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冯浩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文房四宝,翰墨飘香。6月15日下午,长沙市长雅中学“学金句、写经典”主题书法课上,50名学生与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桂华一道,共同徜徉于书香墨韵之中。
一笔一画,或清隽、或飘逸、或遒劲。润物无声中,孩子们用作品装点了校园,更逐渐理解了“美”的深刻内涵。
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近年来,长雅中学在“五育并举”中突出美育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合美术新课程”,以萤萤之火,发光燎原。
“适合的美”,活了课堂靓了校园
一位哲人曾说:如果不想让土地长满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
新形势下,如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长雅中学结合“为每个孩子搭建适合的平台”理念,提出了“以美怡情、以美修身、以美育人”的课改思路,进行了“适合美术新课程”的探索。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探索?长雅中学校长许庆丰告诉记者,“适合美术新课程”,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传统文化基因和对美的追求。
走进长雅中学,一幅悬挂于校园中心的巨型油画十分抢眼。画中是学校全景,由40名学生的美术课作品组合而成。
“一人‘认领’一块区域独立创作,齐心协力把美术作业变成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孩子们的成就感从中‘爆棚’。”负责德育美育工作的副校长李俊告诉记者。
初中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根据教材,受多方因素影响,美术学科发展在初中课堂上受到一定制约:一方面,每个课题在教学中一般只设置1-2个课时,使得学生在课堂内不能完成相对完整的作品,难以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用相同的教材,相似的教学设计,难以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优势,更难以推动整个美术学科的创新发展。
“适合学校、适合学生、适合教师,正是‘适合美术新课程’的灵魂所在。”李俊介绍,学校自主开发了美术校本教材,每个学期一主题一系列,目前,该校已打造了“春华秋实·二十四节气”“家风传承·画信写信”“厚德载物·超轻粘土”“多彩生活·彩铅”等27个美术作品系列。
“你看,课程活了,校园也更美了。”李俊带记者来到学校为学生开辟的“美术成果展区”。
“水墨童谣”区,孩子们画出了印象中的老长沙记忆;“十二生肖”区,孩子们笔下的生肖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手绘·青春”色彩斑斓,孩子们尽情描绘对青春的理解;“千字文”区,几十个孩子一人一句“接力”创作,并盖上各自亲手制作的印章,对传统文化又多了一分认识……
“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画仔细看还有瑕疵,但那又何妨?”李俊说,“让每个学生找到兴趣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发散的美”,润了品行强了心智
“慢工出细活”。富有吸引力的美术新课程,能引导学生静心创作,提高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的定力。
6月15日下午,几名准备去图书馆自习的同学,又经过了那片“长长的墙”。伴着头顶闪烁的灯光带,一幅幅充满治愈气质的漫画被“照亮”,他们又忍不住驻足观看。
“我们不必太注重外在美,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图画中,两只小兔子在“对话”;“当你在认真思考你的梦想时,却有很多人不看好你,不要放弃,黑夜再长,它总会天亮。”寥寥几笔,“心灵鸡汤”瞬间被生动诠释……
这道“长长的墙”,位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墙上悬挂着的,是几百幅参与今年长沙市首届中小学治愈系漫画创作比赛的作品。该校专职心理教师戴勤学介绍,此次比赛,七年级600余名孩子全员参与。
“每当觉得很累的时候,就会过来看看同学画的漫画。比起听大道理,它们更能让我产生力量。”正在观画的2010班学生禹欢展告诉记者。
心理健康中心,是该校拓展“适合美术新课堂”的一块“试验田”。“每周一次的心理课,将美术创作融入教学,让孩子们在画中认识自己、沉淀自己,我们也能从画中读懂他们的内心。”在戴勤学看来,“美的教育是发散的,不拘泥于某个课堂,学科间的渗透融合更为重要。”
漫步在长雅校园,学生的美术习作随处可见,学生们总会很自信地谈论起自己的美术创作。2019年3月美国福特中学来雅礼访问期间,学生们送上了自己得意之作“飞天”。看到美国客人们惊羡的眼神,自信与朝气写在学子脸上,责任与未来俨然已落在少年肩头。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许庆丰说,“未来,我们将探索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结合得更紧密,形成更动听的‘美的交响曲’。”