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闪亮名片】
2019年,湖南剧作家曹宪成编剧的花鼓戏《桃花烟雨》获得第23届曹禺剧本奖。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是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剧剧本创作专业奖项,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目前湖南已有16部作品获得该奖项。
【内容梗概】
在湘西苗家的桃花寨,扶贫工作队队长隆富平力邀技术能手石青峰回家乡帮助村民们脱贫。石青峰力图改变家乡贫困的窘状,不料引来了痛彻心扉的婚变。大型现代花鼓戏《桃花烟雨》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故事为蓝本,通过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剖析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们主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意识是如何被唤醒的。
【创作故事】
6月21日晚,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的快手账号“文艺中国”上线。
它的编剧是湖南著名剧作家曹宪成。接到《桃花烟雨》的创作邀请时,曹宪成已经快70岁了,一开始,他婉拒了邀约。他20岁开始写剧本,从业近50年,对于自己创作的认知格外清晰:只写自己有强烈感受、独立思考、独特表现的剧本。
在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极力邀请下,他来到了《桃花烟雨》的关键原型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感觉一下就来了。
“好戏是有人爱看的”
“山水充满灵气,生活环境优美。当地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尤其打动我。十八洞村的人对我说,村里有大事,一直都是‘户帮户,人抬人’。哪一户建房,全村人都来帮忙;有人去世了,全村人都来吊唁。多么有人情味啊。”曹宪成对当时的感觉记忆深刻。
精准扶贫主题的文艺作品不好创作,一不留神,就变成了说教,不讨观众喜欢。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戏曲的受众数量也不比从前。不过,曹宪成始终相信:“好戏是有人爱看的。”
什么是好戏?能打动人的戏。被十八洞村打动的曹宪成采风结束回家后,一直在思考:如何保留好的东西又把经济盘活?现代文明如何与山村融洽相处?
“不管是精准扶贫,还是造导弹造卫星,归根结底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生活怎么才能更美好呢?脱贫致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追求生活美好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是如何改变的呢?”曹宪成说,“想透了这些事,戏也好写了。”
扶贫戏,讲爱情故事
湖南花鼓戏演绎现代题材的剧目,有其特有的优势。在《桃花烟雨》之前,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打铜锣》《补锅》《老表轶事》等经典剧目,都擅长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展现宏大的主题,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
当然,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剧组主创人员用了半年多时间,深入十八洞村、矮寨镇、保靖县、凤凰县等地体验生活。在多次深入湘西采风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曹宪成和导演何艺光等探讨后决定,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出发,通过3段不同的爱情故事,喜剧化的表达手段来展现精准扶贫的严肃主题。
“剧中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他们的矛盾冲突源于思想的不一致。扶贫工作队队长是最懂得‘精准扶贫’精神的人,他没说一句口号,但请石青峰回乡搞种植,扎扎实实做的都是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石青峰不仅仅凭个人能力,他是遇到了好政策、好时代。”曹宪成说,“这样的作品在我心中酝酿了很多年。我遇到了写这个题材的好时机,占有了湖南人写湘西故事的地利,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和石青峰一样,遇到了好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桃花烟雨》充分展示了湖南花鼓戏的亲民特质。故事有趣,道白接地气,唱词优美,演员表演生动。你若能现场观看一回,便可听到剧场内不断响起的笑声。但欢笑伴随着眼泪,以及令人沉静的思考。不少评论家认为,这便是《桃花烟雨》的高明之处。
寂寞51年,今科不中下科再来
2019年,曹宪成凭借《桃花烟雨》获得第23届曹禺剧本奖。这是时隔11年后,湖南剧作家再次摘得该奖。
曹宪成生于1948年,湖南汨罗人。20岁时,他被招进岳阳地区汨罗县(现为汨罗市)宣传队,当乐队的乐手。他说:“宣传队随时要上山下乡演出,我经常要即兴写快板、相声等剧本,得到了锻炼。”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写的花鼓戏《春花烂漫》剧本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从此踏上职业编剧之路。
虽然曹宪成早已成为国家一级编剧,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国内重要艺术节会,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剧作奖”、中国剧协“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但获得曹禺剧本奖依然是他心中的梦想。
每一次创作,他都全身心投入。创作《桃花烟雨》的采风过程中,曹宪成发现,十八洞村时任村委会主任施进兰的经历与创作主题十分契合,3次采访施进兰,以其为主要原型创作了男主角石青峰。为了让剧作生动好看,剧本进行了4次大的修改。
创作艰辛不用赘述,当年的曹禺剧本奖获奖感言尽显这位七旬编剧的决心与恒心:“听说《桃花烟雨》得了曹禺剧本奖,我高兴得不得了。我20岁写剧本,71岁才中曹禺剧本奖,寂寞了51年。”
【评论】
一出带泪含情的喜剧
谢柏梁
浓郁的花鼓戏味道、人文情怀和满满的诗情画意……精准扶贫题材剧目近年来不少见,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老表轶事》《我叫马翠花》《桃花烟雨》,可谓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现实题材三部曲”。它们的共同点是:在载歌载舞的花鼓戏中,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氛围中,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无尽的深思。
《桃花烟雨》给人的深刻启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扶贫款被分给贫困户后,就没了后续。现在,扶贫工作队队长隆富平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引回村里的技术能手石青峰,发展产业,使村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扶贫干部让本村能人当主角,自己甘当服务的配角,让贫困村具备“造血”能力,这是该剧与一些同类题材不同的地方。
作为村里致富的领军人物,石青峰也不是完美无缺,而是随着全村的脱贫致富事业一起成长。他把对家乡的眷念融入到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事业追求中。但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阻力和困难。如村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石青峰一度连养家糊口的钱也拿不出来,直接引发了家庭矛盾,妻子与他发生争执,甚至要离婚。
该剧的创作不是主题先行,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养料。主创人员多次在湘西十八洞、矮寨、保靖、茶峒、凤凰等地采风。创作者把自己当成了当地的村民,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才使得该剧具备生活原本的甜酸苦辣。剧作家曹宪成担任编剧,他写的道白非常接地气,唱词美感十足,体现出资深剧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功力。
这是一出带泪含情的喜剧,甚至在许多方面超出了我们关于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分界。在喜剧的演绎过程中,观众会不断捧腹大笑,转而又伤心落泪。把生活高度戏剧化,在桃花寨对歌舞蹈、烟雨迷蒙的场景中,展示出全中国乃至人类脱贫致富的伟大探索,喜感与悲情交融,戏剧性与抒情性合一。这是观众喜爱该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