广场”;天元商业广场、润丰国际等项目加速推进,风车坪文旅特色街、58众创新经济产业园等为传统商贸注入新的活力。
好的城市环境,既是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吸引投资兴业的保障,要在城乡扩容提质上下功夫,全面增强城市载力与魅力。雨湖区以城市居住社区功能完善和补短板为重点,不断优化城区品质建设,科学制订了美好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实施规划,集中连片打造7个美好社区、125个老旧小区,受益居民15452户。其中,在和平社区居民中心区域打造了集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生活超市、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便民邻里中心;继续改善环卫设施,重点抓好公厕、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等项目,提高环卫承载能力。
近年来,雨湖区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国省道专项整治、农村改厕工作、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以及完善农村生活垃圾付费服务机制。其中,清理国省道沿线垃圾625吨、清理沿线杂草7.7万余平方米;完成改厕任务数1441座;帮助完成了600户生活污水治理;雨湖区所辖全部村已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全区累计收取卫生服务费用209.4万元。2021年,该区创建了1个省级精品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区级“美丽屋场”示范点,村容村貌“颜值”更高,环境更宜人了。
放眼如今的雨湖:万楼新城、窑湾景区等渐渐重现昔日的繁华,沿江风光带上干净整洁、绿茵如织,雨湖公园内香樟挺拔、松柏苍翠,“百年锰都”华丽转身成生机盎然的现代化新城镇……一幅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美画卷徐徐展开。
改善民生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牢牢把握民生这一主线,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不断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完善城区功能、带动产业升级的同时,雨湖区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刷新着人民幸福的定义,雨湖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见证着雨湖发展朝更具兼容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模式从容嬗变。
近年来,雨湖区民生投入累计达54.4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223项。“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获评全省首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市区,成功迈入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行列。基本完成5家国有企业“三供一业”改造任务,受益职工近5万人。教育工作创新打造教育生态圈,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南省第四批教育强区等国省荣誉12项。加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生活日益丰富。
幸福与就学、就业、养老等需求息息相关。雨湖区注重发挥公共财政的反哺功能,着力构建与区域综合实力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格局和民生保障体系。新建公办幼儿园7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2%。风车坪东校区加快推进,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秋季开学。市二医院整体提质改造工程、市中心医院九华分院项目顺利启动,区公卫大楼、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区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建设。
“十三五”期间,该区荣获省级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人均GDP年均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
城市建设提升了雨湖的外在“颜值”,居民素养提升城市的内在美。现如今,走在在雨湖大街小巷,乡村沃野,“文明”两字已深深植入了60万人民的心中。“人敬老,己得福”、“湘潭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公约、道德礼仪等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该区与湘潭大学联手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弘扬扶弱助残的社会风尚和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建立13个门类、125人(单位)的好人好事库,汇聚了雨湖区文明向善的力量。如“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刘浪,“湖南好人”周晴、彭文,“最美志愿者”谈櫂纶等,在全区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志愿服务汇聚起磅礴力量。
从宏大叙事般的拓城提质到体贴入微的民生发展,宏观与微观的科学布局与良性互动,让一个个包容着城市气度、浸润着人本思想、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雨湖元素点亮湘江西岸。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宜居宜业的雨湖区正阔步前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雨湖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湘潭市委“一六二”工程,深入实施刺破作战方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
本版图片均由雨湖区融媒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