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击水中流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长沙市十一中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纪实

  ①

  ②

  ③

  

  ①②③均为十一中的学生正在参加社团活动。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提供)

  余 蓉  张建平  周 倜

  这是一套科学实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是一首让孩子们成就更好自己的育才之歌。

  自长沙南城妙高峰办学肇始,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就是一处以美育人的书香校园。

  近年来,十一中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时代新要求,以大美育人的理念,点亮每一位学生美的人生。

  从深化教育改革的春天出发,带着发韧于千年岳麓书院的湖湘文化和省委“三高四新”战略所融汇成的磅礴伟力,十一中创新育人方法、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浑然已成。  

  综合评价

  让每个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就必须高举五育并举的大旗,扭转以往的“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制度。

  “从幼儿园开始,分数就是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主要评价。这让那些分数不高的孩子一直很有压力,有的自卑,有的厌学,甚至有的出现了心理问题。”谈起这些,十一中校长聂庭芳很痛心。

  如何改变分分计较的现象,让成绩不再是学生努力的唯一动力?如何让教学与育人贴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情,成为他们成才的土壤?聂庭芳敏锐地认识到,重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抓手。

  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号角。

  十一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教育部48所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示范校。其为科学育人所量身制定的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自带光芒,不同凡响。

  “猴子的特长是爬树,鸭子的特长是游泳,如果让猴子鸭子一起去比赛爬树,鸭子再努力都可能白费。”在聂庭芳看来,如果一把尺子量人,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做得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要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找到成长的方向,并培养成他的优势。”

  围绕综合素质评价,长沙市教育局提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这“五大维度”,下设20个评价要素。结合学校实际与办学特色,十一中遴选出品德与理性兼顾的决策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艺术气质与发现美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终身体育与心理调节能力、全球视野能力、分析与创造思维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这“八大能力”二级目标。

  学校为这面向未来的八大能力建立了可观测、易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数据汇总,给学生“画像”,以此帮助家长、学校更好地为学生“看诊号脉”,引导其全面发展。

  此外,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也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评价舞台,设置7大类21项评价指标。

  “综合类”包括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文学类”包括演讲、征文、朗诵;“科学类”包括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技能大赛;“艺术类”包括绘画、书法、手工制作、音乐;“体育类”包括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活动;“综合实践类”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文化学科类”包括优秀作业评选、学习进步之星、学科知识竞赛。

  门类众多,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全覆盖”;项目具体,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擅长的领域,促“自我激励”,更促“良性竞争”。

  同时,通过“校本四证”来具体落实关键素养的提高,即“体育锻炼证”“艺术素养证”“经典阅读证”“综合实践证”,从而实现“阳光灵气,文质兼美”的培养目标。

  初二3班的子轩同学刚入读时,被周围同学的乐器、绘画等才能“惊艳”得不知所措。但平时热衷锻炼的他很快在运动会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拿到了实心球项目的金牌,还获得了“运动之星”荣誉。

  没有艺术专业基础的他,在校本课上遇到了“POP手绘”,色彩与线条的碰撞,点燃了他的激情,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丰富活动的滋养中,他也学会了“魔法”,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手绘大神”。

  子轩的每一次突破与进步,都通过教师评语、学生自我描述、活动写实记录、反思性日志撰写等方式,进入了他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里,客观、真实、全面勾勒了他的成长轨迹。

  在十一中,还有很多像子轩一样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打造的诸多成长平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独有的光芒。

  四美课程

  涵养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

  课程设置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十一中致力于打造德育课程系列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能力化、地方课程融合化的“四美课程”,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化育人格局。

  本着“有信仰的学生有大美”的宗旨,学校形成了二段六环三十六节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进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还有涵盖始于身、达于心、成于志、表于美的“体育课程”,以劳启智、以劳辅德、以劳育人、以劳达美的“劳动课程”,深度学案化的“文化课程”,以艺启智、以艺育德、以艺达美的“艺术课程”。并通过小品排演、课本剧表演、英语故事表演等方式做到文化学科渗透课程,每月画展、午间音乐欣赏、每天钢琴吧、每月大师课、每期美术写生等常设活动让体艺浸润课程。

  这些丰富的课程,既能发掘“猴子”爬树、“鸭子”游泳的优势技能;也让“猴子”体验游泳,“鸭子”尝试爬树。

  “孩子在学校重新找到了自信,专业上也突飞猛进,现在是既阳光又灵气。”谈起孩子来学校后的变化,家长刘妈妈十分欣慰。

  原来刘妈妈的孩子在2018年刚考入学校音乐班时,乐理仅考14分,视唱练耳37分。

  专业班主任李政老师针对孩子学情,制定了个性化的课程培养方案,郑进老师和杨阳老师也在视唱练耳和乐理方面给予帮助。经过两年多的悉心教导,今年校考,该学生取得了中央音乐学院第2名的好成绩。

  刘妈妈小孩的成才历程,正是学校为每个孩子设计适合的教育方式的最好收获。音乐和美术这两大十一中的金字招牌,在“四美课程”的浸润下,更加鲜明夺目。

  智慧课堂

  教学因材施教学习轻松高效

  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阵地。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审美?十一中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近年来,学校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实践了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精准教学”课堂的四个核心模块,即课前自主学习并采集学情数据、教师课堂点拨促进深度学习、智能推题完成个性化学习、数据分析快速收集学情,实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思维主题、因材施教、生生进步”的课堂育人目标。

  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否精准高效,还得依靠数据与事实来证明。教师根据学生当堂检测数据,备课组根据全年级周教学反馈数据,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推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借助智能化课堂服务平台,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数据、过程数据、结果数据等全面汇总,也“倒逼”教师和备课组调整教学内容、进度、难度。“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运行和管理的常态。

  学校还伴随式采集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实现个体练习私人订制、班级练习私人订制,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刘帅同学,本次测验10道错题(共19题),继续加油吧!”高一k2003班刘帅的《个性学习手册》,里面的习题都是针对他的易错知识点,是实实在在的私人订制。

  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学习手册》,“你错什么题,平台就给你推送什么题目”,如此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加持,令每个孩子能更明晰自己的学习短板,更可供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智慧教育也让泛在学习方式在十一中成为常态。学校运用智慧校园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能通过网络,就任何内容进行学习。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泛在学习的时间,从技术上保证学生泛在学习的个性化资源,从氛围上保证学生泛在学习自律性的形成,从评价上保证学生泛在学习的有效性,从管理上保证学生泛在学习的常态化。

  教师教研也要服务学生评价的方向。作为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示范校,“三导三研”单元整体备课范式为学校“独创”,包括课标导向、评价导向、育人导向,学情研究、考情研究、分层研究。“摘花挑刺”式学科课例研修也是学校研究出的“独家秘方”,该方法将全教研组老师在上课前分为“摘花”团队和“挑刺”团队,两个团队均匹配等量师资,分别记录和评价课堂设计与实施的优缺点,以全面提升学校备课组的实力。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创举的不断推出,十一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科学,人才培养的荣光和奖项也接踵而来。

  学校多次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就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介绍经验。学校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参研了中央电教馆课题《网络空间支持下的长沙综合素质评价共同体研究》,从制度、指标、实践等多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山东潍坊、河南郑州、重庆等多地的中学来校参观,交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带来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沙市从“进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质量综合评价中,十一中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七年荣获长沙市教育局绩效考核一等奖,十一中已经成为学生喜欢的学校、教师幸福的学校、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

  展望未来,聂庭芳豪情满怀地表示,“学校将在‘三高四新’战略指引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创新进取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干劲,聚精会神谋发展,宵衣旰食谋育人,全力打造全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杆学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