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击水中流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古流传是汨罗
——文化小城奏响自信“强音”

  2021年屈子文化园端午系列活动。

  《九鼎天问·沧浪》沉浸式剧本游戏。

  首届汨罗江文学奖颁奖典礼。

  新龙舟竞渡中心如一艘劈波斩浪的龙舟。

  (本版图片均由汨罗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张 为  郑 言  亚 平

  何谓文化?

  先秦时期的《周易》首度提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便是文化一词的最初由来。

  千百年来,因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殉国,国之诗魂化身河流,恢弘诗意从汨罗江上踏浪而来,深沉厚重的罗城大地,桨声不绝,弦歌不断。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中华诗江,为汨罗标注了一个个独特的文化意向和图腾,也为汨罗积攒下一座座深厚的文化富矿。

  2016年8月,汨罗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向着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坚实迈进》的战略思路,文化汨罗建设从此步履铿锵。

  如今,这座城市砥砺奋进已然5年。期间,汨罗突出文化引领,深挖屈子端午龙舟文化内涵,繁荣文化旅游事业产业,用恒心勾勒出魅力彰显的文化汨罗。 

  文化汨罗 在仲夏端午的世界非遗中

  “走入汨罗,既是心灵深处的再出发,也是灵魂的再次归来。”2020年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前夜,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永强说,汨罗用多种方式让千年文明、屈子文化和民族情怀走进了人们的内心。

  果不其然,2021年农历五月,端午随暑气如期而至,这座汨罗江畔的小城,确因端午文化、屈原文化和龙舟文化“火出了圈”。

  端午期间,汨罗屈子文化园举办了“魅力非遗,国潮端午”文旅系列活动。祭屈大典、龙舟表演赛、《九鼎天问·沧浪》沉浸式剧本游戏、剧燃音乐节、华服游园、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创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为游客送上了一段丰富又深刻的文化之旅。

  游客康厚尧来自娄底,举着相机四处记录所见。他端午节特意赶来端午发源地汨罗,就是为了看看精彩的龙舟赛,没想到参与到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项目,他说:“有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九歌广场,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李晓军见到少年身着古装戏袍、踩着高跷缓缓而来,惊讶道:“端午、屈原、汨罗三者密不可分,虽然第一次来到汨罗,第一次接触到长乐抬阁故事会,但感觉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传承与发扬。”

  经统计,端午前后,汨罗共迎来18家媒体,104名新闻工作者采访、拍摄,推出相关报道106篇。其中,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推出端午特别节目《书香端午访汨罗》;新华社“新华全媒+”重点报道正则学校龙舟“划”进体育课,点击量144万;CCTV-1《新闻联播》报道汨罗端午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图片新闻展示龙舟赛现场,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中国新闻》等多个栏目轮番报道汨罗端午活动。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回溯古老的端午节,生长出的,是汨罗这片土壤的血肉。在汨罗大地穿行,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引导人们穿过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让人们看到一部端午文化发展史。

  而汨罗江上的屈原一跃,成就的则是汨罗这片土壤的灵魂。“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诗人和文化让大家看见的,是汨罗成为了世界各地诗人向往之处。

  文化汨罗 在楚韵离骚的文脉传承中 

  端午系列活动前夕,6月10日,中国文学活动第一品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诗歌文化品牌——“诗歌万里行”走进汨罗。省内外近30名著名诗人、作家、书画家、编辑家、评论家等文化学者相约汨罗江畔,共同追忆诗祖、吟咏汨罗。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王久辛在致辞中说:“踏上汨罗这块土地时,我的心就已经面对汨罗江三拜九叩。我对屈原的敬仰和崇拜深入到了每一滴血、每一根毛发。”

  “汨罗是知识分子的向往之地。对屈原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6月2日至4日,“湖湘文学名家汨罗行”采风活动举行。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副主席彭东明,文学名家谭谈、韩少功、彭见明、蔡测海、水运宪、何立伟、刘舰平等一行来到汨罗,开展一场文学朝圣和传承之旅。

  文学湘军欣然聚首汨罗,这不是偶然。半年前,2020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在汨罗举行,近700名来自海内外的诗人作家、专家学者、文化名流徜徉汨罗江畔,共襄文旅盛典。首届汨罗江文学奖面对超过15.6万件的应征稿件,评出各类奖项339件(含香草美人奖36件)。

  这是一个小城举办的首届国际诗歌周,而从顾问、文学奖评委到采风嘉宾,竟是国内外文学界“名家”“大咖”,其中不乏鲁奖得主和知名杂志社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首届汨罗江文学奖评委孟繁华感慨道:“一个文学的联合国在汨罗悄然诞生。”

  此刻,诗歌艺术周的余韵还在,诗意仍在蔓延。

  继续回溯时光。2019年11月2日,诗意深秋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美国汉学家罗福林等100余名中外诗人、作家、翻译家、学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进行为期四天的文学采风活动,沿着屈子的足迹,行吟汨罗江畔,看山看水,且歌且行。

  从2017年以来,3季“更有清流是汨罗”文学采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文化之旅(汨罗行),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情怀屈子,彩绘汨罗”省水彩学会写生采风活动,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全球征文大赛等等相继在汨罗举行。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文化地标不断擦亮。活动期间,相关新闻点击率破2亿,签订文旅体项目8个、总投资64亿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0年12月23日,汨罗市委书记喻文在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态度坚定:“每两到三年举办诗歌艺术周、汨罗江文学奖,通过常态化举办各种活动,让全球目光聚焦汨罗,文化品牌闻名遐迩,不断汇集发展动能。”

  越来越多心怀诗意的人们,在汨罗这片屈原曾经求索、沉思、叩问的土地上,以诗歌的名义,与山原、河流、星辰交流,与历史、当代、未来对话。  

  文化汨罗 在融合发展的产业蓝图中  

  屈原《天问》,千古至奇之作;剧本杀,最新潮的游戏。两者碰撞、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且对以下场景行想象之能事。

  恢弘巨制的屈子书院之下,神情肃穆的屈原跪坐于马车之上,缓缓前进至身着秦楚古服的百姓当中。人们随后一步踏入战国市集,眼见商贩、村夫、舞娘、武士行走其间,屈原的门徒或行背叛之事,或秉承遗志。一段有关九鼎之上九州隐秘的争夺与守护就此开始……

  这就是以真实场景为承载,玩家与改编故事情景开展互动的沉浸式剧本游戏《九鼎天问·沧浪》,是上海芒果互娱、三湘印象、予乐文化和汨罗文旅集团联手打造的九鼎万人沉浸式实景剧本体验游戏《寻楚记》项目的首个重点标杆产品。

  2021年端午期间,屈子文化园首推《九鼎天问·沧浪》,一大波年轻人穿越春秋战国,化身屈原门徒,感受传统与新潮碰撞后的火花,以新型交互娱乐方式,赋予端午文化新的表达。此后,汨罗新市古镇将继续推出《九鼎天问·遗踪》,战国影视城推出《九鼎天问·逐鹿》,全国首个“沉浸剧情游戏宇宙”渐成雏形。

  尚古与创新,从来不是矛盾对立,而是发展的两个维度。屈原文化融合剧本游戏,正是一次对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智慧碰撞,浓缩了汨罗这座城市对于新时代文旅发展的思考,更是汨罗文旅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意味着汨罗文旅产业正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运营阶段。

  5年来,作为“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汨罗始终坚持将文化跟旅游、体育产业高度融合的发展思路,深挖“屈子、端午、龙舟、诗歌”文化品牌价值,兴建文化设施,文化软实力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硬支撑。

  5年来,作为“蓝墨水的上游”,汨罗对标打造世界端午龙舟诗歌名城,用文化的养分滋养产业,用文化的品牌激发活力,走出了一条彰显特色的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子。

  “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厚,非常适合研学。”五一假期,屈子文化园内游人如织,重庆市民温琳玲带着一家人慕名而来,在屈子祠前久久驻足。“这里将屈子文化传承得非常好。”河南济源的刘泉英特意带孩子过来,就是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屈子祠内祭屈子,麻石街上看故事,智峰山下滑翔伞……一条诗意的汨罗旅游线路正是从屈子行吟地起始,以屈子文化为魂,以汨罗江为轴,以屈子文化园为龙头,串连起分布于屈子祠镇、汨罗镇、长乐镇、归义镇的各项汨罗江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汨罗江畔文化源远流长,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一定要以文化作魂。”亲历过这场诗意之旅的湖北省通城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刘友洲说。和他一样,端午期间,12万游客远道而来,用眼睛、用手机、用心记录所见所闻,真切触摸到文旅体融合之实、之美。

  建设“1+N”文旅产业集群,是汨罗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打造文旅工程的宏大意图。这个看似理想的结构,实则已有了层层细腻的骨骼和血肉。

  近几年来,汨罗先后建成国际诗歌交流中心、屈子书院、新国际龙舟竞渡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到此一游”;屈子文化园晋升国家4A景区,新市古镇滨江古街、长乐甜酒小镇故事文化街新晋“网红打卡地”;与中国屈原学会联合成立汨罗屈原文化研究院,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楚辞研究中心,邀请湖南予乐文化董事长傅为投资20亿元建设影视基地;长乐甜酒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长乐甜酒”年产值超5亿元;“汨罗龙舟”年产值超1.2亿元;“汨罗粽子”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池山桂花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端午系列文创产品成心仪礼物首选。

  文化汨罗  在上下同心的文明风劲中

  在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汨罗市名列其中。同时,在2020年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汨罗市以94.35分的总分名列届期内省级文明城市测评第二名。

  这是汨罗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喜讯传来,全市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文明创建,体现在城市的一草一木、市民的一言一行。面对这个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大事、实事、好事和难事,自2017年以来,汨罗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建设考核内容。

  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力度空前。2018年,成功创建2018届“湖南省文明城市”;2019年,成功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市;2020年,以全国试点为契机,乘势而上,成立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市志愿服务总队、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7个村(社区)实践站和400多个实践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38个,志愿者人数达9.56万人,无论是大小活动,还是防汛抗疫,总少不了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汨罗“志愿者之城”品牌被持续擦亮。

  汨江潮涌,文明风劲。“文明创建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过程。”汨罗市委书记喻文说。

  捧着“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份荣誉,汨罗文明创建又来到了一个新起点,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奋进。

  文化汨罗 在大兴文业的播火传薪中

  走进汨罗,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曾说:“小县大志,一江万流。”在汨罗,文化自信就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

  “汨罗江文化底蕴深厚,汨罗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都十分重视文化,这是汨罗文化人的幸运。”著名作家韩少功说,汨罗江畔的文人群体有温暖、有力量,文学创作丰富多元、眼界开阔、成果丰硕。

  的确如此,当“三年之约”的国际诗歌艺术周让汨罗大放异彩,“屈原、端午、龙舟、诗歌”文化成为联系中外文化的纽带的同时,近年来,汨罗的文艺界人士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努力创作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潘绍东创作的《歌郎》曾获毛泽东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杨懿作曲的《骆驼颂》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花鼓戏剧团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剧团,推出的《甜酒谣》获田汉戏剧大奖。

  人文化成,同济天下。汨罗江畔,文化永远不是曲高和寡之物,而是深融在汨罗人基因之中的诗意种子——且看,屈子文化园举办《离骚》背诵大赛,正则学校推出“千人诵离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诵诗书、读辞章、写诗歌,俨然成为汨罗新时尚;屈子书院讲坛每月一期,国内外相关专家教授欣然受邀主讲传统文化,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累计500余万;落蔸公益图书馆历经一年多时间,从发起、筹措资金、选址、设计到6月正式落成。当下馆内藏书已达3万余册,志愿守书人纷至沓来,罗城立现“读书热”。

  “从中央到省、再到地方,文化红利政策持续释放,让我们对文化汨罗的未来发展信心倍增、充满期待。”汨罗市文联主席唐顺华说,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文化活力汨罗的战略目标,使汨罗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被推动,汨罗江文化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

  “汨罗应该努力成为全国屈学研究和屈原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对汨罗提出真诚展望。而吉狄马加深情掷言:“汨罗传承千年的诗歌传统,就是面向未来的通行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