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鸿丽 万成 周亚玲 郭海龙
常德市武陵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结束已有半月,但15支参赛队伍演唱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山看水看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我的中国心》等,依然令人心潮澎湃。大家在歌声中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汲取强大的奋斗力量。
每一次对党史的深情回眸,都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每一次对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都是一场对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党的光辉历史,如同永恒的灯塔,照亮新时代的前行之路,指引着武陵儿女砥砺奋进。
高效整合,奏响红色“大合唱”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光辉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是在鉴往知来中汲取奋斗的力量,是在乱云飞渡中把准未来的航向。
武陵区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武陵区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设置区委常委党史学习室,结合普通话培训,带头读原文、学原理、悟思想,学习研讨、读史自学、制订计划;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学、党员干部普遍学,特别抓好流动党员、退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为了让学习更加深入,武陵区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明确学习清单,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本开展自学,组织开展网上党史知识竞答,让党史学习学得扎实、学得丰富。
在中国共产党宏大的发展史中,湖南发展史、常德发展史、武陵发展史都是百年党史中鲜活的一角、闪亮的篇章。武陵区把三湘四水、沅澧大地的重大事件、英雄壮歌,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之中,让党史学习“活”起来,“鲜”起来。
激活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进基层。该区充分利用中共湘西特委机关旧址、湘西北早期革命策源地等18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开展体验式教学;编撰《武陵红色故事》《武陵风雷激荡》等党史学习教育资料,让党史学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
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党史知识进基层。该区充分利用城区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开展100场理论宣讲,100首红色歌曲传唱等“五个一百”系列活动。该区用好资源,整合力量,联合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德市委党校、武陵区委党校等挑选47名优秀专家、教授组成区委宣讲团,创新打造60堂精品课程;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屋场,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
调动群众力量,推动文艺宣传进基层。该区创新方式方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文艺宣传融合起来。由区委宣传部指导,心连心民间艺术团带领市民群众自发组织的“红歌传唱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在城区人流集中的区域激情开唱。在歌声中,党史深入人心。
最值得一提的是,武陵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非遗力量。武陵区文化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创编作品《不屈的吼声》,围绕国歌词作者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经历和情感来展开,为英雄的故事赋予曲艺的魅力,用非遗的力量传承民族精神,让广大群众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接受英雄精神的洗礼,向建党100周年致敬。
这一系列生动有效的举措,创新奏响了武陵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合唱”,推动着武陵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市民心中。
汲取力量,干在实处走在前
以学为基、以史为鉴、以行为实。武陵区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发展动力。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武陵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区域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武陵区学史力行,大兴实干之风,促产业发展,出台系列举措,将工作中心聚焦产业、聚焦发展,将城市建管经营、楼宇经济、智能制造、互联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一个互联网产业园和西部智慧产业园,引进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室,建设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把载体建起来,把人才引进来,把精力沉下去,把队伍派出去。今年5月中旬,投资1.5亿的VV语音网络网红直播总部项目落户武陵,该项目在整合常德现有业务板块基础上,打造国内领先、湖南省首个网红直播文化旅游融合平台。
武陵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学史力行的步履,落在希望的田野上,着力在乡村振兴上起好步、开好局。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中,武陵区对口帮扶石门县壶瓶山镇南坪河村、神景洞村、长岭村和黄莲河村。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6月7日至8日,武陵区委书记康少中,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候选人寻健等区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对口帮扶的石门县壶瓶山镇调研乡村振兴,着力强短板、补弱项,围绕组织、生态、文化、人才、产业等方面深入调研、座谈,从群众最急难愁盼的事情入手,以期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带领村民们走向致富路。
对于武陵区辖区的脱贫户,武陵区把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农业产业,建立防返贫监测平台,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有序推进,实现从“扶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让农村群众搭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家住丹洲乡太平村的脱贫户易春来,早年前,由于自身患病、儿子上学等原因,导致全家生活拮据。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易春来依靠科技种植,建大棚种蔬菜,走上致富路。“现在,我这6个大棚接档种、套种,没有闲置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足。”易春来笑开了怀。
学史力行,实事办进民心里
6月22日,走进武陵区长庚街道仙源社区五组,只见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以前这里是废旧球场,下雨就是泥巴,车辆停放混乱,很糟心。现在不仅解决了停车问题,我们晚上跳舞也有了去处,街道社区给我们居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居民贵新飞说。
原来,长庚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废旧球场改建问题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仙源社区多次召开屋场会,社区筹资50多万元,把废旧球场改建为社区文化广场,并增加了58个停车位,换来了群众满意的笑脸。
这是武陵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学史力行,为民办事。武陵区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武陵区把项目建在群众最期盼的地方,把好事办成群众最满意的事情。武陵区领导带头深入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不避难事、不怕麻烦,认真梳理群众关切的事项,针对全区“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现实问题明确32个重点民生项目,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方案,推行1名区领导、1个牵头单位、1个民生项目的“1+1+1”工作模式,实施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办结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法。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上学难、公办学位少、资源分布不均等教育问题,武陵区已完成5所幼儿园的公办园设立登记及园舍提质改造,增加学位1440个;针对群众反映老旧小区住房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该区住建局将改造13个老旧小区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小区居民增添电梯等“标配”,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的提质改造,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来敲门”。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斗力量。拼搏有为的武陵人,定将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为前行的灯塔,指引着武陵儿女在新发展格局中,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中砥砺奋进,扎实推进招大引强、饱含深情办好民生实事,交上一份气势磅礴的新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