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娜妮 刘 芾 陈代兵
湘中大地建设发展热潮奔涌。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吊塔林立……夏日的娄底,热浪来袭,比天气更热的,是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娄底经开区雄踞涟水北岸,2003年开园建设,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2015年迈入全省“千亿园区”俱乐部,2016年跻身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百强”,2017年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从“转型升级”到“蝶变跃升”、从量变到质变,几年时间,大步流星,崛起于湖湘中部,开启了扬帆搏浪的高光时刻。
6月10日至11日,娄底围绕去年以来新投产和在建的25个项目,组织开展全市园区产业项目观摩。其中,经开区的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双引擎”是“压轴戏”——钢铁新材产业链产值占据全市的绝对多数,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大跨步前进,快速成长为全省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基地,迎来观摩团纷纷称赞。
实力更强、动力更足、活力迸发。如今的娄底经开区,勇当“三高四新”战略排头兵,勇挑“生产生活生态、宜业宜居宜游”的历史重担,干群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谋幸福,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有方向:在更高目标上迎接挑战
娄底经开区是全市经济建设主阵地,如何在宽阔的舞台上谋篇布局,施展出“最拿手”的绝活,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考验着园区“掌门人”的智慧。
在战略布局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三生三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的总体思路的确定,无疑为经开区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过去五年,娄底经开区坚持生产为先,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园区变工业新城,建设最适宜创业的高地;坚持生活为重,加快产城融合,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推动江龙滩变娄底“上海滩”,建设最适宜居住的福地;坚持生态为本,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提升行动,推动经开区变娄底后花园,建设最适宜旅游的胜地,走出了一条增长与转型同步、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与民生共进的跨越之路。
思路对头天地宽。“十三五”期间,园区实现“稳”字贯穿,“进”字添彩,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空间稳步拓展,配套环节逐步优化,成为娄底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从数据上看——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236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785亿元,年均增长35.05%;规模工业增加值从49.48亿元增长到165亿元,年均增长35.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56%增加至86.37%,年均增长10.6%。
从荣誉上看——先后获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湖南省千亿园区”、“湖南省最具影响力产业园区”、“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湖南省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园区”、“全省真抓实干先进园区”。
有底气:在更高水平上谋划产业
谋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随着中国经济巨轮滚滚向前,近年来,娄底经开区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瞄准“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全力建设占地8000余亩的四大专业园区,构建了以钢铁新材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电力科技特色产业集群构成的“3+1”主导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产业聚集度达86%以上。
在华菱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工地内机声隆隆、车辆穿梭,繁忙的施工景象让人眼前一亮。该产业园以提升钢材附加值和盈利能力为出发点,以涟钢薄板材为依托,重点招商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工程机械用钢板、热处理零部件等产业,已有18家项目签约入园。2020年,钢铁新材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54家,完成产值659.3 亿元,比2016年增加400.25亿元。
立足雄厚的钢铁产业资源,经开区瞄准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华菱涟钢和VAMA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汽车板、高强钢等钢铁新材产品,推进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
三一娄底产业园,正以惊人速度形成工程机械产业版图的“湘中高地”。2020年,经开区一次性引进三一集团5个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拉动配套产业投资100亿元,投资52亿元的三一液压油缸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正朝着今年国庆前竣工投产的目标快速推进;重卡零部件配套企业签约入驻4家,在谈项目14个。2020年,该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43家,完成产值77.7亿元。
园区的经济实力增强,成色越来越足。目前,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科技、装配式建筑、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全区产业呈现出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多元发展新格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筋骨”更加强壮、动能更加充沛。
有决心:在更高要求上服务企业
去年,三一液压油缸项目一个月内完成550亩土地的征拆平基,顺利交付项目用地,刷新项目建设的“娄底速度”,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娄底经开区优化环境的决心与拼劲。
“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母亲式’服务品牌,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转变。”娄底经开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艳华掷地有声。
比拼速度——容缺审批、边建边验、“五办五公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方位推进,合理划分审批阶段,实施“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不少事项做到即交即办。
做好服务——全面深化“母亲式”服务,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部门由改革前的38个部门减少到14个,承接市里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473项,实现办事不出园;在全市首创“周一进工地、现场解难题”项目调度机制,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困难问题;组建项目工作专班,将企业建设所需的“一揽子”事宜,定责到人、定量到天、定时到点,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坚持把服务优劣的评价权交给企业和社会公众,由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部门服务进行不记名打分,推动形成优质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
增创优势——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对入园项目实行从招商引资、建设投产到扶持壮大的全程代办,实现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现建有全市第一个产权服务平台、第一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个农民工培训基地、第一个电商服务平台。
弄潮儿,始终勇立潮头。2020年,“经开区速度”不断刷新,创造了多个项目建设的“娄底奇迹”:48个重大产业项目同步推进,高强钢一期、中兴液压灯塔工厂、二建经投、中厚机械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高强钢等4个重大项目6个月内竣工投产;娄底海关,从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也只用了6个月,开关3个月已有20家外贸企业报关,建设速度和质量得到国家海关总署的高度评价。
企业家“愿意来、留得住、放得心、做得大”,经开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在民建娄底市委组织的营商环境随机调查中,企业家们对园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有奔头:在更高期待上追求幸福
连日来,经开区党委书记陈奉文率队到园区项目工地,与项目负责人面对面就“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交流、答疑解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实见效。
进入新发展阶段,经开区的领导班子深知,前进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风平浪静,还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始终坚持把实事办在项目工地上、落脚到民生福祉上,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滨水新城。”陈奉文表示。
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上齐奋进,在产城融合、环境优化上求突破。经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稳步推进“三生三宜”,2018年以来投资81亿余元,实施基础设施和民生类项目217个,全面升级园区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补齐拉长社会事业方面的短板,逐步解决生活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全力攻克一批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难题,10个安置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教育医疗投入持续增加,实现全科医生全覆盖,签约湖南师大附属春元学校,“一校两区”将大幅提升园区教育品质;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4%,生活饮用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经开区聚焦产城融合,实现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共生共荣——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水相融的滨水新城加速呈现,成为中心城区最具张力的城市板块。
一串串前行的脚印,一个个奋斗的身影,勾勒出娄底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掀开描绘“十四五”宏伟蓝图的新篇章,娄底经开区将围绕打造“五好”园区,坚持“三态协同”,推进“三生融合”,奋力撑起全省先进制造业版图中的“湘中高地”,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强区和滨水新城正大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