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仲夏的三湘大地,莺飞草长,生机勃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性时刻,全省供销合作社迎来了第四次代表大会。
“建社七十载,湘供别样红”。与共和国同风雨共成长的湖南供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奉献党的事业,书写了感人的“扁担”“背篓”篇章。
1998年,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全省系统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在促进“三农”发展、保障商品供给、服务城乡群众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过去两年,湖南供销连续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荣获第1名。
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湘凌表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湖南供销将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党中央决策贯彻好,把省委、省政府部署落实好,努力推进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
助农增收,供销焕发新活力
6年来,湖南供销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推进。
2014年起,全省从“供销改革试点县”“惠农综合服务工程示范县、规范化县”,到“综合改革示范市”试点,不断探索稳步推进。到2019年6月,“整省推进”按下快进键。
在改革中,岳阳市、湘潭市、浏阳市、醴陵市、桃江县等地积极试点探索,破解“三农”发展的制约瓶颈,为供销改革的湖南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湘潭市创新土地托管服务。市惠农公司采取股份合作方式,组建农资超市、庄稼医院、农机联合社,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测土配肥、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一条龙服务,公司直接托管土地5万亩,惠及近万户农民。
总结推广湘潭经验,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全托管面积645万亩、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3084万亩次。
如今,在洞庭湖区、湘西山区、湘中丘陵、衡岳之麓、永州之野,供销合作社推广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销等“九代”服务,为缺机具、缺劳力的种粮农民缓解燃眉之急。仅农资供应一项,农民每亩节本增收300元。
供销网点下到村,为农服务送上门。在醴陵、新晃等市县先行先试,全省供销积极推广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和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探索“三大体系、五级贯通、覆盖到户”的模式,逐步推进以“联结到户、服务到户”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到户”,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加快发展。
近几年,全省新组建一批村级供销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主任,引领村干部和能人党员入社,村集体入股,带动“兴村富民”,多数村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
深化供销改革,拓展服务模式。1694个乡镇基层社,发展社员99.8万人。许多基层社吸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全省系统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518个,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在常德、岳阳等地,供销合作社系统还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探索构建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等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新机制,引金融“活水”到田间,破解农业“贷款难、贷款贵”。
刘湘凌称,回顾综合改革以来的6年,湖南供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其中最值得自豪的就是让农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敢于担当,保供促销显身手
时令夏至,省供销合作社旗下的潇湘茶业公司组织基地茶农,抓紧赶制红茶。
在会同县宝田基地,旺田村农民梁才益介绍,多亏了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来村办基地,带动26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融入茶产业,实现整村脱贫。他在茶场打工,年收入6万多元。
潇湘茶业公司董事长陈德湖称,在省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下,宝田茶业基地的利润“大头”归村民和村集体,公司只占10%。公司探索的“委托扶贫”经验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的肯定。
“供销社‘姓农’,老百姓不脱贫,应当寝食难安。”省供销合作总社对口帮扶绥宁县唐家坊镇小乡村,工作队牢记省社领导的叮嘱,帮助村里吃透“一根竹子”,培训村民种竹荪、制笋干,发展竹制品加工,村民全部脱贫,每年村集体分红18万元,小乡村两次在全省扶贫大会上介绍经验。
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全省供销系统动员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带动贫困人口12.8万人增收,帮助贫困地区培育打造品牌43个。省茶业集团年均采购贫困地区茶叶1.2万吨,获得“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省食用菌研究所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村,打造食用菌扶贫基地,两名同志获评全国先进个人,该所荣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
对于供销合作社而言,供与销是本行。破解农产品销售难,各地供销显身手。
省供销合作总社指导40个原国家级贫困县1149家供应商进驻“扶贫832平台”,年销售额近10亿元。每年举办省茶业博览会,开展蜂业扶贫,助推柑橘销售,让贫困地区生产的茶叶、蜂蜜、柑橘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卖得合理的价钱。
“供销合作社在关键时候敢担当,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如此评价。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系统闻令而动,全力对接农资生产厂家,及时调运农资至春耕一线,确保物资不缺、农时不误、农民不愁,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为支援抗疫一线,省茶业集团采购湖北滞销茶叶4099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获得肯定。
服务大局,重整行装再出发
去年9月以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供销系统服务大局,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刘湘凌分析,从打造“三个高地”来讲,每一个高地的打造,都与供销合作社工作息息相关。
——湖南是农业大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供销合作社在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推广上大有可为。
——发挥茶叶、食用菌、果品等供销合作社特色产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也大有潜力可挖。
——深化供销改革既是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内容。
——践行“四新”使命,发挥全省供销系统联结城乡优势,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贯通起来,开拓广阔农村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里写下浓墨重彩的笔划。
服务大局,不辱使命。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广泛开展,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做实服务网络,做强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能力,全省系统土地全托管面积945万亩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省供销合作总社部署实施“12345”工程,即打造一个平台,组建湖南省湘供销集团;推进两个到户,即联结到户、服务到户;发展三大产业,努力打造湘茶、湘果、湘菌三大千亿产业;做强农资供应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四大板块;实现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刘湘凌称,“十四五”期间,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将砥砺前行,努力服务“三高四新”大局,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辱使命,奋力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供销改革的“岳阳经验”
岳阳市积极创建湖南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示范市,探索了一条新时代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聚焦供销改革难点和堵点,实施“清单化”管理。
梳理问题清单,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围绕改革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大事项,查摆各类问题近100个,梳理形成了社保欠费、人员改制、资产权属颁证等问题清单。开出责任清单,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对任务清单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组织、人社、财政等20个单位牵头承办,推行“一线工作法”,倒逼任务清单100%清零销号。
2、锁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构建“务农”大网络。
以“两组织一平台”为核心,搭建市县乡村四级供销合作社。改造乡镇供销合作社37个、恢复重建67个,覆盖率100%;组建市县乡级农合联117个,建成县级惠农服务公司、乡镇惠农服务中心、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1355个,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网。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创办、联办专业合作社达到2049家,建立县乡村级电子商务平台900多个,成立市级信息服务公司,构建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经营服务体系。
3、坚持“常态化”推进,健全“惠农”长效机制。
健全土地托管(流转)机制。通过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模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土地托管(流转)。全市供销系统托管(流转)土地126万亩,统防统治130万亩。
健全金融合作机制。推动保险、邮政、农商行、农业银行等进驻惠农服务平台,打造快捷、便利、优惠的授信放贷绿色通道,申报农户实现见函即保、见保即贷。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市县乡供销合作社企业层层向下参股经营指导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贫困户)入社后,既可享受按股分红收益,又可享受务工二次收入,有效拓展了增收渠道,帮助7000多人成功脱贫。健全联合治理机制。将供销合作社发展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的村级综合治理新格局。
湘潭围绕“四个到户”整市推进改革
湘潭整市推进供销改革,不断推动组织联结到户、产销对接到户、产业带动到户和新型农服到户,“老供销”改出“新天地”。
组织联结到户。以乡村供销合作社为重点,采取改造、新建、开放办社等方式,全力推动基层供销组织恢复重建,全市乡镇供销合作社、村级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分别达到45家、763家、763家,覆盖率均提升至100%,村民入社率超过40%。
产销对接到户。全域推进益农信息社和惠农服务社整合,将45个乡镇融合服务站、712个村级融合点与市县融合运营中心连接起来,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服务均能实现一站式办理。着力打造湘潭“智慧供销”,让农产品乘坐“网络快车”走上“云端”。
产业带动到户。市供销产业集团通过资本、股权、业务等合作方式,撬动14.2亿元社会资本、争取5000万元授信贷款支持供销项目建设,中央厨房、食用菌产业园、生猪产业园、绿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湘乡市供销联耘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湘潭县供销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为农服务项目建成落地,带动食用菌、蔬菜、茶叶等2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构筑产业带动农户的主阵地。
新型农服到户。以“智慧供销”和土地托管中心为主平台,采取“公司+乡镇土地托管中心+合作社+种植大户”运作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粮食生产“九代”服务超市,开展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完成土地托管中心建设33个,全市粮食生产代耕、代插等“九代”服务覆盖面达到70%以上。
湘茶集团:带动50万户茶农增收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茶集团)是省供销合作总社重点出资企业。2020年,整个集团(含控参股企业及基地)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出口8000万美元,综合实力继续排名国内同行前列。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省宜茶区重点建立了98个优质生态茶园基地,茶园总面积61.5万亩,其中有28个基地(面积13.5万亩)通过了有机茶国际标准认证。公司通过控参股、包销、返利等方式与50万户茶农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来,公司对基地茶叶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了茶农年户均增收10%以上。2020年,公司联结带动50万户茶农户均增收9200元。
为带动茶农持续增收,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推动生产、加工技术提质和设备升级。一是改造供销合作社原有网络资源,配套投资2亿元以上,完善了基层收购点、物流配送点、中转仓库和冷库等,健全了辐射全国的仓储物流冷链体系。二是先后对基地的70多条初制生产线进行了提质升级,完成了6个大型现代化综合性茶叶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些项目提升了公司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加快了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了茶农增收致富步伐。
本版图片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